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是教辅类图书的生命1.对学生:辅导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学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校对文本中的错别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校对文本中的错别字(图书校对易错点整理)

校对文本中的错别字

一、质量是教辅类图书的生命

1.对学生:辅导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学生。

2.对公司:图书质量不过关,会影响图书销量和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校对人员应具备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

首先,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其次,我们从事的是教辅行业,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学子,要对学子负责。这样一个责任感,既是对读者的责任,也是对公司、对自己的责任。

2.质量意识

即精品意识。无论在图书的选题、体例制定、编者编写,还是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有出精品的意识,把质量当做图书的生命。

3.竞争意识

现在教辅图书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我们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

三、校对中常出错的几种方式

1.“视而不见”。指的是在校对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字词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从而让它在自己眼前一掠而过,以致出现错误。这种错误易出现在形近字等。例如,“乞”变成“气”,“士”变成“土”,“干”变成“千”,“曰”变成“日”,“天”变成“夭”,“刺”变成“剌”,“床笫”变成“床第”, “寒暄”变成“寒喧”。

2.“先入为主”。指的是与自身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事物和字词,容易在大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部分在大脑皮层建立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对较弱的兴奋中心产生抑制。例如,“通缉坏人”“草本植物”“各界人士”“抠字眼”变成了“通辑坏人”“草木植物”“各届人士”“扣字眼” 。

3.“自以为是”。指的是在校对过程中,遇到某些似是而非的字词或问题,想当然地将它们确认下来,最终酿成错误的心理现象。比如,把“一筹莫展”认定成“一愁莫展” ,“明日黄花”变成了“昨日黄花”, “七月流火”用来形容酷暑也认为是正确的。对从网上下载东西的毫不怀疑,拿来就用。“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天气转凉,现代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明日黄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即心宿)从西方落下去。

4.“熟视无睹”。指的是受已往知识、经验、习惯的制约,对比较熟悉的字、词等缺乏应有的敏感,校对中不该出现错误的地方,出现了错误。比如,,“普通话”变成了“普遍话”,“烦躁”变成了“烦燥”,“搭档”变成了“搭挡”,“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一诺千金”变成了“一诺千斤”,“沧海一粟”变成了“沧海一栗”,明显的错误,定式仍顽固地将其视为正确的加以接受,这就是差错得以通行的原因。

四、差错的防范,降低出错率

(一)免责思想要不得

不是我改动的,是一校的问题,是改稿的问题,是原稿件的问题,等等这些借口或说法,要不得。

(二)侥幸心理要不得

在工作中,发现这一思想的危害极大。比如对原稿图片上的信息,有点怀疑,但不去查证,或查证不彻底。再如盲目信赖原稿的答案、网络资源的答案,对问题不求甚解。

(三)细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四)工作方法要正确

用正确的方法做事不仅可以省力,还可以保证质量。要不断去摸索工作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分享好的工作方法。

1.校对要严格根据相应版本的教材。可以避免自主梳理表述与教材不相符。概念阐述不一致等现象。

2.校对时一定要看电子稿。组稿、改稿、一校、二校、核红,每一道程序都不能忽视电子稿。

3.错别字需要积累、专业知识需要积累、已经校对过的题目、图片等要留有印象。

4.要时刻保持怀疑、提高警惕性。对拿不准,不能做到“有理有据”的地方要肯下功夫去查证。在查证上坚决不能偷懒,不能自以为是。

5.对知识严谨,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所做的改动负责任。即能拿出充分的证据说服同事你的改动是正确的。

6.及时沟通。有问题马上提出。

7.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方法,吸取教训。比如二校后、校红后的稿件要拿来学习,反思每个问题是怎样错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力避免。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

五、几点防范措施

1.文字差错的防范

辨清汉字的形、音、义,寻找规律提高识别能力,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 ,科学地识别潦草字(揣测、比较、意会)。

①主观服从客观,把字符的一笔一画都看清、看准,切忌先入为主,以误为正。②要全神贯注,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马虎,更不能在校对过程中聊天谈笑,防止走神而生错。

