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我一生,只够爱你一个人。”的年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

他是赫赫有名的“民国四美男”之一。深邃又明亮的眼眸曾让无数少女为之疯狂。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他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曾担任法国外交部长的E.马纳克也说:“中国的这位,他是‘一个完人’。”

知晓英日俄法四门语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做情报、打胜仗,谈外交……无所不晓,无所不能。

这位颜值和灵魂双双在线,获得中外都称赞的完美之人,就是周恩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文案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

而她却说“我长得并不漂亮,连我自己都有些纳闷他的追求。”她就是邓颖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文案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

他们在1919年相遇。21岁的周恩来,刚从日本留学归来,怀着一腔热血投身于“五四运动”的他,瞬间成为风靡一时的有为青年。而彼时的邓颖超,只有15岁,就读于女子学院。

那日,她在礼堂里做演讲,谈国家的未来,聊青年的志向……

小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板凳上,明明是一副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的样子,却因她坚定的眼神和高亢的语调,赢得了全场人的掌声。

而他坐在礼堂的角落里,双手拍动的格外响亮,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更是让他一见倾心。

之后,周恩来去巴黎勤工俭学,一直给邓颖超寄明信片,两个人聊革命,谈理想,像挚友般惺惺相惜……

四年间,周恩来和邓颖超虽未见面,但这并未影响两个人感情的升温。

1925年8月8日,他们在广州结婚。由于局势扑朔迷离,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婚礼,只是简单地和朋友家人吃了饭菜,婚礼虽然简单,但爱却溢满了婚礼现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文案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婚后,邓颖超和周恩来团聚的时间并不多,因为他们一直在长征路上。相见次数虽然少,但幸好在彼此最需要对方的时候,他们都在对方的身边。

邓颖超在长征之前就有严重的肺病,在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掉进了沼泽中发了高烧,没有粮食、没有好的医疗条件,甚至都没有退烧针,当时去看望过邓颖超的蔡畅等人,看到邓颖超“三分像活人,七分像死人”,以为邓颖超没救了……

周恩来在长征的最初并没有生病,他是累出来的病,刚开始并不严重,他硬撑着和大部队继续前行,翻越雪山,但生活非常艰苦,出现了严重缺粮的情况,没有粮食吃,没有油、盐,甚至连都没得喝,这样的生活条件对于本就生病了的周恩来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他坚持着开完了沙窝会议就病倒了。 高烧还伴随着多种病症:腹泻不断、便中带脓血和黏液、全身发黄、神志不清,甚至出现了昏迷不醒的情况,最后确诊患上了阿米巴肝脓肿,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

重病在身的邓颖超也从修养连来到他身边照顾,没事的时候邓颖超就将周恩来脱下来的灰色毛背心拿来翻看,这一翻看不要紧,竟然捉到了一百七十余个虱子,她两只挤虱子的手都被血染红了。可见当时长征的条件多么艰苦。

红军开始过草地,当时周恩来依旧无法行走,彭德怀决定将周恩来抬着走出草地,而邓颖超则骑马跟随周恩来一起前行,可过草地的第一天,天降大雨,电闪雷鸣,马受了惊,慌不择路,离开了队伍之后一下子掉进了一个沼泽地里,邓颖超从马上掉下来,全身湿透,这让她原本患病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第二天就发起高烧,还拉肚子,急需退烧,可退药针只剩下一针了,无论是邓颖超还是周恩来就需要,邓颖超知道后拒绝打针,坚持把最后一针留给周恩来还不让他知道。

在风雨同舟的51年里他们总是聚少离多,但周恩来和邓颖超却总能在飞越山海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对方带来的柔情蜜意。

如“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纸短情长,还吻万千。”

“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

距离是爱情里最大的考验?我想这就是最有力的反驳吧。

1975年,周恩来病危。身体的疼痛折磨的他疲惫不堪,但他依然睁着眼睛,不舍离去。窝着赵炜的手,一字一句的说“要照顾好大姐……”原来,除了国家大事让他忧心忡忡,放不下的,还是那个让他动了一辈子心的女人。

原来,除了国家大事让他忧心忡忡,放不下的,还是那个让他动了一辈子心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