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尼休斯顿离世(惠特尼休斯顿辞世5周年纪念)(1)

今年是一代歌后惠特妮.休斯顿逝世5周年纪念。2012年2月11日,惠特妮意外逝世,年仅48岁。20年前,1992年,28岁的惠特妮.休斯顿初登大银幕,饰演与保镖热恋的女明星“雷切尔”一角,红透半边天。她主唱的电影歌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 I have nothing》等,也成为了浓缩一个时代的金曲。

2012年,惠特妮去世当年,她的电影处女作《保镖》被搬上伦敦西区的音乐剧舞台,一炮而红,开启世界巡演。2017年,音乐剧《保镖》终于巡演到中国。5月22日,伦敦西区原本音乐剧《保镖》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今年6月于上海开启中国巡演, 7月至11月期间登陆保利院线,在包括深圳内全国12个城市进行百场巡演。其中,深圳站演出时间为9月27日至10月2日,连演8场。

曾力邀惠特妮.休斯顿本人主演

惠特尼休斯顿离世(惠特尼休斯顿辞世5周年纪念)(2)

音乐剧《保镖》改编自好莱坞同名经典电影。对于这样一部观众耳熟能详,没有“惊喜”的故事,音乐剧《保镖》如何玩转新花样,制造“惊喜”?

对此,音乐剧《保镖》的巡演经理特里萨.罗斯. 贝克表示,作为电影《保镖》改编的经典同名音乐剧,音乐剧《保镖》将最大程度的保留电影版的故事情节与内容,并在剧中融入电影版中惠特尼·休斯顿演唱的包括:《I Will Always Love You》、《I Have Nothing》、《Queen of the Night》、《One Moment In Time》在内的16首金曲。除外,还有全新创作的歌曲。

尽管剧情与电影大致相同,但特里萨.罗斯. 贝克认为,这非但不“减分”而且是“加分”。“电影让这个浪漫、惊悚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成为了IP,这让中国观众理解这个故事更加没有障碍。” 特里萨.罗斯. 贝克说。

曾多次到中国旅行的特里萨.罗斯. 贝克 算是半个“中国通”,她表示,“根据我对中国观众的理解,音乐剧《保镖》绝对是一部‘对味’之作,中国观众一定会喜欢。”当追问为什么时,特里萨.罗斯. 贝克解读说,因为音乐剧《保镖》拥有丰富的戏剧元素,张力十足且载歌载舞,场面热烈好看,不仅如此,音乐剧中还大量使用高科技。一流的声光电不说,还有国内观众未曾见过的“无缝幕间切换”。此外,音乐剧还有许多“小火花”的设计,让观众看了会“哇”的一声尖叫出来。“细节不便透露大家现场看剧即知。”

女主角卡罗尔·斯坦奈特也表示,音乐剧《保镖》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就她本人扮演的“雷切尔”而言,也与惠特妮塑造的不一样。“这是一个有挑战的角色,但我不会将自己与惠特妮进行比较,而是研究角色,将自己的理解投入角色中。”据悉,卡罗尔·斯坦奈特是经历了严格的选角流程,万里挑一而出。“这个角色难度很大,不仅要演唱而且有大量的舞蹈动作,而且要有出众的外貌,我们庆幸,找到了卡罗尔。” 特里萨说。据悉,卡罗尔是英国著名音乐剧演员,曾饰演过《狮子王》《彼得·潘》等作品。

从大银幕到舞台渐成潮流

惠特尼休斯顿离世(惠特尼休斯顿辞世5周年纪念)(3)

《人鬼情未了》、《怪物史瑞克》、《修女也疯狂》、《保镖》……近年来,从大银幕走向音乐剧舞台的项目越来越多。而翻看音乐剧的发展史,过去多是从文学作品升华而来,如《雾都孤儿》等。还有不少原创音乐剧如《猫》、《歌剧魅影》等,演出几十年经久不衰,自身就是大IP,有的还逆袭搬上大银幕,如《芝加哥》等。不过,近些年,从大银幕到音乐剧舞台似乎占据主流,对此,特里萨表示,电影让观众熟悉文本更容易接受

“过去,从文学到舞台是主流。如今,从文学到大银幕再到舞台,则渐成趋势。因为大银幕的传播力更强,观众熟悉文本后,再欣赏舞台作品,两者和而不同,更有情感共鸣。” 特里萨说。而对于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特里萨表示,“坚定看好”,因为“音乐剧是都市文化的产物,浓缩文学、美术、表演、歌唱、舞蹈等,是一门综合艺术,既高雅又时髦。”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朝慧也坚定看好音乐剧在华的发展,她表示,要发展中国的原创音乐剧,首先是从引进高质量的作品做起。

“从《猫》开始,保利院线先后引进了《小熊维尼》、《巴黎圣母院》、《人鬼情未了》、《保镖》等音乐剧作品。”张朝慧说,“在引进原版音乐剧目的同时,通过版权购买、剧目汉化的方式,保利打造了《音乐之声》中文版经典音乐剧,使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走进市民生活。”与海外制作公司联合,参与投资海外音乐剧作品也是快速学习的途径之一。“今年3月,保利参与投资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伦敦驻场版在英国上演,这是中国剧场企业首次出现在西区音乐剧制作人名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