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易之为书本占筮,周人以定吉凶事。

其蓍之德圆而神,其卦之德方以智。

仰观俯察知生死,显微阐幽谁人制?

群经之首由来久,传闻圣人更三世:

伏牺当年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

立象尽意亦难明,又与周公系文字。

孔子晚年尤喜易,夫子传之门人记;

彖象系辞与文言,说序杂卦凡十翼。

易道广大且精微,包举人物与天地;

首自乾坤与屯蒙,终于既济而未济。

始则分二且挂一,再则揲四复归奇;

如此四营便成易,万事万物乃当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三才之道往来通,六爻之动安危系。

阴阳交感乃元亨,穷变通久为一气。

生生之意现天德,日新之德无不利。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颜回》

复圣颜回字子渊,其过不二怒不迁。

三月不违守仁者,克己复礼归仁焉。

用行舍藏居陋巷,箪食瓢饮人不堪;

唯有孔颜能自得,不改其乐总能安。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今属山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大学》

孔子言谈曾子传,今本大学出秦汉。

但见阳明致知说,何劳晦翁格物传。

大学之道三纲存,明德亲民止至善;

大学之德八目中,修身为本一道贯。

格致诚正圣贤成,修齐治平仁德现。

内圣外王人道行,如此何愁天下乱。

《中庸》

子思述圣作中庸,孔子曾生一脉通。

不狂不狷君常用,不偏不倚自从容。

喜怒哀乐存心里,学问思辨在行中。

化育终始天地在,天下大本古今同。

《墨翟》

战国雄风墨侠起,当年巨子称墨翟。

崇尚人力强为功,尊奉大禹苦为极。

摩顶放踵利天下,非攻止战来何急?

以兼易别难为用,赴火蹈刃死不惜!

尚贤尚同治昏乱,节用节葬治贫瘠;

非乐非命治湛湎,尊天明鬼治淫僻。

兼相爱兮交相利,其为彼兮犹为己:

衣食养葬俱能得,祸篡怨恨不复起。

本之天鬼圣王事,原之百姓耳目习;

用之国家人民利,察类明故三表立。

滔滔雄辩裂为三,墨经千言在六篇。

可叹中华逻辑学,竟成绝学谁人传!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杨朱》

人道阳生阳子居,一毛不拔遭人忌。

重生轻物竟无君,全性葆真不求利。

贵生重己欲难违,为我养形物不累。

读罢列子杨朱篇,始知生命诚可贵!

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杨朱倡导一个“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社会。

《孙武孙膑》

春秋孙武字长卿,知己知彼善用兵。

阖闾夫差皆重用,西破强楚天下惊!

战国孙膑斗庞涓,田忌赛马始推荐。

围魏救赵出奇兵,减灶诱敌成典范!

两部孙子两兵法,两代孙子两兵家。

有将无德焉能胜?有计无道岂可嘉!

《庄子》

老聃大道庄生受,天地未形道先有;

无为无形无对待,有情有信有来头。

自本自根自然在,无朕无封无可求;

神鬼神帝行变化,生天生地见周流。

通天之下一气耳,道生德畜万物骤:

腐臭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

秋毫为大泰山小,彭祖为夭殇子寿;

得其环中应无穷,缘乎道枢莫得偶。

谁知天地为稊米?无怪毫末为山丘!

即异即同万物齐,亦此亦彼是非休。

大乱之本在尧舜,大乱之末至千秋;

圣人不死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侯。

吾生有涯知无涯,膏火自煎木自寇;

无可奈何安若命,不如坐忘且在宥。

形如槁木忘生死,心如死灰莫勾留;

离形去知蝴蝶梦,安时处顺逍遥游。

当学真人且养生,莫如庖丁善解牛:

处乎材与不材间,曳尾泥涂得自由!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1)

《荀子》

荀子名况字曰卿,赵孝成王闻议兵;

祭酒主持齐稷下,著书终老楚兰陵。

隆礼尊贤王道立,重法爱民霸道行;

礼法王霸能兼用,儒墨名法集大成。

阴阳接而变化起,天地合而万物生。

圣人不求知天也,天人之际要分明。

何惧鬼神及怪异?管他星坠与木鸣!

