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 Mirror
尸体埋土里那么久牙都没烂,
活人天天刷牙怎么还蛀牙?
图源:Pixabay
从冒出第一颗牙开始,蛀牙(龋齿)问题就一直在困扰着大多数人。我们已经清楚这是口腔细菌在作祟。然而,看看那些埋葬了上百年的尸骨,土壤里的细菌可不少,他们的牙齿又怎么能保留到现在?
细菌种类繁多,它们的喜好各不相同。很多细菌和动物一样喜欢吃有机物,尸体对它们来说是一场饕餮盛宴,它们会和真菌、昆虫等分解者一起共享这顿大餐。而骨骼包括牙齿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物(磷酸钙),所以总是最后剩下,分解极慢。
既然骨头这么难啃,口腔细菌又是怎么“吃”掉牙齿的?倒不是它们口味特殊,它们和我们一样爱磕糖,无奈代谢物是酸。
蛀牙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细菌。
变形链球菌 | 图源:Wikipedia
它们会将食物中的糖类(蔗糖等)发酵为乳酸。如果牙齿清洁不到位,积累的酸性物质就会逐渐腐蚀牙齿,产生蛀牙。
人死后不再饮食,口腔细菌失去了营养来源,口腔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自然就活不下去了。
吃糖时想想:你在给口腔细菌发糖,它们却让你酸掉牙。
食物应该等凉了再放冰箱吗?
图源:Pixabay
麻麻说过:热的饭菜别直接放冰箱,那样耗电还伤冰箱。
细菌听了表示很赞。
但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并不建议这么做。对很多细菌来说,4~60℃的环境都是适宜生存繁衍的“春天”。在你等饭菜变凉的时候,它们正热火朝天地传宗接代,疯狂地以指数级势态增长。
这个温度范围因此被称为食品安全的危险区(Danger Zone),食物在此温度下暴露在外界环境中超过两小时,很可能已经是细菌的天下了,也就是变质了。
热的食物直接放冰箱固然耗电,但多耗这点电,总比多花医药费强。
海藻丝那么翠绿,是染出来的吗?
图源:Pixabay
餐馆里经常能吃到亮绿的海藻丝。这样的色泽虽然看着鲜嫩,却让人心生疑虑——这怕不是染出来的?
海藻丝一般是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或普通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切成的丝。这两种藻类同属于褐藻纲海带目,以下就通称为海带。
海带的叶片中含有叶绿素,但作为 “褐藻”,它们还含有丰富的藻褐素(fucoxanthin)等叶黄素类色素。
水中的裙带菜 | 图源:Wikipedia
鲜活的海带叶片颜色从绿到褐都有,取决于各色素的比例。收割后,叶绿素渐渐失去与之结合的镁离子,即使原本是绿色的,也会变成黄褐色。
但和蔬菜叶不同的是,变褐的海带,只要还带点新鲜度,放在沸水中焯一焯,又会重新变绿。
图源:Brendan Delhommeau
出现这种复绿现象,一种可能是藻黄素等色素没有叶绿素耐热,它们分解得比叶绿素快,于是叶绿素占了上风。另一种可能原因是,高温改变了环境的pH值,叶绿素分子重新抱得镁离子归,海带便复绿了。市场上售卖的海带为了好看,有时也会给海带补点锌、钙等金属离子,替代镁离子,让它们绿得更稳定。
这种绿法虽影响口感,但对人体无害。不过,如果海带过于艳丽或掉色厉害就需要警惕了。
超市门口的检测器
是怎么发现未付款商品的?
图源:Wikipedia
在超市、商场、图书馆出口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门板”,它们都是射频防盗器(EAS)的一部分。
服装店未出售的衣服上安的特殊“大扣子”是EAS中的电子标签,未取下磁扣的衣服经过门口的检测器会触发警报。
防盗磁扣 | 图源:PxHere
然而,超市里的商品一般没有磁扣,门口的检测器却依然能发现未付款商品。
其实磁扣只是电子标签中的硬标签,还有一种软标签,是像条形码一样贴在商品上的。
软标签内部电路结构 | 图源:张国志(2014)
无论是硬标签,还是软标签,其核心结构都是由线圈和电容组成的LC并联振荡电路。
而出口处立着的检测器分为发射器和接收器,它们之间一直在发送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该频率与电子标签内部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相同,一旦电路进入检测区就会发生谐振,使电磁场发生突变,触发警报。
要解除警报,收银员会用特殊的解锁器解下硬标签,还能多次使用。而对软标签则是用解码器发出高压脉冲信号破坏电路,所以只能一次性使用。
防盗磁扣结构及解锁原理 | 图源:张国志(2014)
EAS的原理看似简单,但防盗技术仍在不断升级。而且超市可不止这一种防盗措施,还有监控等等。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别钻了空子,却落了网。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图来源:Pixabay
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
https://shimo.im/docs/cqphryxrjWppvKg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