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上面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叫《题临安邸》,作者南宋林升,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描写南宋统治者腐朽堕落,不思进取的情景,以及作者忧愤的心情。

其实,这首诗背后还有无数南宋仁人志士的血泪,今天我们就聊聊这首诗,以及它代表的那个时代。

南宋四大家的诗歌特征(南宋诗人写了一首经典诗歌)(1)

北宋灭亡,皇帝被俘,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国耻,被那个时代的仁人志士所铭记感怀。李纲、宗泽、王彦、韩世忠、岳飞、辛弃疾等一大批坚持抗金的人物,活跃在各个战场,他们浴血奋战,心中所想皆是“过河”,皆是“臣子恨,何时灭”。

然而,南宋政府却在和战之间摇摆不定,宋高宗本身就不是一个坚定的抗金人物,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更是日益嚣张。

南宋四大家的诗歌特征(南宋诗人写了一首经典诗歌)(2)

事实上,早在北宋末年,宋朝政府内部就分为主和派和主战派。

主战派如李纲等人曾组织保卫战,一度挽救了北宋王朝。但是主和派逐渐成为主流,他们排挤打击主战派,李纲等人一度被贬职。

结果北宋最终被灭,面对贪得无厌步步紧逼的金兵,即位称帝的宋高宗赵构被迫迎战。

南宋初年是主战派的黄金时代,因为形势所迫,不打也要打,赵构为了皇帝为了活命,全力支持抗金活动。

韩世忠、岳飞、吴玠、刘錡等抗金名将就是在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

南宋四大家的诗歌特征(南宋诗人写了一首经典诗歌)(3)

然而,随着形势发展,抗金武装逐渐壮大,以岳家军为首的主战派将战场扩展到中原西北,再进一步就能收复北方,彻底赶走金兵。

这个时候赵构态度变了,金兵已经无法再威胁他的生命安全,敌人被打怕了,有了和谈的意思。

于是赵构厚颜无耻的命令投降派头目秦桧,与金国暗中媾和。

最后和谈成功,岳飞成为牺牲品,被冤杀,韩世忠刘錡等抗金名将被解除兵权。

大功告成后,宋高宗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皇帝生活了。

南宋四大家的诗歌特征(南宋诗人写了一首经典诗歌)(4)

正是南宋高层这种卑躬屈膝,得过且过,腐朽堕落的态度,导致整个南宋风气奢靡猥琐,毫无汉唐的雄风气象。

林升在南宋都城临安,看到达官显贵每日贪婪享乐,不思进取,于是愤怒的写下了开篇那首诗《题临安邸》。

当时已经是宋孝宗时代,宋高宗秦桧等人皆已死去,但是整个南宋仍然没人站出来挥师北伐,收复故国。那些掌权者只在乎自己手中的权力,谁又在乎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呢?所谓“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句道破那个时代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