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北伐,是南宋宁宗在位时,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逐渐掌握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策略。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1)

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国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但是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由此,这意味着开禧北伐的彻底失败。那么,问题来了,开禧北伐过程中,南宋一度取得了有利的形势,为何最终还是失败呢?

首先,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9日-1224年9月17日),临安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2)

宋宁宗时期,在与金朝的关系上,又逐渐趋于紧张。宋宁宗因为对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满,所以他也支持韩侂胄对金朝采取强硬的措施。开禧元年(1205年)四月,宋宁宗采纳韩侂胄的建议,崇岳飞贬秦桧,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的申王,改谥“谬丑”。对此,在笔者看来,宋宁宗的这一措施,不仅是为了给岳飞平反,也是为了凝聚南宋内部的抗金力量。同年五月,宋宁宗下诏北伐金朝,史称“开禧北伐”。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岳飞沉冤昭雪仅仅一个月后,开禧北伐就正式开始了。而这,意味着南宋方面的准备是非常不充分的。

在古代历史上,一场战役的进行,往往需要数个月甚至一年的准备时间,比如筹集粮草,训练士兵,挑选合适的将领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公元227年进驻汉中,经过一年的准备之后,诸葛亮于公元228年正式起兵北伐曹魏。现在,对于南宋的开禧北伐来说,几乎就没有准备时间。而这,自然是开禧北伐最终以失败结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来说,这也体现出南宋朝廷急功近利的一面。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3)

开战初期,南宋大军收复了一些地方,如泗州等地。但是,由于金国一方事前得到了风声,已有了准备,在遭到进攻后立即进行了反击。在此背景下,由于韩侂胄用人不当,南宋中路军统帅之一皇甫斌率军攻打唐州时被金军击溃,接着在攻打蔡州时大败于溱水,韩侂胄急忙把他撤了。开禧北伐主战场两淮统帅邓友龙等也因兵败而被撤职。而这,促使韩侂胄必须要承担用人不当的责任。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4)

当然,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因为当时的南宋朝廷,确实没有什么名将。对于韩侂胄来说,虽然北伐金国的策略,得到了陆游、辛弃疾等人的支持。但是,不管是辛弃疾还是陆游,都已经年事已高了。至于南宋初期的名将,更是基本上都凋零了。

因此,在笔者看来,南宋历史上,初期和后期,其实都有不少名将。但是,开禧北伐显然不属于南宋初期或者后期。在此基础上,用人不当和名将匮乏,也是开禧北伐没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南宋一方作战失利的背景下,金军就在东、中、西三个战场上,对宋军发起了进攻,宋朝军队由进攻转为防守。在金军的大举进攻之下,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相继被金军占领,重镇和尚原与蜀川的门户大散关也被金军所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韩侂胄想通过吴曦在四川战场挽回败局,但是,陕西河东招讨使吴曦却早已在四川暗通金兵,叛变称王。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吴曦叛乱没能持续太长时间,但是,这对于南宋朝廷的打击,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吴曦叛乱也是开禧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5)

对于南宋来说,在被金国击败之后,只能求和了。作为胜利者,金朝自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除了要求南宋朝廷割地赔款之外,还要求将发动开禧北伐的主谋缚送金国。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听取了从金国大营中谈判回来的宋使方信孺的汇报。当方信孺汇报了割两淮、增岁币等金人提出的四项条件以后,变得欲言又止。在韩侂胄的逼问之下,方信孺只得如实相告:“是要太师的人头。”值得注意的是,得知金国想要自己的首级后,韩侂胄迁怒于方信孺,夺去方信孺的官阶,将其贬到临江军居住。因此,非常明显的是,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并非因为自己拥有恢复中原的志向的,更多的还是树立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在朝廷的位置。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6)

进一步来说,和岳飞、陆游、辛弃疾等人比起来,韩侂胄更看重的还是个人利益。在无法满足金国条件的背景下,韩侂胄决定继续和对方作战。于是他撤了两淮宣抚使张岩的职务,任命赵淳为两淮置制使,负责镇守江、淮。南宋时期,江淮一带是南宋和金国的主要战场。

最后,在金国的压力之下,虽然韩侂胄不愿意妥协,但是,南宋朝廷之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势力。其中,礼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是主要的代表,对于主和派来说,已经在密谋除掉力主抗金的韩侂胄了。

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渐平稳。更为关键的是,金国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所以,南宋不仅暂时解决了内忧,还获得了金国大将病逝的外部条件。所以,在公元1207年,开禧北伐如果可以继续执行下去的话,或许还有转败为胜的机会。

南宋北伐复国之谜(南宋主动进攻金国)(7)

但是,根据《宋史》等史料的记载,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韩侂胄在上朝途中被殿帅夏震派出的将士挟持,杀死于玉津园中。韩侂胄被杀以后,礼部侍郎史弥远立即派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金朝,并以此作为向金朝求和的砝码。此后,南宋的朝廷大权被史弥远、钱象祖把持。经过与金朝的谈判,按照金朝的要求,韩侂胄之首被送往金朝示众。

韩侂胄死后,宋宁宗对大臣说:“恢复岂非美事,但不量力尔。”诚然,韩侂胄确实有不自量力的一面,但是,宋宁宗的这一评价,着实让力主抗金的南宋将士为之心寒。到了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开禧北伐彻底划上了一个句话。由于这一次宋军大败,所以在“和议”上就要吃更多亏了。岁币从每年的银、绢各20万两、匹,涨价到了每年银、绢各30万两、匹,南宋另外一次性支付给金国犒军钱三百万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