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在嵊州市越剧团,有好几位“越二代”追逐着父母亲的脚步,踏上了漫漫的越剧征程。嵊越的老牌司鼓周明老师和青年司鼓周帆父子就是其中的一例。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1)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2)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3)

周明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奏员,知名司鼓,在浙江省和绍兴市戏剧节展演活动中屡屡斩获司鼓奖。许多同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说,周老师总能给人以“神妙算指挥定大将威风”之感,每次见有周老师坐镇乐池,自己的心也就安定下来了。而他与越剧的缘分,还要从四十年前说起。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而来,越剧事业百废待兴,15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越剧之家举办的艺训班。当时,越剧事业在经受了重挫之后刚刚开始复苏,出于尽快培养越剧事业接班人的考虑,艺训班课程安排得很紧,老师们对学员的要求也十分严苛。

周明老师说,他依然记得在那数九寒天的雪夜里,凌晨三点就被老师喊起来练功,刺骨的寒冷让他四肢麻木,手不能握,他也是在那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一番成绩来。“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这批艺训班的学员在半年后就学成出师了,分流到各处,为当时正面临人才断层困扰的各地剧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周明老师则在江西九江越剧团历练了整整五年,1984年回到故乡后进入嵊越工作至今,一把中胡拉了几十年,一副鼓板也敲了几十年。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4)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5)

周帆也在父亲的影响下,耳濡目染,从小就对越剧及其伴奏音乐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他7岁时就跟随父亲学习鼓板,在的笃声中开启了他的越剧音乐入门篇。那时候的他虽然年幼,但是很有恒心,每天都会花上一个小时来学敲鼓板和学唱越剧名段。刚升入小学的周帆,就代表自己所在的剡山小学参加了市里的越剧比赛,获得了很好的名次。他说,记得当时唱的是范派名段《唱支山歌给党听》和父亲创作的《马寅初进城》,他在台上表现得十分自如,这都得益于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在嵊越团部陪着自己做了很多练习。后来,他又代表学校陆续参加了多次学生文艺汇报演出和相关比赛。

那时,周帆还向父亲的同事们学习了多种乐器,周平老师为他打下了钢琴基础,黄闻羔老师则教他学习二胡,他也由此对音乐爱之弥深。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周帆考入了艺校,开启了他的“晋级修炼”。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嵊越,成为了一名演奏员。别看他是一名90后,进团至今,他在越剧战线上已经奋斗了近12个年头了,还曾荣获绍兴市青年演奏员基本功大赛金奖、绍兴市戏剧节优秀伴奏奖等荣誉。坚实的幼功,父亲的鞭策,加上自己的努力,他的业务水平日益精进,指挥才能日益突显,俨然已成为同辈司鼓当中的佼佼者。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6)

当说到司鼓的素养问题时,父子俩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舞台节奏和全局观。在导演离组之后,司鼓就成了演出过程中舞台节奏把握的第一人,可谓责任重大。一出大戏,从排定的那一刻起,每场演出的实际时长之间的时间差不能超过1分钟,否则该场演出就是失败的,而这主要依靠司鼓对舞台节奏的掌控来实现。因而司鼓必须熟悉乐队中所有乐器的性能,在演出过程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时刻关注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节奏,又要时刻关注乐队成员的演奏节奏,掌控全局,并通过鼓板发出正确的指令讯号。

周帆说,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相比于其他行业虽也有自己的辛酸,却也享受到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周明老师则对儿子的选择表示欣慰,他说自己现在很享受和儿子一起演出的过程,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承和弘扬越剧事业中来,让越剧之火越燃越旺!

嵊州越剧团全体人员名单(嵊州越剧团越二代)(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