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当红笑星周玲的经历及小品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为新年贺岁档的一匹黑马,在多部经典好片中杀出重围,一举拿下新年最佳票房。为什么会成为黑马?

电影讲述女演员贾晓玲的母亲在她大一时意外过世,她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痛苦后,穿越回去帮助母亲完成她的心愿,虽然心愿达成,但这只是一种虚幻,“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永远没有弥补的机会,成功戳痛了观众的心。

贾晓玲的遗憾,是多少没有来得及尽到孝心的子女的遗憾?

你好李焕英中经典台词读后感(论语与修养你好)(1)

成语“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孔子遇到一个叫皋鱼的人在路边号啕大哭,就问他为什么痛哭流涕?他说,自己年少的时候,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把照顾亲人放在心上,等他游学回来时,才知道父母已经离世很多年了。想要赡养父母,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逝去的时光永远追不回来,再也见不到过世的双亲。

最后,皋鱼说,让自己从此告别人世吧!于是,枯槁而死。孔子看到此种情景,就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以皋鱼为戒,应该知道怎么做。于是,孔子的学生中马上有13人辞别老师,回家赡养双亲去了。

你好李焕英中经典台词读后感(论语与修养你好)(2)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记着他们的年纪,不是为了他们生日的时候给他们买个蛋糕,请他们到饭店里吃顿大餐,或者给他们一个红包,买一些礼物,而是为自己能够又陪伴他们一年,为他们长寿而高兴;同时,又因他们一年比一个年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自己陪伴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担忧。

据统计,中国人的平均是77岁,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能活到77岁。古语说,“黄柏树下无老少”,中国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坟墓前栽上柏树,这句话的意思是躺进坟墓的人,有的人可能活到耄耋之年,可有的人却早早就离开了人世间。

你好李焕英中经典台词读后感(论语与修养你好)(3)

在子女的眼里,父母永远不老,孝敬父母来日方长,自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闯世界。

我们永远很忙,忙着干事创业,忙着经营自己的小家,总想着等自己功成名就后有大把的时间去孝敬父母,却忽略了当自己奋力向前奔跑的时候,父母也在慢慢地老去,也有等不到我们停下来的那一天。

对于子女来说,对父母还没有尽孝心,而他们早早离开了人世间,成为人生永远无法补救的最大缺憾。当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早早离我们而去,成了终生的痛。

你好李焕英中经典台词读后感(论语与修养你好)(4)

记得我考大学的动力相当大来自母亲,她是农村妇女,不识字,但她支持我考大学。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些农村的父母不支持女孩子上太多的学,邻临都劝我母亲让我早点回家帮她干活,这样养个女孩才不亏本。

母亲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让我不上学,除非我主动放弃。我考上了大学,成为高考恢复后我们村第一个女大学生。当时,在心里暗暗发誓,等自己挣了工资,一定要好好孝敬她。

你好李焕英中经典台词读后感(论语与修养你好)(5)

上完大学有了工作,接着结婚生子,为生活而奔波,没有条件接父母与我同住。等有了自己的单元房,准备接母亲过来,还想前着让她给我带孩子,却接到了母亲癌症晚期的消息,4个月后她就离我而去,那年她63岁。

在我的心里,一直认为母亲比父亲能忍辱负重,身体也比父亲好,整天都是风风火火地忙碌着,她的寿限不应该如此短暂。她的突然离世,才知道,有时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也永远没有机会尽孝。

母亲的突然离世,让我痛悔不已,自责没有好好地陪伴她,才明白有些事可以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些事可以来日方长,只有孝敬父母不能侥幸来日方长,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可能随时离我们而去。

你好李焕英中经典台词读后感(论语与修养你好)(6)

人生无常,不要想着别人的不长寿是个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旁,人生的长短不是某个人说了算,也不是自己认为父母长寿就一定能达成心愿,不管再长寿,也有迟早离开我们的那一天。

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珍惜与父母相伴的每一刻时光,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献上你最真诚的孝心,不要等到失去之后再追悔莫及,不要让自己留下终生的遗憾。

#品书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里仁篇》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