人定胜天制天命,措人思天失物情。

天之立君以为民,天之生人非为君;

离而不待必穷竭,群而不分必纷纭。

如欲救患与除祸,莫若明分而使群。

贫富贵贱皆有等,礼义势位自能分。

人之性恶其善伪,必须礼制与人伦;

注错习俗以化性,化性起伪始成仁。

人性可以知物理,天君天官治万民;

虚壹而静能解蔽,中心悬衡万物陈。

《孟子》

孟子当年决然起,打开儒学新天地。

游说诸侯无小成,私淑孔丘成大器。

倡言仁政重德治,仁政必自经界始。

制民之产必使足,以事父母畜妻子。

有恒产者有恒心,何必曰利亦有仁。

得其民者得天下,得其心者斯得民。

应知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省刑薄敛行王道,保民而王天下平。

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仁义礼智非外铄,扩而充之当自勉。

水之流也无不下,人之性也无不善。

不虑而知良知也,不学而能良能焉;

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

万物皆备于我矣,求其放心求诸己;

存心养性以事天,浩然正气谁能抵?

圣人与我皆同类,伟岸丈夫莫自卑:

王者不兴五百载,当今之世舍我谁!

《商鞅》

商君卫鞅公孙鞅,任法壹刑有主张:

世变道异不法古,适时恃势岂守常?

褒奖军功戒私斗,抑制商旅重农商;

废除井田一度量,推行郡县开封疆。

以刑去刑战去战,商鞅变法秦国强。

不幸遭逢孝公死,自古英雄多感伤!

《鬼谷子》

楚国隐者鬼谷子,

黄老心术为其始。

后来演作纵横家,

苏秦张仪承其旨。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韩非子》

恩师荀况本儒家,弟子韩非推法制:

黄老刑名集大成,其道兼综法术势。

名之所彰士死之,利之所在民归之。

君臣之交以计合,父子夫妇亦如斯。

矛盾之说不两立,杂反之学不两治。

不期修古不法常,守株待兔岂明智?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彼儒乱法侠犯禁,以法为教吏为师。

吾知贤智不足慕,而知势位诚足恃。

事在四方臣子效,要在中央圣人事。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2)

《吕不韦》

吕某不韦本商贾,奇货可居用心苦;

竟然相国文信侯,乃至始皇称仲父。

当年邯郸千金客,传食洛邑十万户;

门下纷纭食客多,集腋成裘多缝补。

八览六论十二纪,儒墨名法九流述。

有道无为纲纪存,吕氏春秋帝王术。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九流十家》

诸子群雄起,纷纭谁可遵?

四方九流竞,六合十家吞:

孔孟天行健,老庄地势坤。(儒、道)

褐衣行墨侠,白马怪公孙。(墨、名)

七国凭三寸,九州妄一尊。(纵横、阴阳)

独夫玩法术,百姓尽壅飧。(法、农)

满座高谈杂,遍街小说存。(杂、小说家)

所言皆有理,令我头欲昏!

《今文尚书》

博士伏生智未昏,尚书壁藏得幸存。

汉初求得二十九,父女同传诚可尊。

岂独晁错从其学?汉代书学出其门。

欧阳和伯欧阳氏,子阳名高其曾孙。

夏侯胜与夏侯建,大小夏侯两崑崙。

其中首推大夏侯,阴阳灾异喜推论。

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二十八篇,我国先秦时期历史文献的汇编。先秦儒家所传《尚书》原有百余篇,经秦焚书亡失。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八篇。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为是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当时的古文《尚书》,故称“今文尚书”。

《西汉易学》

今文易学谁烂觞?西汉田何田子庄。

再传弟子田王孙,三传三家施孟梁。

梁丘名贺字长翁,可惜其学少锋芒。

施雠易学属章句,后学弟子有彭张。

孟喜长卿言卦气,弟子延寿传京房:

京氏易传为术数,好谈灾异说短长。

古文易学谁人讲?费直长翁无师长;

以传解经无章句,汉魏诸公皆影响!

