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中央军部部署的改编会议在总部云阳镇召开。每天晚餐后,参会的红军将领都要三五结伙地出去散步。
一天,陈赓、萧华、宋任穷等人一起到镇边散步,走着走着,他们突然听到一阵悠扬的口琴声。
顺着声音看去,一伙红军战士正围着几名女战士看歌舞表演呢。突然,陈赓一个健步冲上去,一把抓住跳舞女兵的胳膊:
“好啊,这回你跑不了啦!给我做女儿,跟我回家吧。”
众人十分惊诧,搞不懂陈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他本人和那个跳舞的女兵脸上挂着笑。
陈赓
9岁的红军战士这名跳舞的女兵名叫王新兰,1924年6月出生于四川省宣化县王家坝。
5岁时,她被父亲送到当地的宏文小学读书,这是她叔叔王维舟创办的新式学校,而她叔叔,是中共的秘密党员。
那时候,王维舟秘密发动群众,建立了川东游击队,还领导了著名的川东起义,因此,军阀刘存厚视他为眼中钉,悬赏要捉拿他。
没办法,王维舟只能藏在阁楼里面,继续策划革命活动。也就是在这时,小小的王新兰意识到叔叔是在做什么大事。
不久后,刘存厚的一个连进驻王家坝,他们经常搜山抓人,给秘密党组织与游击队的联络造成了极大困难。
这时候,年仅6岁的王新兰发挥了作用,因为年纪小,不容易引起怀疑,党组织几次派她送信,王新兰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后来,叔叔离开了这间阁楼,还有她同样参加革命的哥哥们也相继离开。
他们去到宣汉、开江、梁山一带的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建立了一个个农民协会、妇女会和游击队。
1932年底,为了配合从鄂豫皖根据地撤出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川东游击队加紧对敌斗争,努力扩大了游击队根据地。
1933年10月,王维舟带队配合红军主力,将刘存厚打得溃不成军,11月2日,红军在宣汉县城的西门操场举行了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上,川东游击队被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维舟被任命为军长。
在欢天喜地的庆祝人群中,王新兰看到了身穿军装,意气风发的叔叔,还有带领着群众高唱革命歌谣的女兵。
王新兰满是羡慕,心想:“这些姐姐们好威武,要是我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就好了。”
王新兰
不久后,王新兰的姐姐王心国也参加了红军,她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宣传委员会中。
王新兰看着姐姐带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八角帽,羡慕地跟在姐姐屁股后面跑,一会儿帮着贴标语,一会儿学唱歌谣。
小姑娘想要参加红军的心愿再也无法压抑了,她跑去附近的征兵点,跟对方说自己要当红军。
可她只有9岁,队伍上的人因为她年纪太小拒绝了,王新兰换了一个征兵点还是同样的回答,她有些灰心丧气。
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答应她只要到了12岁,就能帮她当上兵,因为宣传队有个12岁的小宣传员。
王新兰小脑瓜一动对姐姐说:“姐姐,那我谎报年纪,就说我12岁了。”
姐姐笑了:“你看你的样子,哪像12岁啊。”
王新兰看了看镜子中自己稚气的脸,无可奈何地叹口气。
徐立清
不久后,宣、达一线的红军和地方机关撤离,王心国不放心母亲,便将母亲托付给了苏维埃主席,让她随苏维埃政权机关一起转移。
这样一来,家里只剩王新兰了。她嚎啕大哭,求姐姐带她一起走,说自己想当红军,王心国没有办法,只能带着她来到红四军军部。
王心国向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徐立清介绍,说这是自己的妹妹。徐立清看着眼前这个清秀可爱的小姑娘,摇摇头:“孩子,你太小了,还没步枪高呢,还是找个亲戚家避一段时间吧。”
一听这话,王新兰着急了,她眼里含着泪,大声反驳:“我不小了!我什么都能干,你不要小瞧我!”
徐立清看见女孩逞强的样子有些好笑,故意逗她:“你什么都能干啊,那你说说你能干什么?”
“我会写字、跳舞、唱歌!”说着,王新兰蹲下用手指在土地上写了几个字。
王心国也帮着说好话:“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别看她年纪小,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呢。”
她如数家珍的把王新兰小时候帮组织送信的事情说了个遍,徐立清满意的点点头,可他还是有顾虑:“小妹妹,不是我不想要你,只是你年纪太小......”
还没说完,王新兰打断他:“小怎么了!谁天生会打仗?不都是一点点学的嘛,我年纪小,我学东西还快呢!”
王心国作补充:“首长,国民党就要来了,但凡和红军沾边的都得死,您忍心让她留这被杀吗?我知道她年纪太小了,可也是没有办法,能活下来就活,活不下来就......”
