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 葭

【先秦】佚名

诗经蒹葭第一章(国学经典诗经)(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翻译: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诗经蒹葭第一章(国学经典诗经)(2)

我们诗经里的这首《蒹葭》,它的完整题目是叫《诗经·秦风·蒹葭》。

我们要说一下到底什么是秦风呢?

我们都知道《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那么它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秦风反应的就是秦地的风俗,当时的秦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它其实是比较偏僻的,它处于西边的一个不太为人重视的地方。

这首诗一直被认为是创作于秦穆公时代,那么秦穆公时代,其实是秦国兴起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秦国还只是一个大夫之国,都不是诸侯之国,那么是从秦穆公时代,因为在征战犬戎的过程当中,他们获得了周王室的信任,这才被周王室封为诸侯之国。

据我所知,就是从秦穆公时代,秦国就从一个颠沛流离的游牧的一个小国,慢慢变的强大起来,就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后来到了秦孝公时,他任用了一个贤人,那个贤人叫“商鞅”,然后商鞅变法,定都咸阳,然后秦国就成了战国七雄之一,就是最强大的国家。

讲到秦地,我想到很多,咱们在《史记》中,在《战国策》里面都有记载,就是讲秦人他是什么样的,他是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还有一句诗叫,带长剑兮挟秦弓,善于征伐。

秦人因为一直要和犬戎,要争夺生存资源,他们可以说呢,一边是一种杂居状态,另一方面呢,可能又是一种对立的状态,所以在这个生存环境里面,他必须要非常重视自己的军事力量,所以他们都必须能征善战。

秦人始终是尚武的,所以在历史上,其他的这些国家都会去鄙视秦国,“哎呀,他们没有文化”,“他们是虎狼之国”,但是事实上,这是他们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所以他们练就了一种非常强悍的品格,秦国人就是带着他们的顽强和勇猛,从边陲的甘肃,一步步地迁到了陕西的关中。

我们今天如果看《秦风》里面的诗篇的话,会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讲述战争的,那么只有这首《蒹葭》它有一些不一样,可是它仍然表达的是秦人的品性。

名字就能解读出这么多

那么整本《诗经》讲的是什么呢?

《诗经》最早的时候不叫《诗经》它没有列为官学,它只是诗,那么当时的诗,是非常受到士大夫贵族重视的,他需要从这个里面,学习一些修辞能力,言语技巧,用于什么呢?用于外交场合,一般都是在实际应用当中,都是这样用的

所以孔子也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是孔子对《诗经》最重要的一个内容阐释是什么呢?诗关于兴观群怨之说,他是这么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识草木鸟兽之名。也就是说,它大到可以在国家政治当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朋友交往当中发挥作用,这就是诗可以群。

它也可以帮助你个人抒发情感,它也可以帮助你去怨刺,而最重要的它还充满了很多知识,你可以从中学习到草木鸟兽之名。

咱们现在在图书馆里应该能够查到《诗经植物图鉴》这样一本书,它收录的就是跟《诗经》有关系的这些植物,其实不仅仅是植物,它的创作年代应该是,我们西周到春秋中期,跨越度是五百年,然后五百年当中,它的所有的民宿、民风,还有各种各样美好的事情,记录了很多林林总总

五百年有很多收录,是由孔子在三千多首诗歌当中整理出来的,收录了三百零五首,所以《诗经》又叫《诗三百》。

而且它最初的时候,因为要给周天子听,所以呢它要配上音乐,这是我们很遗憾的一个事情,因为过去是诗乐合一,可是随着战火的来临,随着这个世代,一代一代下来,乐就失传了,我们只剩下了《诗经》的词的部分。

但是历朝历代都有人在做恢复韵律这个事情。例如三国时的荀彧,在曹魏时代荀彧就曾经帮助曹魏去战火当中收回那些失传的雅乐。

当时有一个东汉的乐师,叫杜夔(kui同奎)的他就会演奏几首《诗经》当中命名的那些雅乐,所以这个人物非常珍贵,然后曹魏就从刘表那里好不容易请回来

再例如距离我们比较近的乾隆年间,历朝历代都在做,乾隆年间它是一个盛世,我们现在呢也是一个太平盛世,所以现在更是有很多人在做这个事情。

大家可以关注我的映客直播号:727041091欣赏一下

我们现代恢复的《诗经》中的《蒹葭》。

诗经蒹葭第一章(国学经典诗经)(3)

诗经蒹葭第一章(国学经典诗经)(4)

《蒹葭》诞生在中国的西北,我们知道中国的西北,它其实孕育过周、秦、汉、唐,这样几个伟大的王朝,《蒹葭》这首诗,也是沿着历史一直传颂到今天,唱到我们的心里。

我们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当中有一个节气—白露,但是《蒹葭》当中这个白露说的却并不是节气的名称,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这个称呼还没有产生,它是在西汉的时候才有的,在《淮南子·天文训》里边,然后才细分出了二十四节气

