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城市公共汽车始于西安。民国11年(1922)8月25日,陕西长潼汽车公司开办西(安)潼(关)路的客货汽车运输业务后,颇受人们称赞,西安市民纷纷要求开办城内汽车运输,长潼汽车公司经督省两署同意,拟以钟楼为起点,开行至东南西北四门的市内汽车运输,消息传出,引起市内人力车工人的反对,遂于民国12年(1923)1月27日仅调派汽车2辆开行了钟楼至东门一路,定名为“环城汽车”。该路环城汽车以大差市为界分东西两段,每段票价每人5分,全程1角,两车对开运行。此即西安公共汽车之始。后因长潼汽车公司在经营上遇到困难,呈准于民国13年(1924)2月暂时停办。  西安为陕西省会,机关众多,商业繁盛,但交通不便。民国23年(1934),省汽车局提出在西安再次开办公共汽车,经省政府同意,选定客车2辆、司机3名及随车售票员,于7月15日开行了东门至西门间的市内载客汽车,命名为“公共汽车”。两车各由东西门同时对开,每早5时发车,晚8时收车。沿街站点有桥梓口、鼓楼、骡马市、菊花园、大差市。票价每人每站铜板5枚。为鼓励人们乘坐,初时收费减半。此为第一路。  同年9月3日,省汽车局再抽调客车2辆,开行了第二路,由桥梓口、洒金桥、过麻家十字、经梁府街(今青年路)、北大街、至西华门东行入案板街、穿中山大街(今东大街)进骡马市、向西经东西木头市、四府街、梁家牌楼后返回桥梓口。年底,陇海铁路通至西安,此路改为由南院门经西东木头市、端履门、进入中山大街东行至大差市入尚仁路(今解放路)达火车站。不久,此路线又改经粉巷入南大街后北行,经钟楼东行至大差市向北达火车站。  民国24年(1935)4月,西安划为省辖市,省汽车局同时将第一、第二路公共汽车改换为新车,又增加新车2辆,增开南门至北门第三路。同时利用车厢招登广告。年底,三路共有客车16辆,分两班开行,营运里程长17公里。民国25年(1936)12月12日,“西安事变”事起,公共汽车停开,抗日联军一次借去客车10辆军用。  民国26年(1937)3月,第一、二路车恢复开行,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军运紧迫,汽油短缺,8月底再次停开。  抗日战争时期,西安是主要的后方基地之一,机关林立,人员众多,市内公共汽车停开,各方实感不便,经省公路局呈准,于民国31年(1942)4月成立了陕西省公路管理局西安公共汽车管理处,内设车务、票务、稽查3个组,以及主任、副主任各1人,售票员11人、练习售票员15人、查票员4人和其他管理人员,在停架车中拼装改制成木炭代油炉车10辆,于当月11日先恢复了东门至西门的第一路,遂后又恢复了钟楼经大差市至火车站的第二路。  此次公共汽车开行半年之后,遇到诸多问题:一是车辆破旧,路面坎坷,经常抛锚;二是军警宪乘车多不买票,且常寻衅闹事;三是物价猛涨,货币贬值,入不敷出;四是日寇飞机骚扰空袭,防空警报一日数次。公共汽车开行困难重重,12月停开第二路。翌年,通货膨胀日甚一日,一路车每往返一趟亏损额约30%。省公路局以“实无力担此巨额亏损”,且恐亏损日益加重,报经省政府同意,一路车亦于民国32年(1943)12月底停开。  民国34年(1945)9月,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省公路局机构扩大,并加强了运输业务。为加强西安市的公共汽车业务,改西安公共汽车管理处为公共汽车管理室,直属局运务科(后改管理科)领导,充实业务、技术、售票、稽查等各类人员,整修了8辆客车,订立《乘车规则》10条,次年2月下旬举行了试车典礼,并邀请新闻记者、党政军警宪各机关长官参加,大造声势,目的是为取得各方支持,特别是要求军警宪“共同维持公共车秩序”。3月1日先恢复第一路,7月又恢复第二路。民国36年(1947)3月,又开中正门(今解放门)经大差市、钟楼至井上将门(今小南门)的第四路及西梢门至钟楼的第五路。10月,又恢复了第三路。至此,西安的公共汽车达到5路,车辆最多时达40辆,营运里程约20公里。  此次公共汽车开行前,虽大造声势,请求各方支持,但终因国民党政府腐败,加之经营不善,再次出现困难。一是党政军各机关索要长期免费乘车证者纷至沓来,少者十数张,多者一次达50张,而且名目百出,如: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驻陕抚恤处是“业务繁多,传达人少,投递公文需乘公共汽车”;警察局侦缉大队是“公共汽车辄有小偷潜踪往来,需派员上车查缉”;警备司令部先是“城务繁重,为办事迅速便利,免误戎机”需要免费乘车,后又觉得乘车出示证件手续繁杂,以“公共汽车乘客复杂,不无奸宄藏匿,为便利侦查”为由,自制“公共汽车检查证”佩戴左臂,任意上下;西安市人民自卫队也以“徒步传达命令,辄误机宜”,应“乘车快速传达”为由,自制蓝色布质“传达袖章”,上下公共汽车不得稽查等等。凡持免票者,或有特殊标志者,多盛气凌人,常恶言碎语不堪入耳,甚者大打出手。民国36年(1947)6月3日,中正门汽车站站长、售票员及司机曾被一群官兵打伤。二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民国35年(1946)3月,公共汽车初开行时,每段票价100元,年底升至300元,民国37年(1948)8月18日币制改革时,每段票价升至20万元,较初开车时上升2000倍,但亏损仍无法扭转。三是车辆不能保持完好,脱班、晚点、途中抛锚、乘客推车等时有发生,各路车时有时无,时开时停,市民怨声载道。