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非常罕见的“施工方自我举报”将青岛地铁1号线拖入质量问题漩涡据新京报报道,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号6月28日晚发布情况通报称,确认该项目总承包方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涉嫌违法分包行为地铁集团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评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将监督总承包方全部拆除重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查处违规分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查处违规分包(是权力寻租的温床)

如何查处违规分包

一起非常罕见的“施工方自我举报”将青岛地铁1号线拖入质量问题漩涡。据新京报报道,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号6月28日晚发布情况通报称,确认该项目总承包方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涉嫌违法分包行为。地铁集团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评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将监督总承包方全部拆除重建。

自己举报自己,确实很少听闻,但其所反映的违法分包的事其实已经称得上是老大难问题了。说它是质量的毒瘤、腐败的温床一点都不为过。

违法分包之所以总是能引出质量问题、腐败问题,是因为其中有一条清晰的利益链。每分包一次就意味着一笔利润被截留了。一个工程经过层层转包分包以后,留给实际施工的人又有多少?施工方有时候还得垫付工程款,建筑施工行业三角债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这就是一笔非常大的资金成本。

而且,分包仅仅是明面上的这些利益分成吗?这里面还暗藏了收回扣,给好处费的地下利益链,分包是很容易造成权力寻租空间的。那么多工程队嗷嗷待哺,指着包点工程赚点钱,凭什么给你不给他呢?总承包商的竞争也许还有招投标制度的制约,越往下只会越不规范,越要看脸色看人情吃饭。

施工方负责人刘飞云说,经过层层分包,最终由其所在的青岛远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实际施工。绕了这么大一圈,其中有哪个是省油的灯?有哪一处不是暗藏着权力寻租的风险?刘飞云原本已与上级劳务发包人已解除合同,但因中间人“酬金”再次引发矛盾,刘飞云决定“举报自己”。一个不惜自己举报自己的人,一定是遇到了闯不过去的难关。可以想象,举报人下了多大的决心,遇到了怎样的困局。他所举报的那些事情,可能将他推上审判台,可他为什么仍然选择了鱼死网破?很显然,他遵守潜规则的代价可能大过他举报自己的代价。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是一个分包商,这个神秘的中间人是谁?他背后又能牵出些什么人?其他环节存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呢?一块唐僧肉就这么丢到虎视眈眈,望眼欲穿的人群中,这些人就不眼红,就不想着啃上一口?又有几家分包商有这样的治理能力,可以保证自己的员工刚正不阿,可以防范住权力寻租的空间?自己都不干净,怎么可能让员工谨守本分?

这一笔笔多出的成本最终是要有人付的,重重压力之下,从工程材料施工上想办法做文章也就成一个可选项。事后证明,青岛地铁的这件事,也确实是按这一套逻辑在发展的。刘拿到了施工权,在项目施工中为节省耗材,将原本图纸规定的20厘米钢筋间距,加长为23厘米或25厘米,此外,90度锚固与混凝土垫层也都存在不同问题。

由此可见,违法分包转包与工程质量、腐败、商业贿赂确实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埋下一颗罪恶的种子必然要结出的恶果,不切断这些联系,又怎么会有一个让人放心的工程质量?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