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乡村掩藏不住麻雀的聒噪,站在屋顶的麻雀看得见人间烟火,它目睹乡村的身躯被炊烟缭绕起来炊烟散尽,村雀两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驱赶麻雀最有效的声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驱赶麻雀最有效的声音(乡村的麻雀)

驱赶麻雀最有效的声音

静谧的乡村掩藏不住麻雀的聒噪,站在屋顶的麻雀看得见人间烟火,它目睹乡村的身躯被炊烟缭绕起来。炊烟散尽,村雀两欢。

每天,麻雀总是掀开屋顶的睡梦,叽叽喳喳着清晨的霞光,乡村在它浑涩的喊声里慢慢转醒,乡村人的喜怒哀乐和苦辣酸甜纷繁滋味,与麻雀一起品尝,来来去去。

乡村的四季敞开心扉,春种秋收,种一脉天圆,收一方地广。麻雀在乡村的日子寒来暑往,以人为邻,无拘无束,以屋檐为巢,与乡村同喜同欢。

麻雀在乡村有个别称“家鸟”,这样的称呼,麻雀俨然成了乡村家庭的一员。房前屋后、门庭院落,麻雀怡然自乐,飞蹦跳跃间,与乡村一同闲看日月,度四季,度时光。

乡村离不开麻雀,麻雀是乡村的精灵。每天早上乡村是麻雀叫醒的,晚上与麻雀同眠。有了麻雀的乡村,四季活泛成了动感。

麻雀没有美丽的外表,灰褐色的羽毛,土里土气。叫声短促,毫无婉转之音,飞翔的姿态体现不出美感。它攀于矮树,蹦跳短墙,流连屋脊栅栏,但却亲和着人间,有时隔着玻璃窗探视着农家屋内,一副憨态尽显。与高翔于天空的鸟比,它虽无万里鲲鹏之志,却能在农舍树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完备躯体的模板,勾画出细微精致处的平淡。

孩提时代的乡村岁月,总是取麻雀为乐。一把弹弓几颗泥丸,追着麻雀的身影,欢喜着少年的时光。秋冬的夜晚掏麻雀窝是常干的事,房檐下的缝隙手电一照,瞧见它惊恐的眼神。每当我和小伙伴满载而归时,奶奶总会愠怒着,趁我们不注意,放走那些慌张着的麻雀。在奶奶的心里,麻雀是乡村的生灵,容不得伤害。她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大自然中的各种小动物常是她故事里的主角。我逐渐明白,万物皆有灵,伤害它们其实就是伤害我们自己。

秋冬时节,奶奶在午后阳光充足的时候,坐在院子里,撒一把稻谷。一会儿几只麻雀在杖子上站立,稍停顿片刻,它们飞下来四处张望,小心翼翼地啄着米粒,啄一下,抬头看看,啄一下,抬头看看。奶奶再撒一把,麻雀们欢快地叫着,不大一会儿的工夫,院子里的麻雀不下二十多只了。这时的奶奶微笑着,她的笑容舒心而恬静。这幅老人与鸟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可惜我不是丹青妙手,不然我能把奶奶的笑容与麻雀的欢欣精妙地呈现出来。

夏日的傍晚,麻雀常聚集在屋顶、电线杆上,叫个不停。它们仿佛倾诉着闲语,家长里短般絮叨不断。脱离不了乡村农家的气息,宛如村妇东家西家议论不止。乡村里总有些奇闻轶事,麻雀用独特的视角,给质朴的乡村气息平添一股生动的清流,乡村傍晚的时光,常常一地鸟语,一村欢谈。

习惯了与麻雀为邻,却从未正视过麻雀的母性。小学课本里的《麻雀》让见惯麻雀的我吃惊不小。屠格涅夫的笔下,麻雀虽弱小,可母性的光辉何其耀眼。世间情感千万种,唯有母性最无畏,在这一点来说,动物与人没有分别。

在单位窗前,常常有麻雀跳入视线,有时几只麻雀停在玻璃窗外面,举止亲昵,想来它们应当是情侣。我想人间的情感世界,麻雀家族里也一定同样丰盈,只是我们非鸟类,不懂它们的语言,难以知晓麻雀的快乐与悲伤。

乡村与麻雀彼此相伴,只要流年依旧,村雀两清欢。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