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有何与众不同

对于没吃过潮汕牛肉火锅的人来说,心里可能有十万个不服,潮汕又不是什么水草丰美的草原,牛肉会比西北牧场要好?甚至潮汕吃牛跟吃海鲜等经典菜比起来历史要短得多,跟西北有着悠久吃牛历史的地方更是没得比,凭什么也能火遍全国?

有这些疑问很正常,因为很多人都只知道潮汕牛肉火锅好吃,吃过的人啧啧称奇,口耳相传,但却没有人告诉你们,它为什么这么好吃,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在开始聊潮汕牛肉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些枯燥但重要的概念。

一般肉类切割后,会经历新鲜期、僵直期、后熟/自溶期、腐败期这几个阶段。其中僵直期由于肌肉收缩引起失水,且PH变低导致肉质变酸,是最不适合食用的阶段。

哪个招牌的潮汕牛肉火锅比较正宗(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有何与众不同)(1)

而相反,因为新鲜期没有经历躯体僵直,所以不会有过多的失水,此时如果进行烹饪,肉质会特别鲜嫩,科学烹饪专家哈罗德也曾对此有过描述:

“动物死后,短时间内肌肉是放松的,此时如果立刻切割烹煮,肉质会特别柔嫩。不过肌肉很快就会紧缩,发生所谓的僵直,如果这个阶段煮,肉会非常硬。僵直作用会在肌肉纤维耗尽能源时开始(牛肉大约是屠宰后2.5小时,羊肉、鸡肉和猪肉则在1小时以内)....”

而新鲜期的时间特别短,一般牛肉也就是在2-3小时之后就会逐步进入了僵直期。僵直期是因为肌肉的不可逆的永久性收缩导致的,而且是一个逐渐的、持续性的过程,一开始会有一个僵直迟滞期,变硬与变酸不太明显,仍还可以食用。但随着进入僵直迅速期,僵直反应的逐步加大,肉会越来越硬,僵直峰值时肌肉硬度可以是原来肌肉的10-40倍!同时由于无氧酵化产生大量乳酸,所以肉质PH值也会明显改变,肉会变酸,所以僵直迅速期开始后的阶段,基本可以认为是不适合食用的。等到无氧酵化反应结束后,酸度变低,PH值回升,这个过程即是解僵,也称为排酸。

随着酸度的降低,肉开始进入熟成期,肌肉的酶开始发生作用分解各种蛋白质、糖分等,肌肉恢复部分松弛,并产生更加复杂的风味,很多熟成牛排,就是通过这种思路让牛肉变得更嫩及更富有风味的。

一旦过了熟成期,或者受到细菌侵袭,肉质就开始腐坏,进入腐坏期,也就不再适合食用了。

由于一般新鲜期只能维持2-3小时,即使加上僵直迟滞期,也大概在4-6小时以内(这个时间跟牛屠宰前的运动、饮食都有关系),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屠宰场来说,是不太可能这段时间完成屠宰并送到食客的餐桌上的。而由于后期熟成对环境要求很高,保存成本也高,所以我们吃到的肉也不会经历熟成。因此,我们平时吃的是经历过僵直期后,解僵排酸就立刻分割上市的肉,也称为排酸肉。

哪个招牌的潮汕牛肉火锅比较正宗(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有何与众不同)(2)

那潮汕牛肉的特别之处在哪?咱们一个个来说。

1.与时间赛跑

潮汕牛肉,最大的特点就是只用新鲜期的肉。没错,就是屠宰后2-3小时内的肉,新鲜到还在抽搐的肉(说明神经末梢都还没死):

这也就是哈洛德说的“特别柔嫩”的肉。因为没有经历过僵直期,也就没有经历过肌肉的不可逆收缩,所以它的持水性是最高的,吃起来非常嫩。熟成肉虽然风味有所提升,但水分在僵直期时候还是或多或少的流失了,它的软嫩在于起支撑作用的肌丝被酶分解,而不是在于持水性,因此论“嫩”,熟成肉仍比不上新鲜期的肉。

潮汕牛肉要求牛肉屠宰后尽量2-3小时内上桌,最迟也不超过僵直迟滞期开始的时间(4-6小时),这是保证它鲜嫩的关键。

哪个招牌的潮汕牛肉火锅比较正宗(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有何与众不同)(3)

有人肯定会问,那换另一个地方的牛肉,也按这种效率屠宰后上桌,是不是也可以做到一样的效果?

答案是,不行。

原因在于,潮汕牛肉对牛龄、育肥程度、屠宰方式、供应时间、刀工甚至汤底都有极为严苛的要求,所有环节相辅相成,最后才成就了潮汕牛肉的独特之处。而离开潮汕如果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跟上,味道就会差很远了。

2.选牛与育肥

一般潮汕选的是两岁龄左右的黄牛,牛龄太小,则没有牛肉味,牛龄太大则太老。母牛或者阉牛为主,口感会更细腻些。而潮汕本地没有牧场,所以一般是在四川、贵州等地饲养后,再到潮汕当地育肥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屠宰。

