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9年广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市生态环境局16日公布的今年1~3月全市空气质量状况显示,我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4.4%,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标80天,同比增加14天;达标天数比例88.9%,同比增加15.6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0%。

广州空气质量实时排名(广州空气质量第一季度成绩单)(1)

前3个月空气达标天数80天

2019年1~3月,我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4.4%,空气质量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标80天,同比增加14天;达标天数比例88.9%,同比增加15.6个百分点。

六项污染物浓度除了臭氧和一氧化碳外,其余均同比下降。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6%;PM10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8%;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0%;臭氧浓度为1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一氧化碳浓度为1.7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4%。

从全市11个区来看,2019年1~3月,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从化、增城、花都区空气质量较好;荔湾、越秀、海珠区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与去年同比,各区综合指数均下降,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其中黄埔、花都、越秀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

广州空气质量实时排名(广州空气质量第一季度成绩单)(2)

PM2.5方面,各区浓度在22~40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去年同比,各区浓度均下降,其中越秀、花都区降幅较大。PM10方面,各区浓度在38~61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去年同比,除南沙区持平外,其余各区浓度均下降,其中花都、黄埔区降幅较大。二氧化氮方面,各区浓度在19~56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去年同比,各区浓度均下降,其中黄埔、花都区降幅较大。臭氧方面,各区浓度在101~134微克/立方米之间,与去年同比,荔湾区升幅较大,南沙、从化区降幅较大。

淘汰高污染锅炉,治理超标排放柴油车

近年来,广州持续加大力度打赢蓝天保卫战。从今年前3个月的监测数据看,颗粒物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而臭氧和二氧化氮成为影响广州空气质量最主要因素。根据此前制定的目前,今年广州PM2.5平均浓度要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氮进一步下降,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为此,多项治理工程将进行。落实《广州市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煤炭消费量约减少95万吨。完成20蒸吨/小时以上、65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开展全市生物质锅炉全覆盖执法检查。

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落实《广州市柴油货车污染防治作战方案2018~2020年》,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落实《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建设登记管理系统,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监管。加强船舶燃油抽检,抽检船舶燃油不低于1000艘次。

广州空气质量实时排名(广州空气质量第一季度成绩单)(3)

此外,将强化扬尘污染控制。压实监管责任,定期召开扬尘污染联席会议,通过巡查、督查、约谈等,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监管职责;用好管好扬尘监管APP,督促完成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工程扬尘在线监测设备联网建设。

同时强化污染天气应对。修订《广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统一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建立完善应急减排措施和清单,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强化轻度以上污染联动措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杜娟

图:资料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庄小龙、陈忧子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陈雅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