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金榜提名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日。在历史文献中留出名字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这些人全是在苦学以后,才一举天下知,变成那时候科举考试上的领头羊。

古代状元是什么官位(古代中了状元一般封什么官-状元最高的官职是什么)(1)

科举制度也是古代人当官的最佳途径。现如今大家从影视制作戏剧中见到秀才高中状元,觉得这些人受到皇帝钦点,马上就功成名就,趾高气昂了。但实际情况,“状元”的官称是有要求的,并且官职也比小说、戏剧中所说的低得多。

自隋朝开创科举考试至今,从庶人老百姓到达官贵人,无一不坚定地觉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的直接功利性目的便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学而优则仕”变成永恒不变的读书人的奋斗之途。因此,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登上朝堂,为的就是光宗耀祖。

古代状元是什么官位(古代中了状元一般封什么官-状元最高的官职是什么)(2)

状元同榜,不但是天下读书人的一生追求完美,并且在老百姓心中中也具备“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极大荣誉。

殿试科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科举中最后一次考试。最开始的殿试出現于武则天时期,在宋太祖赵匡胤阶段做为制度宣布建立出来。宋初,科举考试只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各州的取解,第二个层次是礼部的会试。赵匡胤首开先例——“天子策于廷”,要是学生在殿试同榜就可以直接授官。

殊不知古时候状元并不是官称,因此沒有品级。当上状元可以说你取得了一个能够当官员的资格证书,对于当几品官那也要看皇帝如何任用了。在历史上,状元的职位也是不同的,有些直接下放七品县官,有的进入翰林院的人,也有一些给些芝麻小官。

在明清朝之前,状元当官官品都极低,明清两朝其官品有所提高。宋朝是比较注重读书人的,但是状元也只是授签判,大概相当于现在地区的秘书长职位。而明清两代,在太和殿举办进士考試,榜首由皇帝点定,就是状元,次之是榜眼和探花。

这头三名统称“一甲进士”,能够获得“进士出身”名字。仅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马上按照规定封授官称。状元的官全名是“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正宗的芝麻官儿。

科举制度以来,状元做到最高的职位就是正一品的宰相,这位官员就是我们熟知的文天祥。他也是各代文状元中更为知名者,他的浩然之气和忠贞不屈的精神实质一直鼓励着中华儿女。

古代状元是什么官位(古代中了状元一般封什么官-状元最高的官职是什么)(3)

在古代,武举状元一般都是六品兰翎侍卫前锋校、护军校、骁骑校等这种官职。宋之前并沒有“武状元”之设,但是考中以后也仅仅足以发家为军人,起先补左卫长史,之后逐渐升职为边防军名将。

《打金枝》中的郭子仪是历代唯一的武状元宰相。他生活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曾两次担任宰相。尽管郭子仪是各代武状元中战功更为显著者,但他一开始参军才补任左卫长上官职(从九品下)。

尽管古时候高中状元官虽小,但由于翰林院是皇帝的文秘组织,翰林们贴近皇帝,功成名就的机遇多。但是状元古代历史非常少有做到宰相职位的,娶公主也是小说中的桥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