《刘安》

高祖之孙分宝銮,读书鼓瑟有刘安。

淮南鸿烈虽云杂,吕氏春秋岂盖棺。

覆天载地道即气,有垠无形气乃玄。

重浊凝滞而为地,清阳薄靡而为天。

阴阳专精为四时,四时散精为万般。

阴阳儒法归于道,天地古今同此观。

人死精神入其门,而其骨骸反其根。

形有摩而神不化,岂云形神俱不存?

物至神应起知识,知与物接生好恶。

苟周于事不循旧,苟利于民不法故。

无为而治岂虚无?循理因资且修务。

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路。

刘 安,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该书包罗万象,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司马谈、迁父子》

司马两代太史公,谈迁父子汉廷中。

六家之旨皆裁取,黄老之学最推崇!

混混冥冥道即气,熙熙攘攘人为利。

欲究天人通古今,闲来何妨读史记?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3)

《董仲舒》

董氏仲舒侍武皇,推究春秋释公羊。

罢黜百家尊儒术,演绎五行推阴阳。

春秋一统成繁露,天人三策举贤良。

借事明义微言著,正名为本大义彰。

儒术之尊越千载,董氏之书第一章。

前此但闻行五教,后来每见说三纲。

元者万物之门户,天者万物之祖父。

人副天数乃玄孙,为人者天是曾祖。

王道三纲求于天,阴阳五行天之谱。

天人合一见天志,天人感应威人主。

抑人扬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

黑白赤色三统际,夏商周代三步中。

既易服色改正朔,且更称号徙居住。

天不变兮道不变,人伦大纲尽如故。

唯正其义不谋利,义可养心利养体。

圣人斗筲与中民,人性三品皆须礼。

性是资质禾茧卵,善是教化米丝雏。

归中归和乃为德,有欲无欲各相符。

大汉雄风震边陲,谁料满清国势危?

公羊春秋固然好,依然愁煞康有为!

《刘向、刘歆父子》

刘向文章多不存,别录群书万世尊。

说苑新序列女传,符瑞灾异五行论。

其子刘歆亦出群,七略六部天下闻。

欲尊春秋尊左传,不爱今文爱古文。

刘向、刘歆父子是在儒学作为经学而一统天下之后,又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并强调从中吸取思想营养以改善儒学的重要人物。

《郑玄》

郑玄康成最出群,

训诂兼采古今文。

略息纷争功盖世,

遍注群经天下闻。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王充》

东汉王充王仲任,推尊黄老作论衡。

纪妖订鬼疾虚妄,问孔刺孟起纷争。

天地合气物自生,夫妇合气子自生。

元气自然岂人为?当时俗书不实诚。

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

人生烛然在元气,人死火灭归元气。

须任耳目定情实,不徒耳目必心志。

揆端推类见始终,按兆察迹推事类。

天不随行而应人,人不以行而感天。

天道无为何谴告?谴告有为非自然。

安得无体而独知?未有无烛而独燃。

善恶禀气乃天性,贵贱禀气乃天命。

祸福吉凶皆是命,操行善恶皆是性。

安危在数不在教,治乱在时不在政。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三张和五斗米道》

东汉张陵张道陵,弃官修道在鹤鸣。

五斗米道天师道,老子想尔注太清。

人法道意能长久,道佐人主可施行:

道意爱民民寿考,道意治国国太平。

其子张衡字灵真,白日升天有传闻;

其孙张鲁字公祺,政教合一称师君。

南北朝时南北境,一南一北两标炳:

北有嵩山寇谦之,南有庐山陆修静。

三张指的是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陵创立。

《王弼》

王弼辅嗣最少年,执一统众善谈玄。

以有为生无为本,体用不二道能全。

闻道圣人体无者,故知名教出自然。

圣人岂是无情物?得意忘言道可传!

