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别人。

自勉和自省(谁还不是只猴儿呢)(1)

神对一只猴子说:“可怜的猴子,你在猴王争霸中被打败,我要将你点化成人。” 猴子很感激。

神问:“成人后你第一件事是想干什么?”

猴子说:“拿一杆枪打死现在的猴王,夺回王位,所有母猴都归我。”

人和动物的区别往往就在脖子以上的部分,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也是脖子以上的部分。有些人你可以给他更高级的职位,却给不了他更高级的思想。特别是互联网高科技发展至今,我们很多脖子以下的地方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在全新的商业模式的催生下,互联网的裂变速度愈发惊人。但你会发现,很多年轻人赚到钱之后都是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根基,他的底蕴,他的格局,他的意识都太快了,他驾驭不了。

思维定势决定了人性的悲哀。所谓的捷径,看起来很美好,但基础不牢,倒起来也是很快的。

自勉和自省(谁还不是只猴儿呢)(2)

一只猴子,肚子被树枝划伤后流了很多血,于是,它一见到其它的猴子就扒开伤口说:“你看我的伤口,好痛。”每只见过它伤口的猴子都会安慰它,并告诉它不同的治疗方法。

可是,它既没有采取任何意见,也没有处理伤口,只是继续给朋友们看自己的伤口,继续听取各种安慰和意见,直到最后感染至死。

一只老猴子说:“它是自己把自己弄死的。”

就像鲁迅笔下那位命运多舛的祥林嫂,深陷丧子之痛的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久而久之,她把别人的同情当作了一种依赖,寻求同样为人父母的安慰,借此舒缓内心的痛悔。最后,沦为了一位喋喋不休地向人诉说自己不幸的女人,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当过于把自己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当个事儿,习惯性地分享给身边的人听,以为可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感动自己的同时,还能感动他人、博取同情,其实本质上是毫无意义的。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当幸福来敲门》里,徐本禹说过一句话:“你穷,别人会同情你,但你一直穷,别人不会一直同情你。”

自勉和自省(谁还不是只猴儿呢)(3)

一棵大树上爬满了猴子,往上看,全是红屁股;往下看,全是笑脸;往左右看,全是耳目。

有个群友发了一个视频,说是把他笑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了,让大家也见识一下。评论区显示的基本上都是在骂作者的话语,但播放量很大。其实,作者不是沙雕,而是很清楚网友需要什么。反而是骂他的那些人,以为自己是耍猴的,没想到却被猴耍了。

很多人在直播间卖货,人数就几十个人,但是一直都有出单;也有很多人的直播间有上千个人,但是一单也没出。一个是看你卖东西我就想买点儿,一个是看猴儿自导自演一场戏。试问,哪一个更有“内涵”呢?

反观现代的名利场,即使是红屁股,也要学会夹着尾巴为人处事,因为做糖不甜做醋可酸的人大有人在。为了看到更多的笑脸和更少的屁股,抱紧树杆,拼命往上攀爬。

人世间,有多少精明的猴子在这颗树上拥挤着向上攀爬?终老其身,也未必能成为山中大王。最终还是荣归故里,去掉藤蔓的羁绊和缠绕,从树上下来,回归到爬树的起点。

自勉和自省(谁还不是只猴儿呢)(4)

#2021生机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