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

唐玄宗天宝四载(745),结束了长安仕途经历后的李白,在由东鲁南下吴越之际,写下了这一首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时候他离开长安已有两三年,渐渐在暴风雨后趋于平静。他梦游天姥,既是梦游神仙世界,也是梦游大自然山水,这才是他想要的自由自在的人生。他虽然并未放弃建功立业的梦想,却再也不想丧失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再也不想曳裾王门,弹剑作歌,再也不想“摧眉折腰事权贵”了。可以说,这首诗并不只是因为做了一个好梦就挥笔写下的偶作,而是心灵渐趋平静后的精心结撰之作。

读李白诗文,如果从思想文化上去探究,总让我们眼花缭乱。就大一统王朝来说,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最开放的时代,李白又是这个时代在思想文化上最多样也最复杂的人物。道家、儒家、佛家、纵横家、法家、墨家,各种学说都吸引着他,英雄气魄、名士风流、求仙访道、坐禅修行、仗剑行侠,各种人生都诱惑着他。你也许会觉得他的人生态度未免太矛盾了,但在他那里,几乎就是一派和谐。而且,在他眼里并没有绝对神圣、绝对不可侵犯的,因此他无所拘泥,无所羁勒。他并不遵循逻辑推理去尊崇某种思想,常常很随意,很感性,有些像现代人的“跟着感觉走”。但有两点,他是很执着的:一个是建功立业,一个是道教信仰。

当年他隐居在安陆寿山上,曾经给他的朋友写信说,把丹书秘籍卷起来,把瑶瑟装在匣子里,申张管仲、晏婴的王霸学说,谋划帝王的统治之术,竭尽智能,愿为天子辅助,使天下安定,神州统一。等到为君王谋成大业,光宗耀祖的事也做完了,然后像范蠡、张良一样,泛舟于五湖,隐居在沧洲。在李白那里,兼济天下与独善一身,隐居高卧与修道成仙,修道成仙与建功立业,建功立业与归隐五湖,全都没什么矛盾,只是在修道成仙与建功立业之间要做选择,他还是选择了建功立业。三十岁时他到长安求取功名,又奔走四方。四十二岁时终于等到天子征召,再次入京。但不到两年,就在权贵的谗言和排挤下被迫离开长安。经历了这次大起大落,他对玄宗和他的朝廷都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并未放弃建立功名的热望,却不由得又拿起了丹书秘籍。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由于道教已衰落了数百年之久,今天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像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也会炼丹服药,想做神仙。人是环境的产物。唐代是道教最兴盛的时代,今天人们所熟悉的许多唐代人物,从唐太宗、唐玄宗到韩愈、元稹等,都很迷恋道教。李白不仅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而且,他的故乡蜀中是道教发源地之一,道教文化尤其发达,他少年时代常登的几座山就是道教圣地。

不过,李白想做神仙,并不是绝对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也并非只是炼丹服药,访道成仙。道教信仰给予他的,更多的是摆脱尘世的慰藉和精神自由的向往。道教奉老子为始祖,并以老子思想为理论根据。老子姓李名耳,李唐王朝又把老子奉为始祖,把庄子、列子和文子列为真人,四子的学说也被列为道教经典。如此一来,宗教的“道”和哲学的“道”就越发难解难分了。李白迷恋的道教,其实就包含着老庄思想。简单来说,至少有两个方面:

其一,对天地自然的崇尚。老子说“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老庄对自然的崇尚借由道教的信仰,让唐代诗人对大自然有更多更深的迷恋。唐代盛行山水诗,李白的纵情山水以及山水诗创作都与老庄思想颇有关系。

其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老子、庄子都反对礼教对人的束缚,提倡人性的率真。庄子《逍遥游》所追求的,其实就是顺乎自然,逍遥自在,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绝对自由。李白年轻时拜见司马承祯,得到夸赞和激励,兴奋之余写下《大鹏赋》。这篇赋并不是对道教理论的有感而发,也不是庄子所说的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的“逍遥游”。虽然在精神上与《逍遥游》是相通的,但主要是从《逍遥游》中拈出大鹏鸟大加发挥,表达自己超越尘世、睥睨凡俗、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正是这样一种人生态度,让李白很看重做人的自尊和独立,截然有别于唯唯诺诺的众生,而与权贵社会格格不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最后两句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是梦游天姥的山水,也是梦游天姥的仙境。在唐代,道教名山被视为神仙所居的洞天福地。这首诗主要写梦境,梦境里有幻境,有仙境,迷离恍惚,千变万化,篇幅也比较长,但结构上可以明显分作梦前、梦中、梦醒。“梦中”又可分作梦游山水、梦入幻境和梦入仙境。由此,我们就把这首诗分作五个部分来看。先看第一部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如果一开头就出现了梦境,跑出来神仙,容易显得突兀,所以诗人以这八句渐入梦境。“瀛洲”是传说中海上三仙山之一,诗人先从仙山写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海上来客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再以一个对仗句,就把天姥山带进来了。“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越地的人说起天姥山,云霞明灭,时隐时现,或可一睹。以传说中的仙山烘托天姥山,以仙山的不可求反衬天姥的或可一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然后,又以人所共知的五岳,以及天姥山附近的赤城山、天台山,再次陪衬天姥山。“天姥”四句说,天姥山连接着天空横空出世,山势超过了五岳,掩盖了赤城。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却好像拜倒在东南一隅。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

