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黄慕秋
突然发现,易中天的《品三国》成了儿子的睡前读物。儿子喜欢历史,从最初的《三国演义》,与历史有关的各种故事、策略手游,再到后来的《明朝那些事儿》,现在的《品三国》,他都能够乐在其中。看他一副深深着迷的样子,我忍不住问他,最喜欢三国里面哪个人物?他头也不抬地说:“没有最喜欢,各有各的厉害吧。”
这回答令我刮目相看。忆回自己儿时,因书本的熏陶,有了一些偏爱不已的三国人物。为了模仿,总要跟堂哥抢奶奶家的羽毛扇,抢到的人便一手摇扇,一手捋着假想中的胡子,踱着方步,仿佛自己已化身为满腹经纶、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那股天真烂漫、玩不厌的劲儿,使得我俩常常为了一把羽毛扇争得鸡飞狗跳,奶奶只好再去买一把来平息这种“战火”,然而,“战火”又在谁拿新羽毛扇谁用旧扇之间熊熊燃烧起来……
说起羽毛扇,算来也该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杖扇新录》中有记录:“相传禽羽枯,则易散,惟浙江湖郡骆驼桥下之水,上承苕霅,慓急厚重,浣羽其下,则久黏不枯,光滑如缎,故鹅羽都产湖郡。即他处羽扇,亦必先浣羽于湖而后制之。”由此可知,最享有盛誉的当属湖州的羽毛扇了。
记忆中的童年,似乎家家都不缺羽毛扇。每当暑假,黄昏时分在阳台纳凉,不论我傻呆呆凝视着火烧云神游,还是专心致志埋首在半个西瓜中大快朵颐,母亲都会摇着一把全圆形的羽毛扇替我驱赶“嗡嗡嗡”的蚊子大军,扇出的风凉爽却格外柔和。
那时的全圆形羽毛扇会在扇面中间将羽毛的梗聚拢固定,于扇柄两侧形成左右对称的结,我喜欢将这两个结想象成两只小手,用双手轻轻捏着它们,有节奏地左右摇晃着,喊母亲:“妈,看呀,我跟扇子跳舞咧。”换来母亲一句嗔骂:“幼稚鬼!”如今,我尝试了各种搜索渠道,见过诸葛扇、桃形扇、半月扇、绒折扇等,可惜再也没见过那类有“两只小手”的全圆形羽毛扇了。
随着时光流逝,羽毛扇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曾经红红火火的湖州羽毛扇厂也不可避免地被遗忘了。能再一睹羽毛扇风情之地,除了影视剧和舞台表演中,也就剩传统工艺品展出时了。
正感叹着老物件都渐渐变成历史,母亲从层层叠叠的衣柜深处摸出一把诸葛扇和一把染成玫红色的儿童羽毛扇,是12年前,她为我儿子准备的。在春夏过渡的季节,用羽毛扇给婴幼儿扇出徐徐轻风是非常惬意舒适的。
儿子听到诸葛扇是给小时候的他买的,立刻取过去,边扇着风,边来回踱着,像极了我小时候的模样。我问他:“记不记得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我也是稍大一些之后,读了《赤壁怀古》才恍然大悟,儿时和堂哥争抢羽毛扇所扮演的“羽扇纶巾”的诸葛亮,最初应是指娶了小乔的周瑜。
迟疑几秒又问儿子:“羽扇纶巾,周瑜或者诸葛亮,你喜欢哪个?”
儿子沉吟片刻:“你非要问我的话,那应该是鬼才郭嘉吧。”
答非所问,我竟也无力反驳,这大抵便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见仁见智吧。毕竟他有他所热爱的,我有我所执念的,就如同我仍然最爱诸葛亮,不是拿他跟周瑜较量的结果,而是因为这里面有我所怀念的那个儿时摇羽扇、捋胡子、踱方步的自己啊!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7月上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