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厨师朱灵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繁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首个粤菜师傅工作室落地从化,一大批广州乡村厨师在这里飞速成长。在一班学员里,敏姐是为数不多的女厨师,她也是粤菜师傅工作室里最勤奋的学员之一,几乎每一节课都不落下。经过一年的学习,她掌握了数十道菜的烹调法,开拓了自家农庄菜品,带动了营业额增长。她说,比起去年同期,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3。
陌生游客鼓励她开餐厅
敏姐是一个好学“宝宝”。2003年她在太平馆工作,这是广州第一家西餐厅。虽然从事的是楼面管理工作,可是勤奋的她不止步于此,在老板的许可下,每天下班后,她就溜进厨房“学嘢”。腌肉扒、鱼扒等功夫,就是在这时候学的。在厨房“上完课”之后,她就自己买食材回家尝试制作,如有不对劲的地方,她就第二天再请教师父。一年多里,她倒是学了不少厨房里的功夫。她嫁人后回到老家从化,因缘际会开了一家农庄。
据说,在2013年的大年初一,一辆游客小轿车停到了她家门前。过年期间全国最大的樱花园免费试业,许多游客到从化旅游。车子从景区排到了西和村牌坊,哪儿有空地,车子就往哪儿停。有一家六口来到她门前,饿极了的这家子张口就问敏姐:“有没有什么可以吃的?”热情的她把家里有的食材烹了秘制鹅、鸡、瘦身鲩鱼招呼这萍水相逢的“来客”。紧接着来了一对老年夫妇,敏姐给他俩煮了面,加了一些瘦肉、生菜和鸡蛋,两夫妇连声赞“好吃”。无论是六口之家还是老夫妇都鼓励她开餐厅,催生了她开餐厅的念头。不久之后,她将自己的家收拾了一番,腾出空间来做了农庄,这一开就是6年。
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3
得知家附近有一家粤菜师傅工作室,敏姐第一时间报名了。几乎每节课都去,哪怕是再忙,她也要抽出时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她掌握了不少新菜式烹调法以及餐厅运营管理方法。她的农庄增加了10多个菜式。像原本菜单上没有的卤水以及豉油王菜式都“上线”了。
过去,炒一碟“碧绿翡翠”,她可能会将贡菜、银耳、肉丁和西兰花等“一镬熟”煮了。经过粤菜师傅工作室的名师“点拨”,她懂得了分食材处理,类似贡菜、薯仔和西兰花一类的食材要先飞水后再兜炒,控制时间和火候,炒出来才青绿。蒸鱼须要根据鱼的大小来决定蒸的时间,师傅到门店来亲自指导,1斤7两以下的鱼蒸上5分钟即可,2斤多的鱼要7分钟,可不是时间越久越好的。“过去,清蒸好的鱼我们会先淋豉油再溅热油;现在懂得了先溅热油,再淋煮好的豉油。”敏姐学以致用,师傅教给的卤水配方,她并不是照搬,而是根据从化人的口味再作调和,也擅长使用当地的食材,举一反三。“店里现在客流量明显增长,比起去年,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3”。敏姐说,以前的生意不稳定,春节等节假日时客流旺,一到平日就“打苍蝇”,甚至试过连续许多日没人来帮衬。现在,除了游客,连同村里人也专门来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