那在《蒹葭》的这首诗当中,白露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秋天了,天气凉了,而且是一天比一天凉,但是我们在这首诗当中,并不会看到一种悲秋的气氛

反而因为秋天的到来,蒹葭的这个苇花绽放了,蒹葭磅礴的植物盛景,它成熟了,它变的更加美好了,所以就是这个白露,不但体现了芦苇,这个蒹葭,在这个季节里面独领风骚,而且它也是显现出它是不畏严寒,不畏秋风的。

在这个诗里面有三个表达时间推移的几个词,它是通过事务来呈现的,那么第一它说的是:白露为霜,这个时候白露还凝结着,是固体,这个时候天还没有亮。

第二个是:白露未晞,这个是白露快要干了,但是它还没有干,所以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来了,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第三是白露未已,说的仍然是早晨,这个时候白露已经接近没有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苍苍、萋萋、采采,代表什么?苍苍、萋萋和采采都是在形容蒹葭,蒹葭在这样一个季节的繁茂,它象征着一种水边的生命,它有着非常强烈的、顽强的这种意志。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苍苍、萋萋、采采,它是重叠使用,反复的比喻了一种状态。

就像在这首诗里面还有三个字,一个是道阻且长、长好理解,道路非常的漫长。

第二个道阻且跻,跻是上升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条路,我还要不断的往上攀登,它是很艰难的。

第三个是道阻且右,这个呢有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那么右呢,它是迂回的意思

也就是说,我并不是非常的顺利的走直线距离,我要迂回缠绕。他知道这个道理充满着各种的艰难,可是他仍然要去,追寻那个水边的伊人。伊人是什么?伊人是理想、信念、贤人、美人。

我们所知道的《诗经》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赋比兴,那么在这首诗当中,蒹葭的角色是什么呢?

赋是直陈一个事物的状貌,比是以一物去比喻他物,而兴呢,就是以你直目所见的事物去引发你的情感和意志。

那么蒹葭在这首诗里面的作用就是为了引发这个起兴,看到了蒹葭,这种朦胧的美好的东西,然后想到了心中那个意念所动之人,就是伊人。

说到这个《蒹葭》的主旨意思,有很多种说法,《毛诗序》里面说它是:刺襄公,不用周礼;还有一种说法,所谓伊人,也是一种求贤之说。

整首诗里都在寻寻觅觅,一直在求贤若渴,他在找贤人,所以说后来秦孝公找到了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最终强大了起来,最终统一。

下一个问题,他为什么在诗中用了几个不同的地点: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他在诗里面反应的就是这个要追寻的这个对象、这个事物,他离自己是有距离的

在《古诗十九首》当中,有一首《涉江采芙蓉》,它写的是一个游子,有一天也是到江边,去采集那个美丽的芙蓉,也就是荷花。

他采完以后不禁自问:采之欲遗(wei同为)谁,所思在远道。我采下来这美丽的荷花,我要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在非常远的地方。

所以这样两相对应,我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个诗。我们中间隔着很多的距离,我不容易去追寻到,我心中所思念,我意念所动的那个人,那个美好的愿望,虽然道阻且跻,虽然道阻且右,但是这个伊人和他是不断的在接近的,最后他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宛在水中央。

这个宛字用得非常好,宛:犹如、似乎在那里,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一直都在说,这应该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朦胧诗。

也可以这么理解,他追求的东西摸不着,但是宛如在,就在眼前,但是你又很难触碰到它,很难抓得住它,所以你在不同的转换角度,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完全的、清楚的看见,或者是能够把它掌握在手中。

他主要表达的是我追求一个目标,可能这个道理非常的曲折,比如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要辗转反侧,但是这个意念不能断,这个精神不能断,一直在寻找,只要我坚持我的目标,我一定能够达到我理想的那个地步,我一定能找到那美好的事物。

也就是一个弱秦,发展成七国之雄,最后统一中国。虽然这首诗在整个《秦风》当中显得那么的特别,可是当我们读完之后我们发现,它是非秦人莫属的。

关于《蒹葭》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的评述,其中最有名的是传播的最远的一句恐怕是王国维所说的:最得风人深致。

风这个词在这里要当动词来看,它的意思是感染人、触动人、打动人,它的意思是说,就是《蒹葭》这首诗,它正因为它没有实物之所指,它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它更加让很多人,能够把自己代入进去

他把自己的情感放到这个《蒹葭》这个容器里,都能找到那个诗中的自己,找到那个诗中的伊人,所以每一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朦胧的美好的愿望,都愿意为这个美好的愿望不断的去追寻、去付出。

这首诗传承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从周、秦、汉到隋唐,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这个民族是坚韧的,我们不屈不挠,我心中永远有一个美好的事物,而且我们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在为着这个美好的事物不断的在奋斗在前行。

其实就《蒹葭》这一首诗来说,它为什么能够流传几千年,能够感染那么多的人。它传递给我们的是强韧的,自强不息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去感受到,对生命的执着的追求,对理想的始终的坚守。

在水一方邓丽君

诗经蒹葭第一章(国学经典诗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