民国38年(1949)5月初,能行驶的车仅有六七辆。15日人民解放军逼进西安,共产党地下党组织派人通过汽车修理厂厂长组织工人护厂,并抢修车辆。20日西安解放,厂长派出汽车为解放军运送人员、物资及食品,受到解放军的嘉奖。  西安解放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军代表进驻省公路局进行接管,宣布成立陕西公路局。公共汽车管理室建制不变,5月26日即恢复了西安主要街道西门至东门、钟楼至火车站的公共汽车。年底,公共汽车线路恢复3条,营运车17辆,路线长7公里,年客运量73万人次。  1950年4月,省公路局路、运机构分设,市公共汽车划归国营西北区运输公司西安分公司领导,年底,营运车达20辆,客运量达85.32万人次。1951年,公共汽车交归西安市,隶属地方工业局。1953年,又划归市公用事业局领导,职工增加至284人,车辆达41辆,年客运量猛增至1052.48万人次,盈利15万元。  1954年6月,省运输公司将经营的西安南郊几条短途路线以及人员、车辆移交西安市。1956年,西安公共汽车发展至98辆,开辟路线15条,营运里程91公里,年完成客运量4728.17万人次,盈利99.1万元,拥有职工979人,市内及郊区的公共汽车已初具规模。1959年,市内公共交通又划归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增加了双门车和通道式新车,单门车被淘汰,日客运量平均达1.7万人次。同年10月1日,西安市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钟楼至解放门,长3.4公里,电车3辆)建成开通,为陕西城市公共交通增添了新生力量。1960年,包括电车在内的公共交通,复归公用事业局,时有职工1196人,公共汽车147辆,电车15辆,营运线路32条,总长725公里,年客运量8362.66万人次。1961年贯彻执行调整方针,又改归市交通局领导,至1962年,营运路线缩减为20条,营运里程减至244公里。后在调整中逐步恢复,至1965年,公共汽车增至171辆,电车61辆,营运线路32条(其中电车3条),总长453公里,年客运量8046.19万人次,年盈利583.12万元。  “文化大革命”中,西安市的公共交通遭受冲击,企业出现亏损,但运力增长,运量上升。至1976年,计有公共汽车284辆,电车102辆,年客运量15649万人次。这一时期,电车线路扩展至5条,市内主要干道以及东到纺织城西至电工城都通了电车。  1977年,市公共交通又复归公用事业局管辖。1979年4月,西安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公共汽车、电车和远郊客运统由其管辖经营。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西安市为开放城市,市内交通繁忙,“乘车难”的矛盾突出,市政府重视公共交通建设,加大投入。至1985年,车辆增至750辆(其中电车163辆),营运线路39条(其中电车5条),总长532公里,年客运量44548万人次。同时,西安市的出租小客车如异军崛起,发展迅速,市内“乘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七五”期间,西安市的公共交通持续发展。至1990年,客运汽车增至718辆,电车175辆,营运线路54条,总长745公里,共有职工9791人,年客运量41517万人次。年终亏损1209万元,国家给予了补贴。  西安市的出租汽车,始于国民23年(1934)7月,商人时凤和等在城内开设“城厢汽车行”,专营市内及郊区的客货运输,并开行计时租车。随后,有徐国良、邹德刚等人也开设城厢车行。次年7月,西安的城厢车行增加到13家,皆为私人开设,汽车增加至42辆。其中,客车8辆,均为3座小轿车,货车34辆,均为1.5吨。计时租车,客车每小时3元,货车每小时0.75吨为3.5元,1吨为4元,1.5吨为5元,2吨为6元。抗日战争中,汽车实行军事统制,统一调派。抗日战争胜利后,城市出租汽车与长途汽车一样,实行线路注册营业,大都按季申请。  新中国成立后,渐次经过对私营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清产核资后实行了公私合营,人员、车辆全部合入国营运输企业。1979年,西安再次出现私人经营的出租汽车,1980年以后,国家提倡“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西安的出租汽车如雨后春笋,迅猛增长,1990年底达3712辆,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多为小型轿车,乘坐舒适,招手即停,灵活方便,人称“打的”。初时营业多在城内及城郊,后逐渐扩展至临潼、兵马俑、乾陵、茂陵等渚诸多旅游胜地,并由不定期运营到开行定时班车及一日游旅游车等,遍布城内外,非常方便。

陕西长途汽车站可以运营了吗(陕西省公共汽车的发展史)(1)

陕西长途汽车站可以运营了吗(陕西省公共汽车的发展史)(2)

陕西长途汽车站可以运营了吗(陕西省公共汽车的发展史)(3)

陕西长途汽车站可以运营了吗(陕西省公共汽车的发展史)(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