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来自老舍的《茶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舍茶馆的真实感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舍茶馆的真实感受(带你走进老舍笔下的裕泰茶馆)

老舍茶馆的真实感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来自老舍的《茶馆》。

《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原著是三幕剧的话剧,分别是清末戊戌失败后、民初以及抗战胜利后,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其中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一生都在左右逢源、各方照顾、“改良”了一辈子,例如: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其中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秦二爷),裕泰茶馆的房东,北京的财主。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变卖家产,一心一意兴办工厂以求富国裕民。然而,他含辛茹苦奔波一生,到头来却一事无成;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对清朝的腐败是不满的,只因说“大清国要完”就被投进监狱一年多。出狱后,参加了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后来,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卖菜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宋恩子、吴祥子、二德子等暗示社会丑恶,并且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电影版于1974.10.19香港上映,由于是之、郑榕、蓝天野主演,深刻地写出了王利发等人的真实命运。片中京味儿很浓,有地道的北京白话,生活气息也很浓厚。剧终,茶馆人去楼空,王掌柜自缢身亡,其实对于早就风烛残年的茶馆来说,这个结局并不意外,茶馆在艰难中挣扎着摸索着,使出了浑身解数却还是止不住衰亡的势头。纵观茶馆从兴到衰的过程,离不开一个字,“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