王心国哽咽了,“她虽然小,可很懂事,绝对不会给队伍添麻烦的。”
徐立清也不忍心,他认真想了一下,咬咬牙做出决定:“好,我收了。”
就这样,王新兰加入了红军队伍,她被分配到红四军宣传委员会,和姐姐住在一起
后来,红四军成立宣传队,王新兰成了一名小宣传员,她天天跟着老同志学谱吹箫打鼓,忙得不亦乐乎。
有一天,王新兰回到宿舍,在姐姐的床上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妹,组织调我到省委工作了,来不及跟你告别,以后要靠你自己了。”
原来,中共四川省委要在红四军中找一位文化较高的人给省委书记周纯全当秘书,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王心国。
王新兰拿着纸条哭了,更令她想不到的是,她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姐姐,也没有见过同样在队伍中的哥哥们,她的亲人们全部牺牲了。
与陈赓的不解之缘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不到11岁的王新兰跟着宣传队的姐姐们出发了。
部队打仗的时候,她就跟着群众一起抢救伤员,她力气太小抬不动,就帮着扶,一边扶,一边给伤员讲笑话。
半个月后,王新兰染上重伤寒,她吃不下饭,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她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掉队,不然等待自己的只有死亡。
一天早上,王新兰挣扎着走了十来里地,突然眼前一黑晕倒过去,战友们用树枝做了个简易担架,抬着她继续往前走。
王新兰也不知道自己晕厥了多少天,这段时间,有个大姐尽心尽力照顾她,把嚼烂的食物一点点塞进她的嘴里,这才使得王新兰活了下来。
半个月后,王新兰终于可以独立进食了,一旦开始吃饭,她的状态马上好了起来,脸色也红润多了。
后来,她柱了根棍子,开始慢慢跟上队伍,别人走一步,她就走两步,总之不会让自己落下。
等到王新兰完全康复,她又像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开始在队伍中跑前跑后了。
6月,部队到达懋功, 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顺利会师。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后,8月,部队在毛泽东的直接率领下,进入草地。
王新兰背着一个小布包,里面有双草鞋,还有一个床单,晚上天冷了,把它垫在屁股底下坐着,人和人背靠着背,互相取暖。
冷的实在受不了了,指导员便会从附近找来些干草,升起一个小火堆,带着大家唱歌。
王新兰饿的眼冒金星,稀里糊涂走完了草地。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也没能忘记过草地的艰苦:
“过草地是印象最深的,永远也忘不了,那是在整个长征中,最艰苦的,甚至可以说是挑战极限的。每个战士每个红军都在向极限挑战,什么极限?死亡极限、生存极限。”
类似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36年10月,走过千山万水的一、二、四3个方面军终于在甘肃胜利会师,长征宣告结束。
陈赓
1937年春天,王新兰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7月,组织上送她和另外两名女战士去延安红军大学学习。
她们步行百里,来到了荣阳镇八路军总部调换介绍信。巧的是,那几天连续暴雨,把去延安的公路给冲坏了,没办法,几个姑娘只能滞留在荣阳镇。
荣阳镇不大,就是一个村的规模,里面住着不少即将被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战士们。
三个姑娘吃过饭后,经常到村外散步,有回走着走着,看到一片特别好看的余晖,还有一块很像舞台的草地,于是,姑娘们心里一动,决定表演一段。
王新兰跳舞,一个姑娘唱歌,另一个口琴伴奏,她们投入其中,都没注意到周围围起了十几名红军战士。
这时,陈赓、萧华、宋任穷等人也出来散步,看见围了一群人,好奇地走了过去,一看到王新兰,陈赓快步走上前,一把抓住她的胳膊:“好啊,这回你跑不了啦!给我做女儿,跟我回家吧。”
王新兰抬眼一看,看见是陈赓,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陈师长!”
“呦,你还记得我陈赓呢?”
“之前差点被你吓死,怎么会忘?”
陈赓哈哈大笑:“看来咱们是不打不相识啊!”
事情发生在五个月前,国共两党合作,红军整顿训练,当时,国民党的一个高级军官到红四军考察。
晚上,红四军组织欢迎晚会,王新兰作为台柱子,又是报幕、又是跳舞、又是诗朗诵,几乎每个节目都有她。
节目结束后,王新兰在后台卸妆,忽然闯进来一个带着青天白日钢盔的“国民党军官”,他一把抓住王新兰的胳膊:“你认不认识我?”
王新兰吓坏了,“我不认识你,你是谁?”
“我是你爸爸!”
萧华
王新兰又气又急,“才不是”,她跑到宣传队长面前,“队长,你看这个人,莫名其妙!”
队长不言语,只是笑。于是,“国民党军官”更“嚣张”了,“走!跟我回家去!”
王新兰使劲挣扎,泪水在眼睛里打转,“我不认识你,我为什么要跟你走!队长,你为什么还笑!”
