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其实清朝统治者为了变强,也是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了多次改革,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 清末新政”,其中“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上层的改革,唯独“戊戌变法”算得上是民间,或者说是学术派发动的改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慈禧为什么不介入变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慈禧为什么不介入变法(有光绪和慈禧支持的变法)

慈禧为什么不介入变法

在晚清时期,其实清朝统治者为了变强,也是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尝试了多次改革,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 清末新政”,其中“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上层的改革,唯独“戊戌变法”算得上是民间,或者说是学术派发动的改革。

戊戌变法的发起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其中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所以说,其实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主的。其实关于戊戌变法的思想,是早就形成了的,但之前清王朝一直在进行洋务运动,所以这些学者们一直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思想表达上去,关键是没有这个机会。

而甲午战争给了这些学者们机会,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而《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是震惊了整个清王朝,而且也陷入了一种迷茫状态,不知何去何从;在此之际,康有为迅速抓住机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召集了一帮有志之士“公车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变法维新。

而光绪皇帝也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帝王,早在中法战争时期,他就已经有了改革体制的想法;而甲午战争的惨败,更是让他的这种想法变得无比的强烈。但他自己却是没有什么思路,在此之际,康有为来了,带着他的改革方案来了;如果实在平时,康有为肯定是无法见到光绪皇帝的,但此时,由于洋务派的失败,让帝党一派趁机掌握了部分权力。

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当然,光绪皇帝还是征求了慈禧太后的意见,并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后,才让康有为实施变法的。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在此之前,光绪皇帝是十分惧怕慈禧太后的,事事都要先请示慈禧太后后才敢决定。可是自从变法开始后,慈禧太后越来越感觉光绪皇帝不像原来那么听话了,很多事都敢擅自做主​了,就如任命谭嗣同等4人为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光绪皇帝有什么旨意直接通过这四个人去执行,从而绕过了守旧派官员。此外,光绪皇帝还大刀阔斧地裁撤抵制变法的守旧官员,重用支持变法的人。

这一切,深深地触动慈禧太后,这个对权力有强烈欲望的女人开始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她似乎得对光绪皇帝和维新派留上一手;但慈禧太后终究没有动手,她想看看,这次变法到底有没有作用,而且她也想看看,光绪皇帝是不是变了,或者说以前对她的恭敬,都是“装”出来的,总之,慈禧太后选择了隐忍。

但为了防范,慈禧太后还是将荣禄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太后比谁都知道,兵权的作用。随着变法的深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矛盾逐步升级,愈演愈烈,朝中局势剑拔弩张,而血腥政变一触即发。维新派也是知道兵权的重要性,但绝大部分的兵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他们也无能为力。

后来,他们将目标瞄准了长期驻兵朝鲜,并主张变法的袁世凯,维新派和袁世凯密切接触,希望袁世凯发动兵变,彻底打压慈禧太后一党;但没想到,袁世凯转身就去慈禧太后那去告密了,慈禧太后勃然大怒,率先发动了“戊戌政变”,结局就是维新派被镇压,光绪皇帝被软禁,慈禧太后权势达到顶峰。

当然,也有人说,早在康有为跟光绪皇帝策划变法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已逐步推行改革,康有为的出现某程度上“破坏”了原本改革的进程。康有为提出改革的背后有个人的考虑,而且手法激进。其中谭嗣同更认为,所有变革要流血才会成功。而且康有为跟日本关系密切,力邀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当光绪皇帝顾问。

更甚的是,康有为等策动暗杀慈禧太后,事情败露,才惹得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发动政变镇压了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拒绝逃亡,要用自己的血肉来明志。慈禧太后对于光绪皇帝要杀害自己十分震惊,但在她有生之年对这件事情绝口不提。康有为在国外,竭力把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描绘成今天一般人理解的模样。

其实在现在,随着很多被尘封的历史辛秘逐渐为世人所知,很多人对那段时期发生的事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不可否认,戊戌变法是积极的,但实施变法的人,是怎么样的呢?是真的一心为国,还是有其他的目的?但不管怎么说,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却为之后的清末新政提供了很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