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赤♂酱
其实时间过得很快,我那辆2018 Cube Retion C62已经陪伴我近3年,实际上也一直有更换一辆全新XC软的想法,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或许是几何设定?又或者是规格限制等。不得不说我对于堆砌性能的想法都比较独到,其实在这之前intense Sniper落地的消息实际上在小圈子有悄悄传开,但正式的介绍还是第一次。
名副其实的狙击手
对于XC车架的选择思路,我一直采用几何至上的理念进行挑选,再往下思考其他细节,既然说出这句话,intense Sniper几何自然不是等闲之辈,67.5头管和L码468mmR值符合我的选择定位。
而更深层次的结构方面,购买之前intense声称其优化的专利结构提供了极高的踩踏效率,经过我计算,在34t(牙盘)带32t(飞轮),以及后胆伸展坐姿情况下,反蹲值约180%,相当出众。而且车架最大支持120mm前叉行程,对后期骑行风格改变多了一个选择空间。
SID Ult SL?还有比它更好的选择?
贯彻奥卡姆剃刀原理的SID Ult SL相比上代删除了阻尼调节以及使用了全新的Race Day阻尼,气室空间也进一步优化,而隔壁友商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毕竟科技以换壳为本。实际体验支撑相对上代阻尼表现有所退步,但在工作积极性让人印象深刻。
它真的更快!0011 M3轮组
在几年前总会对那些轻量化的轮组着迷,Extralite又或者Carbon Ti等花鼓,但介于预算问题一直都没下手,直到0011 M3出现。其实这对轮组和小王哥交涉了无数次,还是回到一开始独道的想法,我希望前轮有更宽的横截面,后轮有更低的滚阻,于是这对前27mm/后25mm内宽的利器出现了,在拥有极高内宽的情况下轮组依旧保证在了1230g左右。
传动系统
拥有HG 齿形优化的全新XTR 9100系列飞轮链条,即便是在最恶劣环境中工作依旧可以保证飞轮过渡时减少跳齿的情况,一套变速系统是否变速顺畅这点最为重要,这是我对它义无反顾的原因,即便是目前使用到前几天发布的Gx Axs,也没能激起我更换飞轮链条的想法。
牙盘使用EE wing,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我是金属曲柄的拥护者。
变速系统
Gx Axs是目前下探到4K元价位无线电子变速套件,它的出现加快了整个变速器行业的迭代,同时也意味着SRAM希望使用维度更高的无线电子变速摆脱Shimano在这个行业的“机械制霸”,目前来说使用体验和XX1 Axs无异,进一步的使用体验以及测评还需要更长时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Shimano链条飞轮搭配Gx Axs的做法两个品牌之间会有3毫米左右间距差,无论如何调试总是会有个档位在传动时不顺畅,但变速顺畅度是极佳的。
制动系统
Shimano刹车一直是行业的佼佼者,选择8120的原因是因为TrickStuff难产,不过作为Shimano刹车的老用户轻松驾驭它不在话下。碟片选择的是彦豪TRP新款的碟片,因为TRP这几年的产品相当出众,出于好奇使用了该碟片,而上一对SRAM CLX碟片因铆钉松动换下。
外胎
Bontrager XR3是目前国内市面上能购买到性价比较高2.4宽度的外胎了,前后不同搭配的做法目前很常见,希望后轮有更低的滚阻和前轮有更好的操控性和抓地力,前轮在20psi时能保证有61mm宽度,但我对此还是不满意,希望29mm内宽新车圈能将它撑到63mm,并且保证更大的气室容积能让我更有信心低压,或许可以尝试15psi。
小件
1.车把
市面上的一体把实际上选择还是相当匮乏,抛开国产等品牌以及买不到的Canyon,无非就是Scott Syncros和Gemini Pröpus 当然Gemini是当时在69°头管Cube上使用,目前搭配intense Sniper拖曳距达到了惊人的110mm(2.4外胎情况下),后续可能会更换780mm车把以保证更好操控性。
2. 坐垫
实际上超轻坐垫我用过很多(MCFK→Tune Speed Needle Leather→Becker Carbon MTB→Riesel Design stuhl Sattel stealth)。但是坐垫都逃不出因人而异,所幸找到适合自己的坐垫并没有花太多金钱和时间。
我喜欢窄长鼻坐垫,130mm有助于我在下坡时重心后压,而长鼻在爬坡时对整个臀部支撑又有很大帮助。题外话:这款坐垫并没有想得这么硬,它将碳纤维形变利用得很好。
3. 座管
Darimo T1绳子座管,其实一直想试试就是没找到机会,索性换新车的时候买了,当然Sniper的立管角度还是适合一根升降座管。
这车又能陪伴我好长一段时间,或许3年又或者是5年。至于更加细节的测评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