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西汉和东汉两个王朝,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提到汉朝想到的都是西汉,而东汉往往会被人们忽略。而事实上东汉王朝真的不如西汉吗?我们就拿这两个王朝对比一下吧。

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寂寞的东汉王朝)(1)

首先,东汉和西汉对比,要是论疆域,则东汉大于西汉。东汉王朝在西域控制的面积远大于西汉。而在其他地区所控制的疆域则基本相同。而西汉王朝在起初的时候,疆域不过是中央政府所控制的十五郡。到汉景帝时期才完全控制了原秦朝的疆域,到汉武帝时期开始扩张。到汉宣帝后期才逐渐控制了西域,并取得了对匈奴的主导权。

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寂寞的东汉王朝)(2)

要是论战功,窦固、窦宪远征北匈奴,完全是主动出击,根本不像西汉时被动反攻。窦宪北征的结果是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草原上暂时没有了人类的踪迹。北匈奴也被迫踏上了西迁的道路。此后整个东汉王朝始终没有来自北方的威胁。

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寂寞的东汉王朝)(3)

要是论文化成绩,从建武五年光武帝就开洛阳开阳门外修建了太学,太学的规模达到招生三万多人,这三万多人所学都是诗书礼易春秋这些典籍,为了方便他们学习,熹平四年政府将经典刻于石头之上,立于太学门外,称熹平石经。晚清时期学者皮锡瑞在其《经学历史》中称东汉是“经学极盛时代”。东汉是宦官势力真正走上了政治舞台的时代。但在宦官专政的黑暗时代里,也爆发了不屈不饶的抗争,三李杜前后相继,以至于顾炎武在近两千年之后还感叹“风俗之好,三代以下,无尚于东京者”。

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寂寞的东汉王朝)(4)

那么为什么东汉会在人们的印象之中那么寂寞呢?其原因就在于,东汉王朝太中规中矩了。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及其功臣,都是一群草莽英雄。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本人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儒生,而其主要功臣则是以世家子弟为主。

诞生于西汉的《史记》和诞生于东汉的《汉书》,都是史学名著,《史记》里司马迁有自己独立的是非评价标准,而司马迁的这个特点却遭到了班固的批判,班固认为就应当以官方公布的标准来评价历史。

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寂寞的东汉王朝)(5)

西汉的经学家如董仲舒,不仅要做学问,他们还都在关心时政。东汉的学者如贾逵、马融、许慎、郑玄,学问很大,但却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影响。西汉的儒生热衷于推翻体制,比如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弘就上书汉昭帝要求皇帝退位,西汉中后期的儒生也都敢于把批判的矛头直指皇帝。而东汉的儒生则是积极地维护体制,他们是典型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用后世的标准来看,东汉的儒生都是忠臣。

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寂寞的东汉王朝)(6)

西汉的大将卫青、李广等人,都是平民出身。东汉的大将窦宪、窦固、皇甫嵩等人,都是名门之后。西汉的大臣之中不少平步青云,比如公孙弘是第一个由布衣而登相位的儒生,汉元帝时期的丞相匡衡是勤学的楷模。但东汉的大臣,多是累世公卿,比如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其他谯郡桓氏、颍川荀氏、颍川陈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等。就连对待功臣的方式,刘邦的大功臣韩信发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哀叹,而刘秀则是云台记功,云台二十八将等功臣都富贵绵长。若论文学家,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有“凤求凰”的传奇,而东汉时期的班固、张衡等人则没有这样的浪漫……

当然东汉和西汉的不同还有很多,但东汉太过于中规中矩,似乎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不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