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第一

鬼谷子国学精粹(国学精粹鬼谷子)(1)

第八节:阴阳之道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bāo)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字面理解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谋小事没有内的界限,谋大事没有外的界限。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益损、去就、倍反,都由阴阳的变化(矛盾对立统一)来决定事物的变化。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

阳发生变化就开放、张扬,阴发生变化就要收敛、封闭。

阳动而出,阴隐而入。

阳发生变化就阐述自己的观点,阴发生变化就要静听别人的观点。

阳远终阴,阴极反阳。

开放不能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张扬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戛然而止;沉默不能没完没了,一旦发现快到没话可说的时候,就要巧妙的引出话题、发表看法。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

开放自己力求有深刻的道德内涵,修炼出深刻的道德素养再开放自己的心扉,就可以高屋建瓴。

以阴静者,形相成也。

用收敛的方法结交别人,就要用实际行动来感动他的心。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

开放自己的目的是要换取别人凝听,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自己力求有深刻的道德内涵,修炼出深刻的道德素养。

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要换取别人滔滔不绝的敞开心扉,自己就要专心凝听,还要不断肯定别人,同时还要配合各种肯定别人的肢体语言,让别人觉得你已经产生了共鸣。

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开放与收敛的有机统一,就是鬼谷子捭阖之法的真谛,就是纵横学说的说人之法。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阴阳的有机统一与转换是万事万物发生变化的先兆,掌握了这个先兆,就是人世间“园方”处事的要点。

感悟

1、深层次理解

谋小事没有内的界限,谋大事没有外的界限。大事、小事都是相对的。大事由小事组成,不断的解决小事,大事也就变成了小事。小事得不到及时解决,日积月累也就变成了大事。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样的道理,获益和受损、离去和归来、正面和反面等等,中国人称之为“阴阳”,这些也是对立统一关系。

我们把“阴阳”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运用到人与人打交道的社会上。就要用鬼谷子给我们下面介绍的方法来予以应对。

当“阳”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开放、张扬。所谓阳发生变化,就是用阳的语言表达方式条件已经成熟,说出来别人不会拒绝,而且很乐意接受。此时就要不失时机的张扬,把别人愿意听的话说出来,抓住别人的视听。

当“阴”发生变化的时候,就要收敛、封闭。所谓阴发生变化,就是前边用阳的表达方式以后,已经与对方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换言之,就是别人已经接受你了,判断到抛出不好听的语言表述已经可以引起别人的高度重视,且不会遭到拒绝的时候。此时,就要抛出成败得失,必然会引发变化。随即就要马上封闭收敛自己,静听别人的回应。在静听中关键是听出变化要素,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把握变化。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阳发生变化就阐述自己的观点,阴发生变化就要静听别人的观点。

当然,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能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张扬到一定程度时,预计已经阐述明白自己观点的时候,就要戛然而止,因为自己张扬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张扬,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自己没完没了的说,就得不到别人的见解,也就了解不到别人的真实想法了。所以,一旦自己引出了话题,就要转向沉默,静听别人的陈述。

当然,沉默也不能没完没了,一旦发现别人快要阐述完毕了,快到没话可说的时候,又要巧妙的引出话题、发表看法,再次诱导别人阐述观点。

就这样时而开放,时而封闭,反反复复的运用,就可以揣摩出别人的真实意图了。一定要注意:自己沉默的目的是要让别人敞开心扉,而不能让别人发现自己是在刺探别人,不能让别人感觉到自己是有计划的在实施谋略。

鬼谷子说:“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是本文的重点。

如果遇到要与心怀坦荡、气宇轩昂的人交流的时候,自己也要体现出心怀坦荡、气宇轩昂,同时还要大义凛然、不卑不亢,行为中要体现出崇高的道德规范,言语间要体现出崇高的内涵修养。

如果遇到要与性格内敛不苟言笑的人交流的时候,举手投足要体现出彬彬有礼、毕恭毕敬,言谈举止要体现出低调、谦虚、严谨,同时还要有深刻的内涵修养。

阐述自己观点目的是要换取别人凝听,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求自己所表述的内容要有深刻的道德内涵,同时还要做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让别人愿意听下去。要修炼出深刻的道德素养,要彬彬有礼、风度翩翩,让别人看得顺眼。