育肥的作用跟牛排的谷饲是一个道理的,主要为了牛肉有更加丰富的大理石花纹,以及肥瘦相间的绝佳口感。

当然育肥成本是比较高的,潮汕本地育肥过的牛肉,菜市场会卖到一斤100以上,可以是普通黄牛肉的2倍。

国内其实育肥成本一直很高,所以很多地方是不进行育肥的,一百一斤的牛肉也不是各个地方都能普遍接受的,这一点也是限制了潮汕牛肉在外地发展的一大原因。因为潮汕盛行吃牛肉,这个价格也已普遍接受,所以育肥牛肉的供需在潮汕地区相对是平衡的。

3.屠宰方式

目前很多地方已经都使用了规范的人道屠宰,目的是在屠宰前让牲畜致晕失去意识,从而使得屠宰的过程没有痛苦。

一般人道屠宰有电晕、击晕和气体致晕等方式,其中气体致晕一般是用二氧化碳使动物窒息致晕,一次性操作的成本高,所以对于小屠宰场来说基本不会用这种方式。目前各地用的多的还是电晕的方式,这种方式优点是操作简单,流水线操作,高压往前一怼,牛就直接晕倒。

但电晕会带来肌肉的强烈收缩的,像下面动图里的猪一样,四肢僵硬强直:

因此电晕屠宰不太适合新鲜期直接切割食用的,只能等僵直期后进行排酸处理,具体步骤是电晕—收缩放血—悬吊—排酸—分割。

潮汕牛肉,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击晕的方式,用器械重击头部致晕,因为击晕不会带来肌肉的收缩,所以肌肉可以保持柔软,击晕后可以立刻分割,并在2-3小时内上桌。所以单这一点而言,目前大多数地区采用电晕屠宰流水线方式,就很难按潮汕牛肉这种方式来吃。

4.供应时间与产业链

因为新鲜期时间极短,需要牛肉在屠宰后2-3小时内上桌。而潮汕地区的牛肉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当地的屠宰场,屠宰的时间也基本是配合火锅店来的,早上屠宰供中午,下午屠宰供晚上,而离开潮汕,屠宰时间就不一定能保证,很多地方是一天一屠宰的,基本没办法支撑这种极限的时间要求。

而且,由于产业链的完善,潮汕那边牛肉如果隔夜或时间久了,是可以亏本回收回去打成牛肉丸的,一斤四五十的牛肉丸每天也要消耗很多,而换外地基本都是那些掺粉低价肉丸的天下,卖不动这个价。如果在别的地方,如果一斤一百的牛肉,当天卖不出,第二天又不好吃了,不拿出来给客户吃那就血亏了,拿出来给客户吃又必然会导致品质口碑的下降,所以要经营起来,除非能非常准确评估进肉量,不然运营会非常困难。

也正是因为潮汕地区整条牛肉产业链非常成熟,可以良性循环,整个潮汕地区的消费量也足以支撑起这么一个产业,因此当地的火锅店,用于火锅的肉只用好肉,新鲜肉,不注水的肉。

同样打着潮汕牛肉的招牌,甚至是同一家连锁店,本地店都还是要比外地店好吃很多,这也是产业链原因所造成的。

当然,也许以后别的地方潮汕牛肉慢慢火起来,产业链也可以慢慢配合得上。

5.刀工

哪个招牌的潮汕牛肉火锅比较正宗(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有何与众不同)(4)

潮汕牛肉是不冷冻的,跟很多别的火锅店不一样,因此没办法用冷冻刨片的方式,只能通过人工切肉。虽然目前也有鲜肉切片机,但效果很差,一般火锅店不会这么做。

从屠宰场进肉开始,就需要将牛肉分类、去筋、去膜。

然后还要在饭点将牛肉按部位切片,不同部位厚薄切法也不一样,薄切的可以切出来一片可以这么长,但却非常薄,一片刚刚好一口。

这对刀工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加上这么大的切肉量,所以对刀工师傅需求量和要求都是很高的。

但别的菜系而言,是没这么多刀工师傅的需求的,因此很多时候要在外地开一个潮汕牛肉火锅店,还是会在潮汕挖一些扛把子的老师傅,再去外地招一些学徒,但因为能带走的师傅不多,所以导致在外地开潮汕牛肉馆,刀工跟本地潮汕牛肉火锅店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过现在因为潮汕牛肉火锅很火,刀工师傅有些地方工资甚至上万,所以也使得越来越多人从事这一行业,现在这个差距已经在慢慢变小。

6.汤底

潮汕牛肉火锅的汤底,一般称为清水汤底,虽说是清汤,但不是真的用白开水,而是用牛骨加南姜熬制的汤,部分店会再配几块白萝卜或者苦瓜,或者在送几个肉丸,仅此而已。其他的如果要再加牛丸、牛筋等等,需要单点。

那为什么说汤底也会导致外地与本地潮汕牛肉火锅的差异?因为熬汤用的南姜,是一种潮汕独有的食材。

哪个招牌的潮汕牛肉火锅比较正宗(真正的潮汕牛肉火锅有何与众不同)(5)

南姜又称潮州姜,对于去腥味很有帮助,在潮州卤水会大量使用,平时菜市场买羊肉,也会送几块南姜以便煲的时候可以去腥。南姜是潮汕独有的食材,出了潮汕很难找到这种新鲜的南姜,且不易长期保存,干南姜又与鲜南姜味道有很大差异。所以,除非老板有心专门从潮汕买南姜回去做汤底,那么是可以做到一样的,但有时候出于成本考虑,可能不会这么做。

正是因为对每一个环节都如此讲究,才使得最终上桌的一盘盘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牛肉,做到如此极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