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青春期都会分泌一种特殊的荷尔蒙,于是人们对异性的渴望就变得空前绝后的强烈了。女孩的花痴,男孩的花心,它都源于此。《小时代》就是这样一部将青春期的荷尔蒙外泄到银幕上的电影,导演的成功吸引了少男少女对异性的渴望。但是如果这部电影撕去了华丽的外衣,它还剩下什么呢?

本片是从一场中学毕业典礼开始的,在老师们充满了爱意的目光中,四个即将毕业却看不出任何羞涩的女高中生卖弄并哼唱的《友谊地久天长》与角落里的两位好基友一起上演了一段女人不需要男人、男人不需要女人的畸形故事。

郭敬明导演的电影有什么(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1)

客观的说,从国产电影发展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它开创了中国的“小妞电影”。而这个名词会让那些喜欢本片的男性观众无法直视自己的审美取向。电影与原作一样有着十分清醒的目标观众。电影里的俊男美女和精致的服饰场景对于少男少女尤其是少女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对于有些年轻观众,也许有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在纯视觉的层面上,电影并不难看。它凭借不错的摄影技术,能给人大脑皮层上的短暂愉悦,如果把一大堆修图过后的明星海报做成幻灯片再插上几首悦耳的背景音乐,基本上想做的难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那细心的观众也一定能发现这里的玄机所在。好电影之间都有相似之处,而烂电影则是各有各的奇葩。即便它的票房数据上升得多么直线也掩盖不住电影所表现出来的低龄和扭曲。

郭敬明导演的电影有什么(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2)

这部电影单在槽点上就像《大话西游》里的牛虱子,数也数不清。当观众带着期许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会看到一部台湾人在上海的奢华生活,因为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操着一口流利的台湾普通话。而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对电影本身的理解也许就像片中的那句台词。电影表现出了对上海虚化而高调的热爱,但是出了内环就过敏也不喜欢浦东的水泥味。那些在遮光板下拍摄的慢镜头以及男性特写的诡异笑容与身体的接触与展示几乎混乱了性取向,观众甚至看不明白这些镜头到底是在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要表达什么样的外星人思维。

《小时代》的故事围绕着四个好姐妹展开,把女性人物的身份设置为大学生,在虚晃一枪后就与大学没有五分钱的关系了。这更像是我的黑色小礼服被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霸王硬上弓后的产物,男性人物作为故事的配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有着十分严重的辨别困难,以至于观众一走出电影院就不得不走进医院去治疗刚刚患上的脸盲症。除了貌似有C罗客串之外,观众很难找出其他男演员的不同,仿佛他们是从同一条生产线上出厂尤其他们还有着令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名字和一样面部僵硬的较好面孔。电影中大量的旁边或者类似旁边的演说单独拿出来好像哲理味儿十足,但是突兀得无法和与故事和镜头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在很多时间充当了叙事的角色,镜头语言的匮乏显露无疑。片中,话唠式对话干枯轻浮,在偶尔的喜剧效果外,只是在贫嘴地耍着日常的口条,用一些令人难以接触的桥段引得欢呼。

郭敬明导演的电影有什么(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3)

《小时代》的类型绝不是爱情和剧情而应该是悲剧和灾难,作为一部以情感和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它有着过多的情感表达但更像是一个纸糊的人在讲着干涩的话,即便是电影里反复强调的姐妹淘情感也没有在根基上得到呈现,结果是电影插曲比故事本身还要动人只能靠着演员流眼泪带头鼓掌般的烘托气氛。电影中的爱情脆弱得就像是一颗玻璃心一碰就能碎,只要有人稍加干预,爱情的节操就掉了一地:把总裁送的戒指放在包里好几天,好像是故意让男朋友发现然后自行了断。在路灯下感受情伤的孤独镜头应该是施瓦辛格不小心从《终结者》里穿越了过来。

郭敬明导演的电影有什么(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4)

与其说《小时代》是一部三观不正的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没有灵魂的电影,即使有灵魂也空洞得分外惨白。电影始终没有表达出明确的重心和价值观取向,那些从堆砌的奢华中渗透出来的零散的价值倾向更像是一种毫无意识的个人品味炫耀,这不像是在给观众拍电影,更像是导演在个人世界中的自我陶醉,而这种陶醉的姿态吸引了他的支持者。这部电影就像是一场时装设计师的独家时装表演,里面用了大量俊美的模特,聚光灯下塑造出了一个严重脱离现实的梦幻,面对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必须要说我们看到了郭敬明的努力,它本可以做成一部唯美的爆米花电影而不是一部被爆米花砸的电影。它给那些想跨界做电影的人提了一个醒: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导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