要换取别人滔滔不绝的敞开心扉,自己就要专心凝听,还要不断肯定别人,同时还要配合各种肯定别人的肢体语言,让别人觉得你已经和他产生了共鸣。

开放与收敛的有机统一,就是鬼谷子捭阖之法的真谛,就是纵横学说的说人之法。

2、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鬼谷子说:“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鬼谷子告诉我们:小与大、益与损、去与就、倍与反他们就是阴阳关系,用今天辩证唯物主义的话说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老子给出了精辟的答案。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不要遇到困难就如临大敌,解决困难最简单的办法是分析困难,把困难分解若干小问题,从简单的入手,个个击破,最终大困难就战胜了。并不是普通人就不能干大事,大事都是由很多细小的事情组成的,把大事分解开来,从细微小事入手,干大事就容易多了。遇到困难把容易解决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干大事从容易办成的小事开头。这就是老子给我们指出的“成功办事要诀”。

圣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圣人的,他们与普通人的差别在于:他们知道怎么战胜困难,知道怎么干大事。没有人看到他们整天忙着干大事,他们做的都是小事,只是他们所做的小事,都是大事的组成部分,最终他们干成大事的时候,人们仿佛看到的还是他们在做小事,此时他们已经成就了辉煌的丰功伟绩。

有很多人想要干大事,结果一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了,不是他们惧怕困难,而是他们没有战胜困难的办法和手段,所以他们总是干不成大事。

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ju)。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梓庆回答说。“我只有体会,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5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要完美的干成一件事,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包括心境都要返朴归真,要去除妄念,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一步一步的把每一步都做好,最终就可以把事情做完美了,正所谓“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很多参加工作很久却没有立奇功的人,他们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当困难发生以后,想方设法的解决困难,是一种跟着困难的屁股后面走的被动工作方法。而那些立功建德的人,往往是困难还没有发生,就已经预见到了,他们会向困难发起进攻,让困难在他们面前招架、屈服,是一种主动的工作方式。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这群满怀热血的中国人,也要搞我们自己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器(代表国际前沿技术)。但是,很多集成块被帝国主义封锁,即便是市场上能够买到的,也是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的。变频调速器中有一个重要的电子原件“逆变器”(就是大功率三极管)被帝国主义封锁,我们无法买到,如果我们跟着这一巨大困难的屁股后面走,我们的项目就会搁浅。“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我们先用国产小功率逆变器代用,研究工作始终没有停止。小功率实验终于成功了,但是由于没有大功率逆变器,离成功的最后一步无法逾越。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好消息终于传来了:帝国主义的智慧最终还是在中国人面前略低了一筹,他们忘记了电子垃圾的封锁,在电子垃圾市场上,那些被帝国主义封锁,我们根本就无法买到的电子元件,简直就是应有尽有、美不胜收啊!就这样,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我们这群中国人就研究出了代表国际工业控制前沿技术的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器。

中国人之所以被世界公认了是世界上最聪明智慧的人,这与我们的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是分不开的。所以作为中国人,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灿烂文化。今天的中国,有一些所谓学者,学习了一点西方人的东西,就开始否定本民族的文化了,还美其名曰他们是“博采众家之长”,没有认真学习中国灿烂文化的人,是没有资格高谈“博采众家之长”的。如果这些学者能够认真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再把学到的西方人的文化“加起来除以二”,那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3、大与小的辩证法

鬼谷子说:“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在现实生活中“好高骛远”和“脚踏实地”就是一对矛盾,脚踏实地就是“为小无内”的过程,日积月累就可以实现“为大无外”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如果小事都没有干好,大事也干不成,这就是好高骛远的人难成大事的原因。

