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人这一生,如海上行舟,无时无刻不在“渡”。

每个人在自渡的同时,也在渡人;每个人在渡人的同时,也求别人渡己。

有一次,活佛济公外出游玩,没想到中途遇雨,山路难行。

恰巧在此时,他遇到了弥勒化身的高僧。

只见这高僧缓缓行走在泥泞坎坷的山路上,显得从容自然。

济公见状,知道对方并非凡俗之人,于是连忙上前问道:大师可否渡我一程?

弥勒佛说:不渡!

济公十分惊讶,连忙问道:

“佛门广大,专以渡人行善为宗旨,大师为何不渡我?”

弥勒佛笑道:

“我并非不渡施主,需知:渡则为渡,不渡亦为渡,其实我已然是在渡你了啊。”

济公听后,恍然大悟。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1)

佛家机锋总是充满哲理,如若弥勒佛此次出手相助,那下次再遇到这种困难,济公岂不是仍束手无策?

不如这次见死不救,下次他便会未雨绸缪,出行无阻!

所以,这“不渡”恰恰是一种“善于渡化”的表现。

《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将“水”视为这世间最大的“善”,便是因为“水”善于渡化。

人生在世,当如水一般,能渡,亦善渡。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2)

渡己:事不强求,顺其自然

正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跟,虽然站得更高,却站不稳;跨步而行,虽然走得更快,但走不远。

佛言随缘,道言顺天,归根结底,不过“莫强求”三个字罢了。

正如曹雪芹在《聪明累》中写到的那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主事者,向来争强好胜、所求必得。

在众人眼中,她是男儿皆不如的强者,然而到头来却落得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谁都对完美有着狂热的追求,但殊不知人生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人生就像一壶水,很难做到毫无空隙的圆满。

如果你非要让它圆满,那结果只能是水溢出,壶更空。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3)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以说得上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

当他学得本领归来时,心中便生出了“强求”之念。

他要靠着自己的本领神通,占凌霄宝殿,做齐天大圣。 

孙悟空自以为翻云覆雨、无所不能,却不料,一番遨游不过是在如来五指之间兜兜转转而已。

正如《西游记》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开篇诗所言: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

他终究还是因为“强求”,撞了南墙,吃了苦头。

但也正是这“五指山下”的苦头,让孙悟空明白了“万事莫强求”的真谛。

十年跋山涉水,一朝得至灵山。

最终,在灵山佛前,孙悟空加大职正果,封斗战胜佛,功德圆满。

此时的他,虽然劫难还未满,但面对劫难时的态度却有了明显的变化。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4)

在唐僧师徒取得真经、返回大唐的路上,他们再一次来到了通天河。

由于劫难未满,师徒四人无法腾云驾雾,幸好这河底的老鼋自愿驮他们过河。

谁曾想,就在渡到一半之时,因唐僧忘记了老鼋嘱托之事,使得老鼋十分生气,只见它身子一抖,就把众人连同经书行李都掀进了水里。

千辛万苦取来了经书,却不想掉进了水里。

更糟糕的是,唐僧在晾晒经书的时候,一不小心将一页经书弄破了。

看着美中不足的经书,唐僧十分懊恼,不由得自责起来。

这时孙悟空来到他身边,笑着劝道:

“天地本不全,经书也理应不全,这是强求不来的啊,没什么可懊恼的。”

世间之事,怕的不是你做不好,而是你想要做太好,甚至要做得圆满。

真正的圆满,不在于你的一心强求,而在于你的适时放手。

做事不必太强求,生活不必太执着,撞了南墙,有了教训,那便放下吧。

懂得这个道理,才能真正做到“渡己”,真正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5)

渡人:兼济众生,有容乃大

《菜根谭》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

含污纳垢,并非同流合污,而是有容人之量;孤芳自赏,未必本性高洁,而是小肚鸡肠。

孔子曾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过一句话——“君子不器”。

凡是器皿,则必然容量有限。

所以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去做有固定容量的器皿的,他们只会去做“容量无边、博纳一切”的汪洋大海。

