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抬杠的人,让别人很不舒服,还会挑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遇到抬杠的人,你多半会绕道而行,还认为他是智商很低的人,以后再也不会来往了。

一般来说,聪明的人,情商很高,不会抬杠,与任何人交往,都会好好说话。

其实,一个人无法做到“左右逢源”,有些人,总是要得罪。

真正聪明的人,在以下三个时候,会“抬杠”。

高情商的人回应抬杠(在以下三个时候)(1)

01

和小人交往的时候,学会“抬杠”,让小人知道自己不好惹。

很多人,在和小人交往的时候,抱着一种“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态度,不管小人做了什么恶事,都会放过小人。

谁都不愿意惹是生非,如果和小人耗上了,多半自己没有好处。如果自己的利益,被小人占有了,就一定要夺回来,那么小人多半会用更加恶毒的办法,占有你更多的利益。

如果把小人从自己的身边赶走?仅仅是靠“忍让”,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和小人“对着干”,让小人浑身不自在。

聪明的人,和小人交往的时候,就喜欢抬杠,让小人知道自己不好惹,让小人以为自己是“更加恶毒的小人”。

前天下午,我和几个在县城混的同学一起聚会。本来,我们约好五个人一起聚会,可是到了聚会的地方,我才发现多了一个人。在市里开礼品店的阿军同学,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聚会的信息,特意赶来参加聚会活动。

阿军这个人,做生意有一套,但是人品不好。他在同学面前推销自己的礼品,利用“杀熟”的手段,让很多同学都吃亏了,多花了钱。

在吃饭的时候,阿军说:“同学们,我是非常想念大家。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样新礼品......”

看来,阿军这次来,也是想狠狠地赚同学们的钱。同学老吴说:“你说的礼品,我用过了,什么都好,就是有两个不好。”

阿军说:“怎么个不好法?”

老吴说:“这不好,那不好。”

大家顿时哄堂大笑,阿军的脸色马上就挂不住了。隔一会,阿军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我们都为老吴叫好。也许,这一次聚会,我们得罪了阿军,但是从此以后,我们上当受骗的机会更少了,未免不是好事。

遇到小人,你就和他抬杠,让他不高兴,他就会躲着你,从此井水不犯河水,你活得更加安心。

高情商的人回应抬杠(在以下三个时候)(2)

02

别人犯错误的时候,学会“抬杠”,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现在的人,习惯了给别人点赞。如果你在单位上班,你就会发现,大家每天都给上司点赞,不管上司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一片叫好声。

当然,亲戚朋友交往,“点赞”比批评更容易一些。你长期这样做,你就变成了老好人,被点赞的人,会觉得你是一个好人。

可是,一个人天天听虚伪的话,就再也听不见不同的声音了,也不想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了。虚伪的交往方式,其实是蒙蔽了人的耳朵。

聪明的人,会选择合适的机会,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他的言语,在别人看来,就是“抬杠”。

比方说,几个同事一起商议工作,大家明知上司的工作安排不合理,方向也不对,就是不愿意说出来,担心被上司穿小鞋。聪明的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让上司感觉到“难堪”。

和上司“抬杠”,表面上是得罪上司。但是,有头脑的上司,会佩服抬杠的员工,有勇有谋。以后,上司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更加尊重员工,并且减少错误。

当然,和别人抬杠,需要选择合适的机会,也要注意“点到为止”,而不是一直抬杠,变成了“杠精”。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难听的话,往往是“治病救人”的话。如果你遇到抬杠的人,你不要急着恼怒,而是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犯了错误,别人的话,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想明白了,自己也会变成聪明的人,可以及时止损。

高情商的人回应抬杠(在以下三个时候)(3)

03

自己做错事的时候,学会“抬杠”,敢于给自己的工作挑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也不能保证自己成为天下第一聪明人。每个人都有性格缺陷,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

如果你是某个单位的上司,你忽然意识到自己犯错误了,你多半不敢向下属认错,而是采用“瞒天过海”的招数,把错误掩盖住,过去了就算了。

真正有担当的上司,在自己犯错之后,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认错,否定自己之前的决定,并且作检讨。

如果你是老板,常常给自己挑刺,还让员工给自己挑刺,那么你就会看清自己,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挑刺”的声音很难听,也是一个“抬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大家坦诚相待,所有的恩恩怨怨,反而会得到化解,内心会更加通透。

人与人相处,与其“气鼓鼓”,不如把脾气发出来,把心里话说出来。虽然,沟通的方式不友好,但是治病救人的本质没有改变。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把那些抬杠的话,当成一面镜子,你往往可以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也可以看清人际交往的本质。

聪明的人,也会“抬杠”,不是一味地服从和忍让。

当然,抬杠要把握尺度,不能得理不饶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