有一位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前来应聘,当他知道我们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时候,就开始犹豫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把他介绍给我,我问他:“如果在你学习的计算机专业搞一次全国排序,你认为可以排在什么位置?”他回答:“不知道。”我说:“如果把排序印成书的话,第两千页可能都翻不到你的名字。也就是说,在你所学专业的行业已经高手如云,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实在是太难了,有可能你终生都享受不到辉煌。”“‘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将军,并不是好将军,百战百胜的将军,一定是攻打敌人不做准备的地方,寻找简直不是对手的对手过招,能够确保胜券在握。”“在我们行业,你就是高学历、高知识的人才,只要你努力,很快就能脱颖而出,很快就会成为顶尖级人才。”“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如果你能够做到全国第一,你的成就感可以与张瑞敏相比,因为你已经成为了全国的行业领军人物;如果你做到了世界第一,你的成就感可以与皮尔盖茨相比,因为你已经成为了世界的行业领军人物。”“我问你愿意走哪条路?”他回答我:“愿意干。”从此以后如果半夜三更看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一定是他在学习、在工作,没有两年时间他就成为分公司总经理了。

我公司外贸部有一位80后大学毕业生,每天他都会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下班的时候他总要检查一下,办公室的门是否锁好;每当样品及其他货物到来的时候,别人总会说工作忙没有时间搬运,他总会立刻放下手上工作,默不作声的去搬运;公司组织活动,别人都在大出风头,而观众席上欢呼雀跃、摇旗呐喊得最起劲的一定是他。他是那样的不起眼,所做的事情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而引起领导重视的恰恰是他,提拔速度最快的也恰恰是他。公司要成立美国分公司,外贸部第一个推荐的就是他。

大事情都是由小事情组成的,所有的小事情都做好了,大事情也就做好了;如果我们要干大事,首要任务是把大事给分解开来,把组成大事的小事给找出来,先从简单的做起,这样就可以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大事就很容易给干成了。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大”与“小”的辩证法。做一件小事不起眼,当所有的小事都做好以后,大事就已经做好了。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梦想成功,殊不知,此时就已经成功了。

4、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鬼谷子给我们介绍了“小与大”的辩证法,老子又给我们介绍了干大事的突破口,下面就是如何去做了。老子又告诉我们干大事只有一条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给我们阐述了要想成就大事,应该多着眼于细微的小事。事情的成功,多是从细微的小事开始的。除了积累小事干成大事以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吕蒙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经乘名将关羽北伐曹魏、荆州空虚之时,偷袭荆州成功,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但是,吕蒙却没有读多少书,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中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传授经书的官吗!只不过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要说事务多,谁像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于是吕蒙开始进行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研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之后就应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这件事太迟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而去。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有很多学者,认为赵普没有文化,一辈子只看一本《论语》,以此为笑柄,来笑话赵普。他们也不好好想一想,用一辈子来看一本书,而且把它运用到治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打中国带入文化和经济都出现空前繁荣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壮举。如果让赵普与那些笑赵普没有文化的人来比“背课文”,赵普一定不是对手;如果让他们来比治国,全国也找不到一个赵普的对手。赵普脚踏实地的用一生的时间来读一本书,其关键词在于学以致用,没有一个“用”字,就是有一万个“学”字,也是没有使用价值的。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然而“智大才疏”往往是阻碍人们成功的最大的障碍,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更是悲剧人生的创造者。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所以千百年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成为了很多仁人志士“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漫长人生旅途的起点。

我在前面曾经介绍过我的一个朋友,他放弃了正科级干部的地位,主动要求当工人,在当时大型国有企业里这简直是一条爆炸新闻,引起了一场轰动,人们惊叹于世上还有这样“傻”的人,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深处究竟在想什么。两年过去了,他几乎把机械加工行业的所有工种都干了一遍,成为技术高手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他弄明白了全套机械加工的成本和成本控制方法。于是他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过程,由于他精通技术,又通晓成本控制,所以他提供的产品质优价廉,他提供的服务含金量很高,很快他创办的企业就在机械加工行业异军突起了。到如今,他的企业已经发展到年产值几十亿了,市人大会上坐在主席台上,成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人大代表。

鬼谷子说:“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在现实生活中“好高骛远”和“脚踏实地”就是一对矛盾,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如果小事都没有干好,大事也干不成,这就是好高骛远的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难成大事的原因。