王弼是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人,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著有《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曾为《道德经》与《易经》撰写注解。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4)

《竹林七贤》

竹林名士号七贤,魏晋清谈说三玄。

嵇阮二公相并论,向秀一人自作笺。

阮籍兄子有阮咸,不交人事尚自然;

群豕既来且同饮,唯共亲知乐管弦。

沛国刘伶唯喜樽,天地为宅屋为裈;

放浪虚无酒德颂,宇宙万物谁可尊!

河内山涛山巨源,山公启事案莫翻;

居然能合老庄旨,向来不读道家言。

琅玡王戎不足据,品评人物要时誉;

贪财好利执牙筹,昼夜计算费思虑!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葛洪》

葛洪将军执两端,外儒内道两相安:

身在山林心魏阙,既能为官又炼丹。

先师郑隐原修道,曾祖葛玄亦学仙。

学仙修道抱朴子,服食养性罗浮泉。

万殊大宗即为道,自然始祖又名玄。

但须思玄复行德,自可益寿且延年!

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中观论,后秦长安译经存。

三论初祖推童寿,中论百论十二门。

阿弥陀经净土典,妙法莲华天台尊。

大乘大义实相在,江南流行成实论。

什门八俊出四圣,关中四子尽高僧:

最是僧肇与僧叡,何况道融与道生。

鸠摩罗什 (344-413), 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达摩祖师》

达摩坐禅未觉难,面壁九年不简单。

欲将行入履教义,须将理入作壁观。

不立文字授慧可,教外别传天地宽:

僧璨道信至弘忍,禅宗由此起波澜。

《玄奘》

唯识宗师是玄奘,古今呼作唐三藏。

去往西土求真经,归来慈恩说法相。

五位百法心法臻,万法唯识八识真:

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眼耳鼻舌身。

阿赖耶者种子库,末那也者意识根。

种子异熟根思量,六识了境见闻存。

破除我执与法执,只是见分与相分。

遍计依他与圆成,唯识无境三自性。

境无识有成转依,由迷而悟染而净。

有情无性岂成佛?还须明辨五种姓。

《惠能》

六祖惠能本天才:菩提无树镜非台;

须知自性本清净,试问何处惹尘埃?

直指人心皆佛根,见性成佛称顿门:

一悟即能至佛地,明心见性不求人!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5)

《韩愈》

韩愈退之韩昌黎,排击佛老志不移:

推尊儒学标纲常,贬斥释氏辨华夷。

仁义道德树道统,修齐治平舍我谁!

鬼神能罚亦能赏,天命可信复可疑!

与生俱生性三品,接物而生有七情;

上善下恶中可导,七情中和得中行。

《柳宗元》

河东先生柳子厚,柳州刺史柳宗元。

浮屠诚有不可斥,老子亦有甚可观。

天对尝共屈平语,天说又与韩愈辩;

以气辨诬非国语,以势明史论封建。

下而黄者谓之地,上而玄者谓之天;

谓之元气中而处,谓之阴阳暑而寒。

阴阳元气统而一,天地万物合而三。

休符于仁不于祥,受命于人不于天。

天地之气阴阳者,果蓏痈痔草木然;

功者自功祸自祸,天与人也不相干。

力之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

生植灾荒皆在天,法制悖乱皆在人。

《陈抟》

道士陈抟陈图南,隐居武当复华山;

当年自号扶摇子,白云希夷自金銮。

宇宙生成图无极,六十四卦乃先天。

易道不烦文字说,阴阳变化在眼前。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学者、易学家和内丹家。

《周敦颐》

道学始祖周敦颐,表字茂叔号濂溪;

通书之作本庸易,太极之图祖希夷。

本体无极而太极,阳动阴静成两仪;

立诚主静人极在,恰似莲花出淤泥。

《邵雍》

邵雍康节邵尧夫,百源先生说恍惚:

伊川击壤焉求道?皇极经世且观物。

以物观物须反观,观之以理不可忽:

天地万物后来有,阴阳八卦先天足。

先天之学何旁求?象数之理本自笃:

太极不动一生二,神数象器转相逐。

万化万事生乎心,原来天地自我出。

元会运世自循环,皇帝王霸何仓促!

