清朝末年,吉林城东昌邑屯来了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壮汉子,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干什么的。但是他到吉林以后,就扎根吉林东关,开创了吉林东关张家。斧锯传家一百余年,留下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很多至今都难以解释。

一人单挑俩大兵、单手擎木檩、十八家连环保三叔、雪地里的不明脚印、神秘的算卦人、披毛带角的生育之谜.....吉林东关张家的故事不是文学作品,这些都是街传巷议的口述历史。

张家旧事在线阅读免费(连载吉林东关张家那些事儿)(1)

第四章 熊瞎子

据资料显示,20世纪20年代,由于华北平原战争、灾害不断,形成了第二次“闯关东”的高潮,仅1927年到1928年,就有超过百万移民进入东北。吉林城作为吉林省省会,也受到人口大潮的冲击,刚刚“闯关东”到吉林的移民为了生存不惜血本,压低工钱恶意竞争,争抢工程,工程利润进入一个冰点,与之而来的是工程质量下降,建筑材料缩水。张大个子的兄弟们看到这个情形,一边坚持维持原来房屋建设工程的价格和质量,一边寻找新的商机。

不久,张作相铺设吉海铁路的消息给了张大个子的兄弟们新的转机,铺设铁路需要大量枕木(当时叫道木),张大个子通过关系拿下了一部分枕木制作的任务。砍枕木也称作砍道木,树木不伐倒,而是先用斧子把树木砍成枕木的形状,然后伐倒,去除多余的树冠,细节处理后,码上爬犁,集中再运回吉林城。

张家旧事在线阅读免费(连载吉林东关张家那些事儿)(2)

1927年冬天,张大个子的兄弟们组织的砍伐队进山伐木,砍伐队选择了距离城区100公里左右的拉法山,这里山高林密,树木参天,是一座天然林场。工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靰鞡鞋,提着斧子砍木头,拉法山山势险要,人在山上就像贴在山上一样。

这一天下午,工人们吃过午饭,照旧围着一片五十年以上的林子砍伐,两位工人脱离了队伍,在稍远的地方砍伐,在哪儿砍都一样,大家也没有在意。按照伐木人的习惯,每伐一株大树都需要先用斧子背敲一敲树干,一则看看树木生长状况,二则看看是否有动物在树干里居住。其中一位工人敲打着树干,一边敲一边和另一位工人开着玩笑,另一位工人一手提着斧子,另一手拿着老毛子(俄国人)制作的酒壶喝着烧酒。第一棵树头一声就听出来这颗树是空心的,按照习惯就砍一个“叉”做个标记就可以了,这位工人觉得好玩,就多敲了很多下,还调侃着:“听听像不像买酱油的声音啊?酱油啦,两个大子一提篓儿。”

张家旧事在线阅读免费(连载吉林东关张家那些事儿)(3)

正调笑间,树洞里出现两个两点,随即窜出一只一人来高的熊瞎子,黑褐色的鬃毛,参杂着松树油子,粘着松针,直立起身子,照着前面的工人就是一扑。那工人没有防备,被熊瞎子扑倒,惨叫连连。另外一个工人一看,扔了酒壶,冲上来举斧子照着熊瞎子的脑袋就砍,熊瞎子举爪子一扒拉,斧子就飞了,吓得他妈呀一声掉头就跑。熊瞎子也不追赶,一屁股就坐在了先前撂倒的工人身上。那工人眼睛一闭,随即装死。黑瞎子看工人没有反应,在他身上用屁股一顿“鼓涌”,随着一声闷响,肋骨断了两根,那工人疼得不行,也不敢吱声,咬牙挺着。跑掉的工人,跑到张大个子面前指着远处,结巴地说:“熊瞎子,熊瞎子......”“伤着人没?”“二狗子被撂倒了......”

张家旧事在线阅读免费(连载吉林东关张家那些事儿)(4)

张大个子连忙带着所有人,抄起斧子、棒子、铁盆、喂斗箩(俄式铁桶)奔出事地点跑去。来到出事地点一看,那工人已经疼昏过去了,熊瞎子还在他身上坐着,用舌头舔着工人露在外面的脸。大家连喊带叫,用力敲打着铁盆、喂斗箩(俄式铁桶),熊瞎子看人多,有点惊恐,快速抬起屁股,向林子深处蹿了。

张大个子连忙带人,查看受伤工人伤势,这个工人一脸的鲜血,半拉脸都露骨头了,肋骨也断了。大家七手八脚的帮他包扎,派了两个人套上个爬犁,星夜送往吉林城东洋医院。(文/张海川,未完待续)

张家旧事在线阅读免费(连载吉林东关张家那些事儿)(5)

张家旧事在线阅读免费(连载吉林东关张家那些事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