在我以往的朋友圈中,有一个技术高手,技术水平非常高,但是,他总是对现实不满,因此放下自己最专长的技术创新不搞,整天都在研究“一夜暴富”,还经常给我讲“股经”,同时还奉劝我:“老孟!你不能炒股,因为你脾气暴躁,沉不住气,乃炒股之大忌!”我说:“你为什么就可以炒股呢?”他说:“因为我精于计算,又沉得住气,是炒股的最佳人选。”他接着说:“我每次模拟炒股都大获成功,现在就等最佳出击时间了。”我告诉他:“我们还是专心致志的把眼下的创新课题搞好吧,我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只相信劳动。”他说:“老孟!像你这样的老实人,永远也别想发财。我现在的心思根本就无法放在技术上,满脑子都是股票。”忽然有一天听说他住院了,我到医院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泪流满面:“老孟!我不想活了,我把全家族的钱全部都投进了股市,万万没有想到,刚投进去三天就遇到了‘黑色星期六’,血本无归啊!全家族都被我害了!”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劝他。

5、鬼谷子的辩证法哲学思想

鬼谷子说:“阳远终阴,阴极反阳。”阐述的阴阳转换之道,是一种辩证法的大智慧,这些都是中国人重要的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中国人常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天无绝人之路”,“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以及“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苦尽甘来”、“绝处逢生”、“枯木逢春”、“矫枉过正”、“反败为胜”、“强弩之末”、“回头是岸”、“顾此失彼”等等。这些名言和成语中都蕴含着这种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前鬼谷子就已经把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运用到纵横学说里面了。

6、以阴结阳

鬼谷子说:“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在当今社会上,大部分情况都是“以阴结阳”,换言之就是我们要“求人”,我们处于“阴”的位置,我们要以“下”求“上”。鬼谷子告诉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感动别人,要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让别人很乐意与你交往,心甘情愿的愿意帮助你。

曾国藩在组建水师的时候,为什么会任命一个潦倒的秀才——彭玉麟作为水师的统帅呢?彭玉麟科举不顺,曾在一个朋友的当铺里当伙计,碰到太平军起义,打仗了,当铺的老板,也就是他那个朋友,把当铺就交给他,带着老婆孩子逃命去了。别人就跟彭玉麟讲,你何必这么死心眼给他守当铺呢?你卷一些当铺的财产也逃走算了,兵荒马乱的,他如果回来就跟他说是太平军拿走了。但是彭玉麟不听,一直守着这个当铺,当太平军离开,城市又恢复平静,他把当铺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老板。曾国藩得知这件事,说这个人是个很诚信的君子,我用这种人很放心,所以他恳请彭玉麟来跟他共事。后来彭玉麟被封为兵部尚书。

曾国藩有一位善于相面之术的朋友,有一次,朋友前来拜访曾国藩,下人献上茶,该朋友看了一眼这个下人,待下人出去以后,对曾国藩说:这个下人人品不好,一定要把他驱逐出门。朋友走后,曾国藩是个诚实的人,把朋友对他说的话对下人说了一遍,下人泪流满面的主动要求离去。离开曾国藩家不远,他在上厕所的时候,见到一个大包,打开一看有一千多两银子,他毫不犹豫的就想据为己有,走了一程他想:曾国藩的朋友说我不诚实,我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于是他又回到了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等了一天,终于看到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在焦急的寻找着什么。问之,答曰:他是进京赶考的书生,沿途只顾读书,却把盘缠弄丢了。验证结果:果然是书生丢的银子,他就如数交还给书生了。下人回到了家中,牢记曾国藩对他说的话,始终行善积德。一年后,忽然有官差前来接他进京,原来书生考中了状元,当上了大官,接他进京共享荣华富贵。五年以后,他也当官了,于是他回来拜访曾国藩,把全部经过告诉了曾国藩。曾国藩决定把老朋友请来再次相面。朋友来了,下人仍然上茶,朋友看了一眼下人,对曾国藩说:此人是个官员,怎么在做下人的事?曾国藩十分诧异,询问缘由,朋友说:此人满脸“阴禄纹”,一定是做了很大的好事,改变了命运。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里,庙子没有被捣毁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香火呢?一个农民下伙子,见到庙子里唯一的一位老和尚身患重病,于是,他就每天都去照顾这位老和尚,给他提供衣食还带他去治病,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老和尚终于到了最后时刻了,老和尚拉着小伙子的手说: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我这里有一个“秘方”传给你,用这个方子做成的洗液,“止痒”有奇效,日后可确保你“荣华富贵”。 今天,中国有一个大型企业,专门生产“止痒”洗液,其品牌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老板就是当年的那个农民小伙子。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为了使日本首相能够买他的保险,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掌握第一手资料,就连首相平时喜欢看什么报纸?首相夫人喜欢用什么化妆品?首相府的保姆每天几点钟出来买菜,喜欢买什么样的菜?他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一旦到了他与首相见面的时候,首相觉得他们好像是老朋友,首相要说的话,都被原一平给说出来了,推销还会不成功吗?

