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近代才有的城市,由武汉三镇,武昌、汉口和汉阳三座城市合并而成,为啥三镇在古代没能在同一行政区之内?

武汉成为民国五大城市是哪一年(为啥在古代武汉三镇)(1)

武昌黄鹤楼

“划江而治”是我国自古以来行政区域界线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是由“山川形便”原则派生出来的。按照这一原则,大江大河流域的行政区往往以干流为分界线,这在长江中下游区域最为明显,且源远流长。

早在战国时期,弱小的越国凭借江阔水深,成功抵御了强大的楚国的入侵,牢牢地控制了今日九江以下的长江干流以南地区。一次,拉开了长江流域历史上最早的隔江对峙时期。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实行郡县制,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分属黔中、南郡、九江、衡山等诸郡,但依然延续了划江而治。直到今天鄂城区、黄州区,黄梅县、九江市等都属于两市夹江的格局。

武汉成为民国五大城市是哪一年(为啥在古代武汉三镇)(2)

九江长江大桥,江西和湖北隔江相望

古代行政区划采取“划江而治”的方式是非常明智的,当时没有轮船,没有现代桥梁,大江大河是天堑,易守难攻,天险作用非常明显。南京之所以能多次成为都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江南京段江面宽阔,来自北方的敌人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且燕子矶等山岭峭立于大江南岸,江北的军队无法在此处登陆。

所以古代以大江大河为分界线带有军事防区的性质。除此之外,古代是农业社会,降水不均匀的时节,水资源匮乏之时,以河川为界划分行政区,有利于各行政区共享水利。再者,在航运不发达的年代,渡江很困难,若将大江两岸划分为统一行政区,管理难度会非常大。可见抢夺军事要地、追求经济利益和行政管理方便是古代“划江而治”形成的主要成因。

武汉三镇在古代分属三个不同的政区也是上述因素的考量,但是明代之后,随着汉口的兴起,壮大。尤其是晚清汉口开埠之后,其经济实力跃升三镇第一,人口体量也是远远超过武昌和汉阳,三镇的经济联系、人员往来、信息流通越来越紧密,不可避免地发展为同一座城市。

武汉成为民国五大城市是哪一年(为啥在古代武汉三镇)(3)

汉口、武昌隔江相望

随着近代轮船技术的发展,武汉三镇间开设了多条轮渡线路,为三镇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另外,建国之后多条长江大桥的修建,使得长江不再是阻隔,“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三镇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走进了崭新的时代。

鄂州的鄂城区和黄冈的黄州区也是隔江发展,但是由于经济联系并不紧密,在近代并没有发展为同一座城市。就未来而言,跨江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阻挡的浪潮,你赞同这一看法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