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娱乐内容,比如:短视频、资讯、段子以及游戏。当自己百无聊赖的时候,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消磨掉无聊的时间呢?大多数人当然会选择拿起手机,点开游戏App,开启一局游戏。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1)

现在的游戏有着精美的画面和连贯的故事线索,让我们沉迷其中,往往会产生“明明没玩多久但实际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的感觉。因此在很多人的眼里,游戏会让人上瘾;但是另外一些人觉得游戏让自己放松,可以娱乐自己的生活。早期的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个性化与社会化,学术上也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了游戏具有提高智力、避免阿尔兹海默症等益处。后来,计算机问世,电子游戏得到极大的发展,其中蕴含的心理机制也逐渐丰富,让很多游戏变得易于成瘾且具有反弹性。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喜欢电子游戏甚至到上瘾的程度呢?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2)

从生理学上来讲,游戏的奖赏机制会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间接地影响甚至控制我们的情绪、行为乃至身体机能,使得我们不断地产生追求快乐的行为。即当玩家完成任务或者达成游戏目标获得奖励,在获得奖励的过程中会刺激多巴胺的产生,多巴胺会不断地让我们进行游戏获得更多的成功。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3)

心理学认为,大量的电子游戏都是根据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进行设计的,在游戏中达到某种目标、获得某种奖励或胜利都是一种强化,使得玩家能够在强化物的刺激下学习并建立起新的行为技巧。 同时,某些游戏的奖励机制里存在着概率性奖励机制的原理,简单来讲,玩家通过玩游戏来获得指定奖励,但该奖励出现是随机的,由于概率性给予结果,玩家很难直观地判断强化机制是否失效,所以单次的失败不会给予明显的“惩罚”效果,终止玩家的习惯,玩家就会多次玩游戏来增加获得奖励可能性。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4)

当然,现在的很多电子游戏都是带有社交性质的,这些游戏能够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当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稳固的关系时,个体就能从中获得价值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当个体基本的需求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产生。游戏中能够让我们从中获得情感联系、内在价值的肯定,有的甚至是潜能与抱负的实现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5)

目前,网络上的游戏种类繁多复杂,获取过程也非常便捷。不同类型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的,因此会促使我们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去玩耍,从而产生成瘾行为。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6)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尝试多看看相关资料,也可以试着学习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课程,学习一些系统的心理学知识。

三君院,洞见你我他!每天学一点心理,让你更懂你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游戏 心理视角心理学与游戏(7)

以上图片如未单独注明来源,均来自创客贴,已付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