7、要不得的联合舰队

“小”与“大”的辩证法对企业管理同样适合。在中国,很多企业崇尚多元化发展:又是搞电子、又是搞房地产、又是开矿山、又是搞外贸进出口、又是搞酒店、又是搞物流,总之涉足的行业越多,好像实力越雄厚,越被人刮目相看。还美其名曰,这是“联合舰队式的发展模式,损失一艘战舰不会影响舰队的总体实力。”这是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结果,也严重违背了企业发展规律。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仿佛这个行业是一座金矿,各个行业稍微有一点规模的企业都想来分一杯羹,于是生产企业也成了房地产商。我们不能否认,有的企业的确在这个行业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企业是不是在本行业也独领风骚,在房地产业也独占鳌头,在他们涉足的所有行业都是“风景这边独好”呢?回答很肯定:绝对不可能!“联合舰队”的概念是要打引号的。

市场经济初期,各个行业的企业竞争都是杂乱无章的。企业对市场的判断都是凭感觉,没有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只要看到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没过多久又一片片倒下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很多人都成了目击证人,有多少当年叱咤风云的企业,今天却偃旗息鼓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很多已经发展得非常壮大的企业,一夜间轰然倒塌的事件。究其原因大多是盲目投资造成的,是利益驱动的欲望,使一些企业家把心思用在与本企业毫不相干的暴利行业,由于涉足的是自己完全门外汉的行业,所谓的“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多数成分是利欲熏心的良好感觉,结果导致致命的战略决策失误。

我从事的石材行业,经常遇到一些刚刚涉足本行业不久的人士,大谈行业发展趋势的时候,我们会问他,在本行业干了多长时间。如果才从事一两年的话,我们会告诉他:你还没有资格谈论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要想成为行家都“非三五年不为功”,更何况成为专家呢?

多年来,我与一些其他行业的顶尖级专家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没有哪一个行业的专家会说自己所在行业不好的,他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行业描述得非常好。很多资金雄厚的财团,看到一个陌生的行业很有诱惑力,必然会请这个行业的“专家”来进行咨询。看到庞大的资金将要注入本行业,专家们会感到非常荣幸,生怕“煮熟的鸭子”会飞了,此时他们会不由自主的跟着投资者的意愿进行“可行性分析”,这个“可行性分析”的准确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哪个行业的专家会说自己所在的行业不好的。这就是那些打造“联合舰队”企业财团纷纷失败的原因。

一个企业在自身的行业能够做到独占鳌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艰苦的劳动,有的企业家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打造。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20多年了,很多行业的市场已经走上了有序的轨道。鬼谷子说:“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没有完成“小”的积累,是与“大”无缘的,给那些还想打造“联合舰队”的企业家们敲响了警钟。

晏婴使楚

晏婴是齐国的宰相,后人尊称他为晏子。公元前531 年,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想不明白:为什么晏子身材矮小却在诸侯各国拥有很高的威望。于是骄横的楚灵王对大臣们说:“晏婴生得很矮,但在诸侯中的声誉却很高。这次来,我要取笑他一番,来显显我们楚国的威风。”接着对大臣如此这般地布置起来。

几天后,晏子乘着驷马大车来到楚国国都郢城东门。只见楚国的官员稀稀拉拉地分立城门两旁,大门却紧紧闭着。晏子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守城的军士却打开城门旁一道新开的小门,请他从这洞似的小门里进去,并说:“这是我国的规矩:大个子从大门里进出,小个子从小门里进出。”晏子明白了:楚王想侮辱他。就走到小洞前边,打量了一番,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呀!”“我国也有个规矩,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钻进钻出。”守门人赶快把晏子的话报告楚王。楚王说:“我本想取笑他,反倒被他取笑了。”不得不命令打开大门,请晏子进城。

