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母亲节的灵魂感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母亲节的灵魂感悟(母亲节岁月荏苒)

母亲节的灵魂感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母亲节。母亲属牛,今年86岁了,她一辈子与世无争,勤勤恳恳,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很不容易。

她刚会挪步就遭遇日军侵略,跟着大人跑反;

童年开始帮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带着三舅、五姨,还要给下湖的家里人烧火做饭;

少年没读书,干着和大人一样的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挨饿;

十八九岁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去刘山闸等地扒大河、出大力;

因为成分,嫁到我们家也没享福,40岁之前被重男轻女的祖奶奶冷嘲热讽,干活最多,挨骂也最多;

40岁分家分田之后,她一心扑在田地里苦熬岁月,汗滴禾下土,为我们姐弟辛苦付出,操持家务之余,还帮着带孙辈;

60岁后,因为种种压力袭来,又被精神疾病折磨,一直在康复之中,幸好在姐姐们的照顾下,逐渐转好,现在身体挺好,耳聪目明,胃口也好。

我现在最希望老人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看着我们一大家子一年年开枝散叶,合家如意。

在母亲面前,我觉得自己始终没有长大,还像小时候蹲在鏊子边,求母亲给我烙个鸡蛋煎饼。母亲总念着我的乳名说,“**,我以后老了,想吃糖糕、油条了,你能给我买么?”

我总是响亮地说,“能!

可叹时光一去不回,仍记得几则当年母亲生活的片段........

1.母亲的感恩:四五岁,跟母亲去大高庄走亲戚,十八里路,走到半路,口渴难耐,那时还没有塑料瓶可以带水。母亲忍得了,我忍不了,哇哇的作,不愿再挪步,母亲只好硬着头皮到大宋庄讨水喝,遇到好心人,给了几瓢水牛饮之后。

母亲就把背上给姥娘带的礼物分了一点给主家,主家说啥不愿意要,母亲记得这家门,从姥娘家回来,又给她带了几个苹果。如此几次,和那家成了朋友了,每次带着我都会在那歇脚、喝水。

2.母亲的善良:80年代,村里还有一些安徽、河南受灾乞讨的,母亲从来都是好言好语,很舍得,自己吃什么就给人家什么。

馒头、煎饼,她都是个整个、整块的,说用手撕递给人,对上门求告的,不尊重。她说,谁家要不是没办法,也不会上门张一回嘴的。

3.母亲的隐忍:我的祖奶奶就别提了,因为重男轻女,没少给我母亲气受。妯娌之间,母亲也很忍。三婶、四婶、五婶、六婶都是很厉害的角色,吵架一蹦多高,只有我母亲和四婶,脾气好,会忍耐,不参与其他婶子之间的吵架PK,小时候,甚至觉得母亲有些老实过头了。

4.母亲的鞋底:小时候,孩子又多又皮,路也不好,自然就费鞋。阴天下雨,母亲就坐在家里纳鞋底,先戴着顶针子,用大头针透个眼、再用小针穿线而过,稍不注意,就会戳到自己的手,她的双手,密密麻麻都贴了很多膏药,都是纳鞋底时无意中弄破的伤口。

5.母亲的早起:分田到户后,为了一亩地多打点粮食,母亲起早贪黑的在地里干活,家里没钱买化肥,她天不明,就背着粪箕子拾粪,沿着东大路有时要走好远(那儿有骡马大车经过),回来后,放下粪箕子,接着烧锅做饭,我躺在床上,听到拉风箱的声音,就知道母亲拾粪回来了。

6.母亲的乐于助人:小时农村,农忙时没有机器,都是靠亲邻之间的互助合作,完成割麦、插秧、收稻、收玉米、摘棉花等农活,尤其是打谷场的脱粒-堆垛等大型劳动,必须多人衔接,按照工序协作,一个萝卜一个钉,再累也得撑下来。

母亲通常在最忙、最累的岗位,干的时间最长,别人歇息,她还坚持,有时一干就是一夜,而且我们家的农活,总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有时也有不满,问我们出力最多、出人最多,为什么要最后一个堆垛?

母亲总是笑笑说,“谁让咱们家是老大呢?老大就得吃亏。咱多干点,你几个叔叔婶子,就少干点,谁跟谁啊,都是一家人。”

7.........

岁月荏苒,一去不回,母亲满头乌发,已经雪色茫茫,曾经的健步如飞,如今已是步履蹒跚,垂垂老去的佝偻身影,令人看了心酸。

可叹时光留不住,只有母爱仍在我们的心间徘徊、激荡。

今天置顶的,是今年春节期间的一篇花了三天写成的母亲的纪传体散文,内容1万多字,饱含我对母亲的深情,几次潸然泪下,很多朋友没有耐心读完,有点遗憾,今天母亲节,再重读一遍,感谢我的母亲。

祝愿86岁的老母亲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