③采用有重点的分截校对方式。

④着重看不同,就是看相似之处的不同点。

2.勤于查阅工具书

校对人员在看到自己不知道或把握不准的内容时,应该多查阅有关的工具书来判别其是非,切忌想当然。实践证明,“想当然”往往会导致出错。

3.大胆质疑

为了保证书刊质量,防范原稿上的差错再现于书刊成品中,校对人员如发现或怀疑原稿上存在错漏和问题,应该积极、大胆地提出来。

大致而言,对于原稿上存在的下列问题,校对人员都要提出质疑:

(1)政治性、思想性的问题。例如,涉及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存在过时的、错误的、不确切对历史人物歪曲描写的现象;宗教和民族方面存在违背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歪曲宗教的提法或解释等;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传记文学)中,有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礼仪和民族风情、习俗的字句等;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等等。

(2)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例如,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不当;异形词选用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或外文拼写错误;引文有错漏或张冠李戴;数字、年号、庙号、生卒年有误;国名、民族名、人名、地名有错漏或译名前后不一致;编者、作者姓名误写或脱漏;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笔误或漏改,等等。

(3)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问题。如显著的文句不通、文义不明、词性误用、搭配不当;重复啰唆或前后矛盾等。

(4)知识性错误。例如,和教材版本不符,直接将某一版本的讲解或题目搬到另一版本;解析错误,答案错误;后挂、超纲等。

(5)规范化方面的问题。例如,中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量和单位及其符号未按国家规定使用或前后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或学科专用名词有误;各种专用符号(如音符、数学符号、化学符号、生物学符号等)有误。

(6)格式方面的问题。例如,插图、插表、公式等存在图文不符、表文不符、公式与正文不符的错误;图版上文字、数字有错误,画面有错漏,地图上的国境线有偏差或脱漏某省某地方;插图、插表及公式存在序码的错、漏、重复和不连贯等;注文的注码不连贯、顺序颠倒,等等。

(7)大段性失误。例如,原稿因检查核对不仔细而缺页,或虽页数编码连贯而文句却明显不连贯;原稿次序放错造成校样内容前后错乱;计算机操作失误造成原稿混乱,或脱漏(若干文字或整段丢失)、或衍文(若干文字或整段重复)、或颠倒(若干文字或整段颠倒),或出现乱码,等等。

六、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

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

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核对。

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图象”两种写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

“看做”“当做”错为“看作”“当作”,“称作”错为“称做”。

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号,又不像顿号,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辨,加以更正。

5.序号错误、混乱。由于作者粗心,蓍文中排列序号时或缺少某一序号,或排重某一序号;也有的序号层次混乱,中间互相穿插,校对时需要加以纠正。

6.使用国家已明令废止的旧称。例如,“公尺”(现用“米”),“公分”(现用“厘米”),“公升”(现用“升”)等。

7.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有误。例如,“S”“s”和“s”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S”代表的意思是面积,“s”代表的意思是秒,“s”在物理量中代表位移。如果混用,则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

8.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如某题题干“一个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球竖直向下,丙球水平抛出”这段话在“小”和“球”之间遗漏“相等的速度抛出三个小球,甲球竖直向上,乙”部分;还存在作者在剪贴稿件时剪漏了,这种现象在一段的末尾较易出现,有时也出现在两段中间。这类错

错误需要我们在校稿中凭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上下句语意的连贯来发现。另一种是录排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

9.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此句话中划线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

10.与课程标准不符,与教材不符,与体例不符;栏目处理不恰当,遗漏知识点,后挂,超纲等。

11.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计算公式有误;计算过程中遗漏关键步骤或关键数据有误;答案或解析与题干不符;缺少答案(漏答案,答案不全);答案有误;解析过程有误;解析过于简单。

12.题干与选项不对应;选项重复。

13.图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图不规范;图上字母、文字错误;图中有遗漏(如地点、地名、文字、字母等);正文图与解析图没分开;图模糊不清等等。

14.重题、后挂题。

15.与样张格式不符。

总结

图书中的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