晏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突然问:“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我们齐国人多得很!每个人呵一口气,就能变成云;每个人甩下一滴汗,就像是下场雨。我们国都的大道上,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的人来出使呢?”晏子答道:“我们齐国任命使者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没有出息,就派到这儿来了。”楚王反被讽刺一顿,却还只能陪着笑。

一会儿,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故意问:“那囚犯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武士们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对晏子嘲笑道:“齐国人怎么那样没出息,干这等事?”晏子站起身,严肃地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能生长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长成了枳树。仅仅枝叶相像,而它们的果实滋味很不相同。这是因为南北的水土不一样。齐国人在齐国能好好地干活,一到了楚国,就当了盗贼,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民善于偷盗吗?”

几番较量以后楚国的君臣觉得不是晏子的对手,于是反过来非常尊重晏子,尊重晏子就等一尊重齐国的使臣,尊重齐国的使臣就等于尊重齐国。

点评

晏婴“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自身”妙语连珠、反客为主、不辱使命。从表面上看,就好像晏婴在和楚王吵架,楚王吵不过晏婴。其实不然,每一次楚王给晏婴出的难题都很考人智慧,晏婴总是能够就事论事,抓住楚王的软肋力挽狂澜反客为主。鬼谷子说:“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晏婴的一言一行都蕴含着阴阳转换辩证法的大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在社会上去建功立业,一天到晚都在分析:这件事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做,那件事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能做。眼睛总是盯着困难,将导致一件事也做不成,因为一件事都没有去做,怎么体现出才干呢?如果我们把阴阳转化的哲学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去,就可以创造出辉煌的工作业绩。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种哲学思想,面对困难,敢于发起主动进攻,敢于调动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来迎难而上,这是一种主动工作的工作方法。有了这种主动工作的工作方法,面对困难就可以实现阴阳转换,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战胜,可以创造出辉煌的工作业绩。

孟子智劝齐宣王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

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活很是困苦,应该批评齐宣王一番。但齐宣王是个爱听奉承话的国君,如果说他不爱护老百姓,准会被他轰出王宫,因此孟子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大王的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王一件事,行吗?”“什么事呀?”齐宣王好奇地问。“我听说,有一回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因为看见好好的一头牛,无罪而被杀,感到不忍,结果没杀那头牛,是有这么一回事吧?”齐宣王想,这孟老夫子还记得他的这件善事呢,心里当然很高兴,忙回答说:“是呀!是有这么一回事。”孟子说:“大王,这就是恻隐之心哪!凭你这副善心肠,便可以行王道,统一天下!”齐宣王更乐了:“对,您接着说下去。”孟子又说:“问题是您肯不肯干罢了。比如有人说:‘我力能举起千斤东西,但却举不起一根羽毛;眼睛能看得清毫毛,但却看不见满车的柴禾。’您相信这话是真的吗?”齐宣王不禁哑然失笑:“哈!我怎么能相信这种话呢?”孟子也笑道:“这就对啦!所以如果有人说,大王您能用好心对待牛,却不能用这种好心去爱护百姓,这也同样叫人不能相信。这就和不肯举一根羽毛和看不见一车柴禾一个样。现在,老百姓所以流离失所不能安居乐业,这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而不是能不能干的问题。所以我说,您能行王道,能统一天下。问题是您不干,不是不能啊!”孟子以奉承做批评的陪衬,使之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在这样的气氛下,齐宣王就没有对孟子产生恶感,于是欣然接受了他的批评。

孟子一心想向齐宣王宣讲施行仁义的主张,但他知道齐宣王喜爱音乐、喜爱勇武、喜爱财物、喜爱女色,一下子是不可能接受他的主张的,对齐宣王只能因势利导。

一天,孟子谒见齐宣王,问:“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齐宣王不好意思地承认说:“是的,我说过,我不爱好古代音乐,只爱好一般流行的乐曲罢了。”孟子说:“只要您非常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无论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齐宣王见孟子不是来批评自己的,而是来讨论自己爱好的音乐,就来劲了,于是说:“您能把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吗?”孟子说:“要听这个道理,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一个人单独地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不禁脱口而出:“当然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那么,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但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孟子步步深入下去。齐宣王完全接受了孟子的心理暗示:“当然是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那么,就让我对大王您谈谈音乐和娱乐的道理吧。”

