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五月的第二个周日,又是一年的母亲节。突然想起毕淑敏在《孝心无价》这篇文章里说到的这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在尚有来处下句更令人心酸(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1)

经历过外出求学,为人母,养育子女,更能体会其中的深意。年轻时只想着逃离束缚,寻求梦想,一番作为。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感觉到深深的悲伤。

正如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母爱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深深地浸透在每⼀份思念,每⼀份叮咛,甚⾄是每⼀道⽬光中。

父母在尚有来处下句更令人心酸(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2)

儿女在追求梦想,四处奔波,不曾停歇的时候,是否也曾想过,母亲也有年轻的时候,也曾有梦想,那是什么让她们停下了脚步?我想大家都肯定知道。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母亲的羽衣》一文中,将母亲比做有翅膀的天使,为了儿女藏起了自己的翅膀,甘愿平凡: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有人说她的羽衣被锁在箱子里,她再也不能飞翔了。人们还说,是她丈夫锁上的,钥匙藏在极秘密的地方。

所有的母亲都明白那仙女根本就知道箱子在那里,她也知道藏钥匙的所在,在某个无人的时候,她甚至会惆怅地开启箱子,用忧伤的目光抚摸那些柔软的羽毛,她知道,只要羽衣一着身,她就会重新回到云端,可是她把柔软白亮的羽毛拍了又拍,仍然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父母在尚有来处下句更令人心酸(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3)

冰心在《母爱》一文中写到: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甚麼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甚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父母在尚有来处下句更令人心酸(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4)

伴随着王铮亮的那首《时间都去哪了》,把自己的时间多给母亲一些,至少在这样的节日里给母亲送去一份祝福。不要给自己以后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

父母在尚有来处下句更令人心酸(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5)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