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的农历历法,农历八月正好是入秋以来的第二个月,所以就叫仲秋,八月十五又刚好在仲秋的中间,因此叫中秋。
中秋节又叫祭月节,是上古时期人们对“月神”的一种崇拜,在祭月过程中出现赏月、玩花灯、吃月饼等等很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人们还借月圆之际,思念亲人,盼望家人团圆。
中秋节最早源于上古时期,到汉代才正式普及,到唐朝定型,宋代以后就开始盛行了,到现在成了中华民族四大节日之一。
有关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据传唐玄宗有一次和申天师、鸿道士在中秋节一起赏月,玄宗突发奇想,想去月宫游览,于是申天师就地做法,带着两人腾云驾雾来到月宫。但是月宫守卫森严,只能在外观赏。这时忽然仙声阵阵,令人唐玄宗如醉如痴。唐玄宗本来精通音律,这时都铭记在心,回来后根据记忆谱写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那么“八月十五Sha鞑子”的说法,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十分残暴,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准备揭竿而起,朱元璋就四处联合,但是元朝官兵防范、检查的非常严密,消息一时难以传递。正在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军师刘伯温说出一条妙计,让大家把藏有“八月十五Sha鞑子”的纸条放在饼子里,然后让人送到各地起义军的手里,约定八月十五晚上统一举事。
到了八月十五晚,各路义军群起相应,很快徐达就领兵攻下了元大都,起义彻底成功了。朱元璋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当天夜里军民狂欢,将传递信息的饼子称为“月饼”,分给所有的人。从此以后,月饼越做越精美,品种也越来越多,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