孟子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巧妙地把音乐过渡到政治上来:“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愁眉苦脸地议论纷纷:‘我们的国王这样爱好音乐,这样快乐,可为什么我们却苦到这般地步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国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同快乐的缘故。”

齐宣王不由得一惊,还没等开口说什么,又听孟子继续在雄辩:“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了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么能够这样快乐地奏乐呢?’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国王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由此,我得出这么一个道理:如果国王能同百姓一同娱乐。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孟子的一番话使齐宣王心服口服。

一次,齐宣王问孟子:“请问先主和邻国相交,有什么原则和方法吗?”孟子答道:“有的。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来服事小国,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服事大国。以大国身份服事小国的,是无往而不快乐的人,无往而不快乐的人足以安定天下,谨慎畏惧的人足以保护住自己的国家。”

齐宣王说:“您的话很有道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好勇武,恐怕不能够服事别国吧。”孟子说:“那么,大王就不要喜好小勇。”齐宣王问:“什么叫小勇呢?”孟子说:“有一种人,只是手按着刀剑瞪着眼睛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只是匹夫之勇,只能敌得住一个人,希望大王能够把这种小勇扩大,扩大到像文王和武王一样的大勇。”

齐宣王问:“请您说说文王和武王的大勇。”孟子说:“《诗经·大雅·皇矣》上说:‘我王勃然一生气,整顿军队往前去。阻止敌人侵略莒国,增强周国的威望,用以报答各国对周国的向往。’这便是周文王的勇。文王一生气,便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孟子顿了顿又说:“《书经》上说:‘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和师傅。君主和师傅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老天爷来爱护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的人和无罪的人都由我负责,那么普天之下还有谁敢越自己的本分来胡作非为呢?’当时有一个纣王在天下横行霸道,弄得民怨沸腾,周武王便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这便是武王的勇,武王也生气而使天下的人民得到安定。如今,大王您如果也是生气而使天下的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天下的百姓还会生怕大王您不喜好勇武呢。”齐宣王高兴地笑了。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堂。如果您要实行王政,就不要毁掉它。”齐宣王说:“您可以说说怎样去实行王政呜?”孟子答道:“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周,对农民的税率是九分抽一;对做官的人给以世代承袭的俸禄;在关口和市场上,只稽查不征税;不禁止任何人去江河湖泊捕鱼;只对罪犯施刑罚,而不株连他的妻室儿女;对鳏夫、寡妇和失去依靠的老人、孤儿。实行王政的周文王最先考虑他们。《诗经.小雅.正月》上说:‘有钱财的人是可以过得去的,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单者吧。’”齐宣王击掌称道:“这话说得太好啦!”

孟子问:“您既然认为这话好,那为什么不去实行呢?”齐宣王说:“我有个毛病,我喜爱钱财,实行王政恐怕有困难吧。”孟子说:“从前,公刘也喜爱钱财。《诗经.大雅.公刘》上写道:‘粮食真多,外有囤,内满仓;还包裹着干粮,装满橐,装满囊。人民团结,国威发扬,箭上弦、弓开张,其他武器也上场,浩浩荡荡向前行。’因此留在家里的人有积谷,行军的人有干粮,这才能率领军队前进。如果大王您喜爱钱财,能跟百姓一道,那对于实行王政统一天下,有什么困难呢?”