“国民党军官”终于忍不住了,放声大笑,队长这才告诉王新兰,这个“国民党军官”是陈赓师长,红军的高级领导。
再次相见,陈赓和王新兰都挺高兴,陈赓还给王新兰介绍了一起散步的几位首长,“我们都是红一方面军的,他是萧华,是我们最年轻的指挥员,这是宋任穷,这是杨勇.......”
做完介绍,萧华提议,让姑娘们在给大家唱首歌。三个姑娘并不拘束,大大方方地唱了好几首,王新兰还跳了好几只舞,期间,萧华的目光一直追随着王新兰。
王新兰和萧华
萧华爱上王新兰这时的萧华21岁,对王新兰一见钟情。此后,他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出来散步,有时会遇到王新兰,有时遇不到。
只要遇到,萧华便会抓紧机会跟她聊天,在一来一往的询问中,两个人越来越了解对方。
有一天吃过晚饭后,大家又聚在一起玩。王新兰没看见萧华,左顾右盼的寻找,陈赓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心思,他凑过去,“小王,找萧华呢?”
王新兰并没有意识到陈赓的弦外之音,她坦率地点点头,“是啊,我找萧政委呢。”
“他今天开会没来,有事?”
“没事,只是奇怪,我觉得他和其他领导不太一样,他跟我们玩得特别好,像个年轻人。”
“他本来就年轻,他是我们红一方面军最年轻得力的领导人,年轻人都喜欢他。12岁入团,14岁就转党当了兴国县团委书记,当年毛委员考察他的工作情况后,还夸奖了他。这小伙子有勇有谋,长征时打过不少硬仗,不错。”
萧华和王新兰
陈赓的这番介绍,让王新兰对萧华有了不同的认识。很快,一个月时间到了,公路通了,萧华也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准备奔赴抗日前线了。
他意识到,自己若还不向王新兰告白,以后怕是天南海北,再无见面的可能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一向沉稳的萧华开始急躁,时不时就翻来覆去睡不着。
这一切当然逃不过陈赓的眼睛,他悄悄对萧华说,“我帮你捅破这层窗户纸?”
萧华拒绝了,“算了,还是我自己来吧。”
陈赓
终于,在一天散步的时候,萧华带着王新兰放慢了脚步,与众人拉开了距离。
王新兰从口袋里掏出口琴,边走边吹,萧华合着伴奏哼唱,一曲结束后,萧华开口,“新兰,把你的口琴借给我吹吹行吗?”
王新兰快人快语,“口琴还能借啊?不脏吗?”
“没关系,我不嫌你脏,你要是嫌我脏,我吹完洗洗再还给你。”
王新兰答应了,她把口琴递了出去,可在萧华伸手快要碰到的时候,王新兰突然缩回手,“借你可以,讲个故事。”
萧华正愁没话题表达自己的感情呢,爽快的答应了,没想到,王新兰马上大声招呼走到前面的姐妹们回来一起听故事。
萧华看着围过来的人群,有点懊恼地想,“姑娘,你真年轻。”
于是,他给大家伙讲了一个从周恩来那里听到的真实的故事:广州起义失败后,地下党员周文雍、陈铁军在敌人的刑场宣布举行婚礼,敌人的枪声,就是他们的喜炮........
这是王新兰第一次触及到爱情相关的东西,可她并没有看到萧华炙热的眼神,萧华无奈的想,“看来,不借助外力的话,王新兰只会把自己当和蔼的大哥哥了。”
于是,萧华去找了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罗荣桓办事效率极高,第二天上午就把王新兰叫到了办公室。
他开门见山,“我今天找你是想谈个事情,你喜欢萧华吗?”
王新兰没多想,爽快的回答,“喜欢啊。”
大概是看出王新兰不太懂“喜欢”的意思,罗荣桓又问了一句,“你爱他吗?”
这一问,把王新兰问懵了,她从没将萧华往男女之情上想过。
“萧华说他爱你”,罗荣桓耐心引导,“你爱他吗?爱情是双方都要有的感情,来不得半点勉强,你要是不爱他,我去跟他说,让他死了这条心......”
“别!”王新兰赶紧打断罗荣桓,她想起了萧华的故事,红着脸支支吾吾,“反正,我觉得他挺好的,我不懂这是不是爱。”
罗荣桓明白了,他笑着拍拍王新兰的肩膀,“你如果觉得他挺好,那我就给你提个要求,你到延安以后,不能再找别的男朋友了。”
“那当然!”王新兰回答的干脆。
“还有,等你学习完了,前方允许有女同志的时候,你得来我们115师工作。”
“好!”
罗荣桓满意的点点头,他招呼来管理科长,准备请王新兰吃个饭。
管理科长刚出门,萧华迫不及待的伸进来个脑袋,罗荣桓叫他进来,“怎么,在隔壁坐不住了?好啦,台我是搭好了,剩下的戏该你自己演了。”
就这样,两个人的终身大事算是定下来了。
1939年11月,萧华与王新兰结婚,往后余生,他们再也没有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