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后妃众多,要说皇后不嫉妒,心胸宽阔包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有违女性的人性。
作为妃子,是妾,就算再得宠,也得守规矩,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去跟正室争。可惜总有很多嫔妃不懂这个道理,恃宠而娇,以为只要有皇帝的宠爱,皇后算个屁,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
妃嫔取皇后而代之的成功例子不是没有,比如武则天,但是这种成功案例毕竟是小概率事件,看看汉高祖刘邦的戚夫人,就知道宫斗失败的下场有多惨了。
吕雉与刘邦是结发夫妻,吕雉当年没有嫌弃刘邦游手好闲,下嫁给这个大她很多岁的男人,一手操持家中大小家务。但刘邦只顾自己打仗,被项羽打败后,居然还抛下全家妻儿老小跑路了。
可怜的吕雉一个弱女子,落到了项羽手中为人质,在楚营中受尽了委屈。但她坚信她跟随多年的夫君不会抛弃她,一定会来救她。
后来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迎回了发妻。可这个时候吕雉已经因为多年操劳与受委屈,年老色衰。刘邦是接回了她,因为多年的亲情和感恩,封她为后,但是对她却已经不再有夫妻感情了。
而吕雉不在的这段时间,戚夫人却一直陪伴在刘邦身边。这个女人年轻漂亮,能歌善舞,非常受刘邦宠爱。这两个女人聚到了一起,火药味瞬间迸发。
戚夫人知道刘邦不可能抛弃发妻,吕雉回来必定会压自己一头。刘邦虽不再爱她,但敬重她,自己被刘邦宠这么多年,衣食无忧,吕雉肯定会恨她。
但无奈她依然持宠而娇,不懂收敛,认为吕雉在外流落多年,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吕雉也忍了戚夫人很长时间了。无论她怎么折腾,只要她在,尔等始终是妾。
而且她生下了刘邦的嫡长子,不必惧怕一个靠美色侍人的戚夫人。可惜戚夫人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竟然要拿自己的儿子去和太子争储。
夺夫之仇尚可容忍,想夺朝政大权,吕后不可能再容她。
戚夫人整日在刘邦身边吹耳旁风,希望刘邦能封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宠爱戚夫人,也很喜欢刘如意这个儿子,被戚夫人一直挑唆,刘邦想想,也觉得太子刘盈的性格是软弱了些,有些动摇。
刘盈是吕后唯一的儿子,她当然明白一旦刘盈被废,接下来他们母子都会死在戚夫人手里。她可不像戚夫人这种只有美貌没有脑子的愚蠢女人。
戚夫人天真地以为,只要刘邦同意改立刘如意,刘盈一定被废。可惜她错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支持她的,而是都支持刘盈。
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跟着刘邦打天下,从沛县出来,是很了解吕后,也很尊重并认可她的。
甚至连张良都在背后给吕后献计,让她去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邦一看这架势,知道太子刘盈地位已稳,便不再多想。
但他也随即意识到,将来太子登基,吕后掌权后,他这位爱妾定会遭受生命威胁,他太了解吕雉了。于是刘邦赶紧想辙,提前为戚夫人铺路,以便自己走后,她和儿子能活下去。
第一,刘邦告诫戚夫人要尊重吕后,做小伏低,吕后是不会为难她的。但戚夫人表现出了无所畏惧,她把自己的宫殿名改成了鱼藻宫,暗指她和刘邦的感情深厚,并把自己比作刘邦心里的皇后,让吕后更恨她了。
第二,刘邦封了刘如意为赵王,以赵国为封地,让他们母子远离吕后。
第三,刘邦给刘盈留了一封信,嘱咐他以后照顾好戚夫人母子。他知道刘盈性格温顺会听从,也借此间接告诉吕后他的意思。
第四,刘邦杀了吕后妹夫,曾经跟着自己东征西战的樊哙,意在警告吕后不要动戚夫人。
刘邦死后,吕后确实没有动戚夫人,只是把她关在永巷让她当下人干粗活。如果戚夫人就这么老实地呆着,兴许有天吕后还会放她去赵国母子团聚,可她又拼命作死,在永巷边舂米边唱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吕后终于忍无可忍,砍断戚夫人的四肢,剜去双眼,把她毒哑,用火烤掉双耳,做成了人彘丢进了猪圈。三天后,这个狂妄的女人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