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电力施工企业的门牌有哪些(红色央企的招牌有多灵)(1)

【海上评弹】 与“红色央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央企还有一个招牌是“共和国长子”。

最近,哈尔滨出现了一起退房风波。一个由华润置地开发的楼盘,被业主举报存在虚假宣传,销售阶段承诺的商场面积大幅缩水,商场与住宅楼间距明显缩小,此外还存在绿地面积不足、电梯不合规定等问题。这家房地产公司承诺的白纸黑字“货不对板”,开发商被购房者捏住了“七寸”,只能低声下气地答应购房者的要求。

华润置地的宣传的确注了水,但有一个宣传是非常准确的,那就是它在楼盘介绍材料中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红色央企”。华润是一家央企,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它还涂有“红色”,这应该也是一个“真理”。熟悉汉语语境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红色”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含义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在中国市场上,确实只有央企才配使用,那些唯利是图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给它们再大的胆子,也是不敢把这样一个招牌随便地用到自己身上的,即使用了,消费者也是不会相信的。但央企就敢用,而且用上去之后,消费者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那些今天吵着退房的购房者,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宣传,才放心地与开发商签下了合同。

与“红色央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央企还有一个招牌是“共和国长子”,当年的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曾经将这个招牌挂在嘴边说得滚瓜烂熟,迷惑了不少人。自从陈同海进了监狱以后,这个响当当的招牌就臭了大街,现在的央企已不好意思再这样说了,但在骨子里,它们却是认可这样一个招牌的,“红色央企”只不过是“共和国长子”的翻版而已。

不管是“共和国长子”,还是“红色央企”,这样的招牌,对于央企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可以让它们在市场上揽到更多的经济利益。目前,央企在国内很多行业已经占有牢不可破的垄断地位,而这种垄断地位的获得,很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将本应为各类企业公平分享的行政权力资源向其倾斜。而政府之所以会这样做,无非就是因为央企是“共和国长子”,一身“红色”。当然,这种招牌披挂在身上,也为央企高管捞取个人利益提供了坚强的理由,中石化前董事长陈同海之所以有胆量贪污1亿多元,无非就是“共和国长子”的招牌给他提供了心理支持。他的难兄难弟,中石油前董事长蒋洁敏正在接受调查,案情尚未公布,想来又是一桩“共和国长子”胆大妄为的惊天大案。至于那个自诩“红色央企”的华润集团,其本来“红得发紫”的董事长宋林,利用这块招牌干了些什么,时间也会告诉我们的。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进入市场就必然会追逐自己的利益,并因此而形成市场竞争,推动市场进步。但是当这种“红色央企”之类的招牌招摇于市的时候,实际上就抹杀了央企的市场特性,政府也会因此而疏于对它的监管。即以此次在哈尔滨发生的这起退房风波来说,华润尽管号称“红色央企”,却并不能改变它为了逐利而偷工减料的无良商人本性。当央企在市场上成为可以凌驾于其他企业之上的特殊的市场主体的时候,市场垄断就形成了,市场竞争就消失了,而消费者就只能承受这种扭曲市场的后果。从这一点来说,“红色央企”的招牌灵了,市场机制就会失灵,华润的这起退房事件,只不过为这个浅显的道理提供了一个新的例证而已。 (作者系上海媒体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