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任何体制或意识形态的改变都是不必要的但是,1885年以后,一些低级官员和买办知识分子开始强调体制改革和议会的开放,并强调经济而不是军事事务,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对于北京朝廷和一般的高级官员来说,改革的必要性必须在中国古典的基础上加以证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维新运动失败的后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运动失败的后果
前言自强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任何体制或意识形态的改变都是不必要的。但是,1885年以后,一些低级官员和买办知识分子开始强调体制改革和议会的开放,并强调经济而不是军事事务,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对于北京朝廷和一般的高级官员来说,改革的必要性必须在中国古典的基础上加以证明。
一些学者试图满足他们的标准。杰出的维新领袖、思想家康有为用他所认为的正宗的儒家和佛教教规来表明,历史上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改革是必要的。另一位重要的维新思想家谭嗣同对佛教的依赖比康更大,他强调人民的权利和独立。梁启超是康熙的忠实信徒,但后来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转向民权和民族主义。
戊戌变法的过程
《戊戌政变记》中记载: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1895年4月,日本取得了不可避免的胜利,康开始主张进行机构改革。8月,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成立了一个政治团体,名为"国家自强研究会"。虽然这个社团很快就被关闭了,但在湖南、广东、福建、四川和其他省份,还是成立了许多学习会。1898年4月,在保护国家、民族和民族宗教的前提下,在北京成立了民族保护协会。
在这一背景下,光绪皇帝自己也日益受到广泛传播的改革思想的影响,或许也直接受到康有为的建议的影响。1898年6月11日,皇帝开始发布一系列激进的,可能是仓促准备的改革法令,持续了大约100天,直到9月20日。然而,改革运动没有产生任何实际结果。最后,当保守派听说要推翻保守的慈禧太后的改革派阴谋时,他们被激起了强烈的反应。9月21日,皇帝被拘留,慈禧太后接管政权,改革运动就此结束。
变法失败《戊戌政变记》中记载: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
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皇帝和慈禧之间的权力斗争。但从一开始,改革的前景就很渺茫,因为大多数高级官员对这场运动持冷淡或反对态度。此外,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抗与中国人与满族人之间的对抗重叠,满族人认为中国发起的改革对他们不利。至于改革派本身,他们的领导人人数不多,政治经验不足,而且他们的计划过于激进。
在地方改革运动中,湖南是最活跃的。1896年以后,学术期刊和学校开始在那里普及启蒙思想,但是康的激进改良主义引起了强烈的反对,1898年5月底湖南运动被粉碎。改革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和结社自由,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刺激了私营企业的发展。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满清朝廷采取了"保守"的帝国改革措施。
戊戌变法的内容真的没有任何问题,而且甲午之后满清的统治阶层中只要不是愚蠢透顶的极端顽固派都能看得出来不变法不行(抱歉对于徐桐那种顽固派我真是没有别的词汇形容),无论是出于真心救亡图存还是为了祖宗基业,连慈禧也不例外——否则以慈禧的权势,她如果不支持变法,光绪的《明定国是诏》都发不出去。
变法失败的原因问题就在于主持者。光绪这个皇帝虽然是一位仁慈的君主,却不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甚至连合格都算不上,戊戌变法中急匆匆地废除科举、裁汰冗官又不加以安置和罢免礼部六堂官造成官场地震已经充分表明了光绪政治头脑的幼稚。拿废除科举改试策论而言,这无异于在今天宣布废除中高考和考研,改成考火星文,而且今年立刻生效——不说其他人,全国几千万考生和考生们的家长第一个得暴走。
毛委员说得好:"要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只有这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变法或革命才可能胜利。可是光绪为渊驱鱼,几番操作猛如虎下来,把一大批人赶到自己的对立面去了——甚至其中不乏曾经支持最起码不反对变法的人。而康有为更不用说,纯粹就是书生文人,典型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一点上淮南王刘安倒是可以和他互称同志。
更坑爹是是这货还野心勃勃,梦想做大久保利通,把明治维新的难度和各种变法中的问题都没有告诉光绪,只给光绪画了一张大饼——也就是光绪这种政治小白能上当,完全是一个志大才疏的货。参考一下权游里的奈德就知道,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君主和一个志大才疏的文人,就算他们大权在握也难以成事,更不用说光绪和康有为还不是实权派。
总结经验中国太大,情况太过复杂,所以中国变法必须慢慢来,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中国这种大国是折腾不起的,更别说晚清那年头的中国重病垂危更经不起折腾。既然如此,那就得分出轻重缓急,个人认为变法的核心就在于兵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古今中外通用。
先建立一支支持变法的新军,一方面作为武力后盾,一方面改革范围和幅度不至于引起太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弹。这样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就像忒修斯之船一样,慢慢把国家改造过来。可是光绪和康有为反其道而行之,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眉毛胡子一把抓,狂飙突进地推进变法。结果就是变法措施不仅没有可行性和难以贯彻落实,更主要的是因此而反对变法的势力他们根本无力弹压,戊戌变法的结局也就是必然了。
当时几乎所有老辣的政治家都看出了变法的最终命运,可笑可叹康有为这个书生却浑然不知,还大肆画饼:"日本改革三十年而强,而以我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他完全忘了"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这句话如果反过来,说日本十年的改革在中国需要三十年还差不多。
一个毫无政治头脑的君主,配上一个完全理想主义的狂热文人,这变法的经就是再先进再好也得被念歪啊。只是可惜了义士谭嗣同高呼"流血请自嗣同始"慷慨就义,却至死不知康有为是个同样高呼"流血请自嗣同始"的伪君子。
参考文献:
《戊戌政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