善渡人者,皆因有容。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6)

《射雕英雄传》中的北丐洪七公,就是一个“有容乃大”的高人:

他包容底层贫苦人,在他担任丐帮帮主期间,也是丐帮污衣派迅速发展的时期;他包容末学后进,即使愚笨如郭靖,刁钻如黄蓉,还是得到了他的青睐与教导;最后在华山之上,他更是以浩然之气与博大胸襟,使得裘千仞迷途知返,也使得郭靖解开了自己的心结,成功实现了对郭靖与裘千仞的“渡”。

正是因为洪七公的有容乃大与善于渡人,使他赢得了天下英雄的称赞,成为了继王重阳之后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海纳百川,方能渡人渡己;斤斤计较,只会自顾不暇。

一个真正的智者,就必然有容人的气度;一个真正的智者,必然懂得如何渡人。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7)

相传,有位持戒甚严的老禅师。

有一天晚上,禅师在院子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是寺里有人违犯寺规偷偷越墙溜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他缓缓走到墙边,移开椅子,一动不动地蹲在了原来椅子的位置上。

过了一会儿,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回到寺中,黑暗中没有发现椅子已被移开,便自然而然地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

小和尚顿时吓得愣住了,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

只是缓缓说道:“夜深天凉,还是少外出为妙。”

老禅师的一句“夜深天凉”,便已胜过了无数责罚。

小和尚自此潜心参禅,最终继承老禅师的衣钵,成为了一代高僧。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8)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对于做了错事的人,最好的改错方法并非横眉怒目、非打即骂,而是用你的包容之心去感化他,让他真正感到悔恨与自责。

正所谓: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愚者只会用强横压服别人,让人口服心不服,而智者却以自身的无量气度,包容别人,让人心服口服,最终完成一场渡化。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9)

渡心:恬淡自适,专注本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而去,毅然决然地去寻找自己的那一片世外桃源。

在他心中,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惬意,有“欣然忘食,造饮辄尽”的洒脱。

唯独没有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世俗中的争名夺利。

纵观古今的世外高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浊世中保持着一份独立,无不有着一颗专注于本真的心。

面对生活的不易、名利的诱惑,他们恬淡自适,坚守本真,真正做到了渡心。

老子有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生活报之以痛,我却淡然处之;荣耀加之于身,我亦淡然处之。

无欲则刚,少些功名利禄在心头,才更能感受到生活最平实之处的快乐。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10)

有一次,庄子在濮河边钓鱼。

楚王派两位大臣来请他出山做官,并许以位极人臣的荣耀。

但庄子却拿着鱼竿,头也不回地淡淡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把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那你说,这只龟是宁愿死去留下尸骨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臣对视一眼,说道:“当然是情愿活在烂泥里摇尾巴了。”

于是庄子笑道:

“那二位就请回吧!我还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有人说,花花世界,生存不易,但大多时候,我们都不过是被尘埃迷失了双眼,遮蔽了本真。

六祖慧能曾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若是内心恬淡自适,何惧尘埃迷失双眼。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11)

知乎上有个问题说,为什么小孩子不会累。

有一个高赞回答就是,小孩子心无杂念,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喜欢什么就全力去做,玩累了,立刻倒头就睡。

小时候的花很香,糖很甜,快乐很简单。

花还是花,糖还是糖。

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感降低,只不过是心里的期待和落差感在作祟,而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人,必定会专注于生命本真。

《陌上花开》里说:“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

会渡心者,专注于本真,一生不忧。

人生就是渡劫 渡人 渡己(人生如舟渡己渡人)(12)

人生于世,在一“渡”字,渡己,渡人,更是渡心!

学会渡己,放下无谓的执念,放过自己,便是成全自己。

学会渡人,以一个能容者的姿态,博纳万物。

需知:包容别人,亦是升华自我。

学会渡心,不为自身利益所累,不为外部环境所扰,专注于本真,即为大神通。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普渡众生的佛,就在你我心中。

滚滚红尘,生而不易,让我们以大情怀,渡己,渡心,渡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