齐宣王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有个毛病,我喜爱女人,实行王政怕有困难吧?”孟子答道:“从前太王也喜爱女人,十分疼爱他的妃子。《诗经.大雅.緜(mián)》上写道:‘古公亶父清早便跑着马,沿着邠地西边漆水河岸来到岐山之下。还带领着他的妻子姜氏女,都来这里视察住处。’在这个时候,天下没有找不着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找不着妻子的单身汉。大王如果喜爱女人,能跟百姓一道,那对于实行王政统一天下,有什么困难呢?”齐宣王无话可说了。

一次,齐宣王出兵攻占了燕国。齐宣王对孟子说:“有些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些人劝我吞并它。我想:以一个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去攻打与之匹敌的大国,而且只化了50天时间便占领了,仅仅是凭人力吗?恐怕是无意吧。如果我们不去吞并它,上天会认为我们违背了他的旨意,因而会降罪于我们。吞并它,您看我做得对吗?”孟子答道:“如果吞并它,燕国百姓很高兴,便吞并它;如果吞并它,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它。以齐国这样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来攻打同样有兵车万辆的燕国,燕国的百姓却用竹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的军队。难道会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是他们想逃离那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罢了。如果他们的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凭藉着纵横各70 里的国土来统一天下的,商汤便是,但还没有听说过拥有纵横各1000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上说过:‘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他,人们盼望他,正好像久旱盼望乌云和霓虹一样。商汤的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买卖的照常往来。种庄稼的照常下地。商汤只是诛杀那暴虐的国君,用以慰抚那些被残害的百姓。他们来到,正好像天上降下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正如《尚书》上说的那样:‘等待我们的王,他到了,我们也就复活啦!’”“残暴的燕王虽然被您打败了,可您对热烈欢迎您的燕国人民又做了些什么呢?您杀掉了他们的父兄,掳掠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祠堂,搬走他们的宝器,这怎么可以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暴虐无道,这自然会招致各国联合起来讨伐您。我认为您应该赶快发布命令,遣回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人协商立一位新燕王,然后您从燕国撤回齐国。如果这样,才能使各国停止联合兴兵对付您。”

点评

鬼谷子说:“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孟子循循善诱地开导齐宣王,没有哪一步脱离了阴阳转换辩证法的。齐宣王所问的问题,都不好正面回答,弄不好会伤害他的所谓君威,引来杀身之祸。孟子巧妙的运用了阴阳转换之法,大量使用类比法,旁征博引,句句在理,不由得齐宣王不折服。

孟子开导齐宣王的方法非常值得很多胸怀大志的仁人志士借鉴:要想建功立业,光靠自己满腹经纶的才学还不行,没有别人的帮助是很难办成事的。要想得到领导的器重,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有一整套手段来说服别人,一整套行动来感动别人。既要使领导采纳自己的建议,从而得到机会施展才华;又要使领导很有面子,感到重用你使他很光彩;还要得到其他同事的帮助和拥戴,这才是建功立业的方法。

献鸠放生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赵简子,就是教科书中“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中提到的赵简子。赵简子总喜欢行善积德,他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以此想告诉天下人:我赵简子对鸟都是如此的仁德,对人也是一样仁德,我是何等的爱民如子!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啊!”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点评

鬼谷子说:“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想做好事,结果未必是好事;想行善积德,结果未必是行善积德,这就是阴阳转化的辩证法。赵简子想行善积德,以为放生就是行善积德的行为,然而引发了全国的老百姓都去捕捉斑鸠,死者不计其数,赵简子非但没有行善积德,反而还诛杀了无数的生灵,罪莫大焉。

我遇到过这样的怪事,有一个人,把自己钓来的鱼,拿回去让老人们去放生。自以为自己是在尽孝。而老人们放生以后,感到自己行善积德了而心满意足。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行为,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同样的道理,今天有很多企业家们,他们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对荣誉、社会地位非常感兴趣。但是,对自己企业的员工却没有这么慷慨。这与“钓鱼放生”有什么两样?最终,这种行为所遭到的“报应”是非常严厉的。

很多企业喜欢搞福利,给员工发生日钱、发节日钱、发结婚钱,久而久之企业员工就认为:这是他应得的,是他收入的一部分,你该发给他。如果你不发给他,他就认为企业一无是处。企业的初衷是想搞好企业文化,体现企业对员工的爱护。结果恰恰相反,员工非但不感谢企业,还认为这是应得的。这种大锅饭式的企业福利,使得企业的劳模和落后分子的待遇都一样,即没有表彰积极分子,又没有鞭策落后分子。如果企业把庞大的福利开支改变一下,与绩效考核相挂钩,那结果就会大大不同了。所以鬼谷子的这一套“阴阳转换”的哲学思想,对企业管理照样适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