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美国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这种核武器,从而加速了日本投降。结果是,美国主导了日本向盟军的投降,实现了进占日本的宿愿。美国以向日本投掷核武器这一战术性的动作,实现了日本向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投降这一战略目的。人们认为,这种对核武器的运用开启了以“战术动作”行“战略威慑”之效的新途径。

韩旭东美国(以战术动作行战略威慑之效成大势)(1)

二战后,核武器之所以发挥出战略威慑之效,其原因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破坏杀伤效果是人类社会军事发展史威力最大的,任何一种其它武器与之无法相比;二是展开全球争霸的美国与苏联都有能力使用这种武器毁灭对手,任何一方都不敢首先使用这种武器;三是美苏两国都想维护二战中既得的利益,同时尽可能蚕食对手的利益,双方都不敢进入直接战争状态;四是美苏双方既有战略威慑的能力,又有战略威慑的企图,从而可以实现战略威慑之效;五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是在核威慑下展开的军事博弈,核威慑确实被运用,并发挥出了预期的效果。

美国向日本投放核武器,这是一种战术性的动作,其产生的即时效果却是日本停止了抵抗,取得了向美国投降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结果;长远效果是其具有的战略威慑性一直保持着势头,至今仍然如此。说核武器开启了战略威慑之门,准确地讲应该是,核武器开启了战术动作取得战略威慑之效这种新的军事博弈方式。当今,这种博弈方式正在军事领域运用,并成为倍受重视的一种博弈方式。

首先,拥有了以战术动作取得战略威慑之效的手段。核武器能够以战术动作产生战略威慑之效,这是人所共知的。由于核武器是不敢轻易使用的一种武器,人们开始寻找其它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武器不断出现,如电磁脉冲弹、中子弹、集束炸弹、“网络炸弹”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产生以战术动作达到战略威慑之效的目的。并且,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手段越来越多。甚至,美国在海湾战争以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使用的常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也不断取得这种效果。正是因为能够以战术动作达到战略威慑之效的手段不断增多,运用这种手段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速发展,达到这种效果的手段还会增多。

其次,拥有了以战术动作取得战略威慑之效的军事理论。人们都知道,战争是对抗双方之间的军事较量。这种较量主要围绕着双方的军队展开厮杀,以消灭对方军队为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厮杀附加的条件越来越多。如美国的“五环”打击理论主张,在战争中打击目标的顺序是:一是敌方国家领导人及其与外界联系的指挥控制系统;二是国家正常运转所需的各种设施,如石油、电力等;三是战略性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港口等;四是民众;五是军队。从这个顺序上看,美国在战争中打击的对象主要是支撑战争的社会基础。这与美国向日本投放核武器打击日本支撑战争的社会基础来加速日本投降如出一辙。同样,美国提出的“斩首”作战理论也是如此,通过打击敌对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实现其战争的目的。这种追求以战术动作实现战略威慑效果的理论出现,更进一步使这种打击样式趋于向常态化方向发展。

再次,不断出现以战术动作取得战略威慑之效的战例。自海湾战争以来,某些国家不断在对外用兵中使用以战术动作达到战略威慑之效这种手段。如美国在海湾战争准备期间,给伊拉克为防空系统引进的打印机中植入病毒,战争开始后这种病毒发作,造成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地区防空体系瘫痪,极大地弱化了伊拉克军队打赢战争的心理。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适时地使用无人机发射导弹,打击集会中的恐怖组织头目,其目的也是想实现以战术动作取得战略威慑之效,给恐怖组织从心理上造成重创。同样,俄罗斯在车臣的“反恐”战争中,对恐怖分子首领杜达耶夫的打击也属于此类。美俄在叙利亚空袭行动中,也在不断地寻找恐怖分子和极端组织头目进行打击,达到遏制其恐怖行动的目的。

最后,以战术动作取得战略威慑之效是战争时代发展的一种表现。自原始社会末期出现战争以来,战争的目的是获得利益、维护利益。随着时代文明的发展,获得利益和维护利益的手段和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某种改变。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实现获得利益和维护利益这一目的不再仅仅是通过战争,还可以通过战略威慑来实现。通过战略威慑来实现获得利益和维护利益,渐成一种趋势。通过战术动作实现战略威慑效果,是人们看好的一种选择。这种用兵手法,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运用创新,使军队满足这种新要求,是军队建设者应该重视的大问题。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韩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