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虽已入秋,但夏日的余热还未散尽,高温依然炙烤着我们的身心。心情烦躁、容易发怒、精力不够、失眠多梦……在这个高温“超长待机”的初秋,仿佛精神常常“内耗”,情绪也跟着“中暑”。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程明提醒市民,天气炎热要注意情绪健康,静心养生,学会情绪转移,不要让情绪“中暑”。

高温来袭怎么防中暑(这些招让你情绪不)(1)

现象

“情绪中暑”“精神内耗”,网络热词藏着负面情绪

近日,长沙的张女士在工作上总是不太顺心,常常与公司同事吵架。前天,她因为与老板争辩了两句,突然感到胸口憋闷难以呼吸,直到晚上回到家中也未能缓解。恰好儿子因高考分科来征求张女士的意见,张女士深觉儿子没有主见,瞬间二度“爆炸”,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通指责:“不懂事”“制造麻烦”……儿子顿感委屈,不就是希望给点意见,至于这么大情绪吗?

张女士也纳闷,自己到底怎么了?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胸闷气急,脾气更是动不动就“炸锅”……是不是病了?

程明表示,近期临床心理科已经接诊了多例类似的咨询者。来之前,他们在网上做了很多自测表,跑来就问,“医生,我是不是得焦虑症了?”“我这些现象是不是抑郁症?”程明发现,这些咨询者中大多数是受情绪所累,但并非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

近期,“二舅”的故事火了,“精神内耗”一词也激起许多人的讨论。“精神内耗”所形容的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在理想和现实中自我拉扯的内心纠结,在这种不知该进还是该退的纠结中拉扯,逐渐会使人的情绪变得越发消极。

不仅“精神内耗”火了,代表着忧郁、烦闷、伤感的新词“emo”也频频出现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emo”是英文单词emotional(情感的,情绪激动的)的缩写,原本指一种忧郁的音乐风格,从去年开始,“emo”渐渐被“丧”替代,成为年轻人表达情绪处于低谷状态时使用率最高的新流行语。

程明认为,当下年轻人频繁地用“精神内耗”“emo”等词表达心情,虽然是一种当下时兴的情绪表达方式,但词语本身的含义十分消极,这种消极的表达方式若使用得太过频繁,只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提醒

心理现象不等于心理疾病,切勿套上情绪“枷锁”

虽已入秋,但长沙高温“超长待机”,许多市民发现自己情绪难以自制,变得烦躁、容易发怒、记忆力下降等。研究显示,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体会处于“易激惹状态”。

程明解释,这是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会影响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同时会导致血清素和多巴胺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此时人们易产生情绪波动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这并不代表患上心理疾病,市民不必因此给自己“患上心理疾病”的心理暗示。

语言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征,内心活动和情绪体验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当我们情绪低落时,很容易用内容消极的语言向外界倾诉自己的情绪,但同时这些消极的语言又会反作用于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人的情绪困在这种负面的状态中无法摆脱。

建议

充满“正能量”,让身体和情绪一起“降温”

程明认为,无论是“情绪中暑”“精神内耗”还是“emo”,其实都是一种异常的的心理现象。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不可因一时的情绪变化,或者因为做了一套在网络上随意寻找的“测试题”得出的结果,从而判断自己患有心理疾病。

远离“精神内耗”和“emo”,要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从心理干预的角度上来说,多听多看正能量的话语、“鸡汤文”等形式,不失为一种自我调整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叫“内心的自我对话”,正向的“自我对话”有助于情绪状态的调整。

避免深陷负面情绪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避免反刍式思考。反刍式思考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如果人们察觉自己疑似陷入了反刍式思考,应该即刻改变思维方式,用中性或正面的角度解读问题,逃出负面思维的泥潭。

建议用分散注意力来扰乱反刍式思维。哪怕是短暂的、劳动强度较低的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打断思维反刍,改善情绪。例如跑步、做家务、听歌,或者回想一个你常去或喜欢的地方等。如遇情绪低落,应避免独处,可以与家人、朋友聊聊天,用他人的开导帮助自己的情绪走出困境。

高温天气出现“情绪中暑”也并非就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体现,短暂的烦躁情绪、胸闷等症状无需过度担心,会随高温天的结束而“自愈”,切勿因此笃定自己患有心理疾病,陷入反刍式思考中。

程明表示,既然高温是导致“情绪中暑”的直接原因,想要避免“情绪中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给身体先降温。比如进入凉爽的空调房,饮用冰镇的饮料等,避免在正午外出,尽量乘坐地铁等降温措施完备的交通工具。眼下刚刚入秋,大家不要熬夜,务必规律作息,尽量给身体减负,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喝水。

需要注意的是,“情绪中暑”说到底还是一种情绪紊乱,压力大时给自己放放松,防止日积月累下情绪突然爆发。程明提醒,如果一周3次以上出现胸闷、心脏极度不适等情况,或有其他不良的情绪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同时影响到了生活、学习和工作,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