第二部分开始进入梦境,梦游天姥山。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诗中的“吴越”“镜湖”和“剡溪”,都是李白年轻时很向往并已游历过的地方。“谢公”是李白喜爱的南朝诗人谢灵运,“谢公屐”是谢灵运为登山所做的特制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李白二十四岁时辞亲远游,一离开巴蜀,就写下“自爱名山入剡中”的诗句。剡中指剡县一带,剡溪和天姥山都在剡县。二十六岁那年,李白遨游剡溪,现在他四十六岁了,因为怀恋而更加向往。这也是他“梦游天姥”的原因之一吧!

李白年轻时的吴越之游,那时出现在他笔下的“吴越”“镜湖”和“剡溪”,多是美丽山水和吴越女子。现在他写的是梦游,这些地方就完全是梦境色彩了。“我欲”以下四句,从镜湖到剡溪,再到谢公宿处,光影交错,迷离恍惚,亦真亦幻。大意是说,越人所言诱使我一梦到了吴越,夜里飞渡镜湖,明月把我的影子投在湖面上,又一路伴随我到了剡溪。谢公下榻的地方如今还在,可是人已远去,只有清澈的湖水荡漾着,猿声凄清。

行文至此,虽然已进入梦中,却还没有上天姥山,还在人间。谢公已去,物是人非,猿声悲凉。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

再往下写,开始登天姥山,梦中的一切越来越虚幻神奇。“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穿上谢公当年特制的木屐,攀登直上青云的山路。半山腰上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这是从人间走向仙界,先听到天鸡的鸣叫。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桃树绵延三千里,树上卧着天鸡。每当初升的太阳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都跟着叫。

写到这里,半是人间,半是仙界。其后又是两句妙笔:“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千岩万转,道路无法确定,疲倦中靠着岩石,却依旧迷恋着奇花,不觉中天色向晚。梦中的诗人迷失在千岩万转中,且被奇花所惑,夜幕就要降临了。紧接着,幻境出现了。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熊咆龙吟”以下八句惊心动魄。熊在咆哮,龙在吼叫,震动了山泉,让深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啊,像要下雨;微波荡漾啊,水雾升腾。电闪雷鸣,山峦崩塌,仙府洞门,轰然裂开。诗人把这梦幻之境,写得多么神秘莫测,又多么有声有色。

熊咆龙吟,电闪雷鸣,山崩石裂,石门洞开,这才真正进入了神仙洞府。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好一个神仙洞府啊!深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楼台。以彩虹做衣裳啊以清风为马,云中的神仙们纷纷降临。老虎弹奏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们啊成群结队,密密麻麻。这是李白笔下的仙境,注入了李白的生气与活力。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往往高处不胜寒,是祥和的,静谧的,冷清的;李白笔下的神仙世界却是壮观的,热烈的,喧闹的,很像是迪斯尼动画世界的盛大场面。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

仙境出来了,梦境到了高潮,然而,最美的梦总是难以久留,梦中的神仙世界更是不可多得。诗人写到高潮,又戛然而止。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梦醒后的喟叹,也是诗人在告别东鲁诸友时特别要说的话。诗人说,忽然魂惊魄动,我恍然惊起,长声叹息。醒来时只剩下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的景象全都烟霞般消散。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啊,古来万事都像东流之水一去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山中,等到远行时骑上它遍访名山。怎么能够摧眉折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喜笑颜开!

诗人的这些话并非随意发出的感慨,在被权贵排挤出朝廷又经过两三年的痛定思痛后,他不得不面对梦醒后冷酷的现实,不得不思考自己将来该去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无异于暗示了几年前奉召入京、名动长安,也不过是一场梦幻。“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抒怀,其实就是表达自己遨游山水,寻求精神自由的愿望。世事变化无常,将来亦未可知,但最重要的是不再屈从那些王公大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离别诗句经典语录李白(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

这首诗借写梦境和仙境,愈写愈奇,千变万化,但章法严谨,一步步进入高潮,然后又在高潮处陡然梦醒,神仙世界倏忽消失,既而发出梦醒后的感慨。诗题虽然点出“吟留别”,却几乎没有写离情别意,与其说是写给东鲁诸友的离别之作,不如说是写给所有朋友的人生告白。

#夏日生活打卡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