邵雍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三苏》

北宋蜀学出眉山,苏门一时父子三。

其父苏洵苏明允,天下文章苏老泉。

其兄苏轼苏子瞻,东坡居士毗陵传:

三教其合儒释道,一令之命性君天。

其弟苏辙苏子由,颍滨遗老听自然:

惟恍惟惚解老子,非无非有道大全。

《张载》

张载子厚喜言兵,横渠关中求大经:

说易正蒙阴阳道,砭愚订顽东西铭。

太虚即气聚散起,一物两体变化行。

气质之性善恶混,天地之性纯粹精。

见闻之知合内外,德性所知本灵明。

民吾同胞物吾与,存吾顺事殁吾宁!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6)

《王安石》

荆公安石王临川,表字介甫号半山;

新法新学有新义,标榜诗书与周官。

一气流行阴阳际,五行变化天地间。

时有损益天尚变,事物相代在吾前。

《二程》

其兄名颢弟名颐,

二程之学出濂溪。

复兴道统为己任,

宋代理学共奠基。

《王重阳》

金国道士称宗神,

儒释合会道全真。

全神修真重阳子,

炼气害风活死人。

《朱熹》

朱熹元晦最闻名,紫阳晦庵即考亭。

有害无利斥和议,蓄锐待时慎用兵。

博极群书会众说,折衷理学集大成。

其道远宗周茂叔,其学近承李延平。

一物两体从张子,理一分殊继二程。

气与理俱却先理,知在行先偏重行。

标榜道心称道统,贬斥人心抑人情。

天地之性纯为美,气质之性总不清。

《王守仁》

儒门一脉赖谁传?心学一系有谁研?

宋有金溪陆子静,明有余姚王伯安。

凡遇后生问大学,除却良知有何说?

文事武事功皆成,山中心中贼全破!

信书不如不读书,何如一读传习录:

圣人之心吾自有,圣人之道吾自足。

心上有理有灵明,心外无理无事物。

孝悌忠信由此具,天地鬼神由此出。

晚年证道天泉桥,人间始闻四句教。

本体功夫原相即,知行合一实在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乃致知,为善去恶乃致用。

《王廷相》

王氏廷相知时变,表字子衡号浚川。

生养人物性同本,造化天地气一元。

气上无理诚雅述,理根于气亦慎言。

圣哲不能无闻见,又道知行举可兼。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

《李贽》

李贽先生号卓吾,温陵居士王襞徒。

道宗王学杂禅学,文有焚书与藏书。

夫妇之道万物具,势利之心谁个无?

真心本心童心也,孔子未必不糊涂!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7)

《黄宗羲》

夏峰梨洲李中孚,明清之际三大儒。

黄氏宗羲黄梨洲,当年师事刘宗周。

著为学案宋元明,明夷待访不事清。

凡工商者皆本也,盈天地者皆心也。

天地古今气而已,天下大害君而已。

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三百年来多少事?令人至今想南雷!

《顾炎武》

亭林先生顾炎武,抗清复明一圣徒。

十谒明陵游华北,天下郡国利病书。

行己有耻蒋山傭,博学于文日知无。

明道救世考据兴,经世致用训诂苏。

《王夫之》

王氏夫之字而农,船山不朽立言丰:

尚书引义老子衍,周易外传庄子通;

既为四书说大全,又为张子注正蒙;

夷夏之际黄书里,改革之志噩梦中。

宇宙万物唯实有,阴阳二气太虚充。

言气则理在其中,尽器则道在其中。

既知据器而道存,则知离器而道崩。

所以发能能副所,行可兼知知待行。

目所不见无非色,耳所不闻无非声。

《戴震》

戴震慎修字东原,有道阴阳气一元:

形而下者形质后,形而上者形质前。

百物之生遂自然,唯人其能明自然:

人之官者接物矣,而其心也通则焉。

理者存乎欲者也,情不得则理何安?

以法杀人犹可悯,以理杀人其谁怜!

戴震(1724年1月19日-1777年7月1日),一字东原,二字慎修,号杲溪,汉族,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中华五千年最惊艳的诗(讲清楚中华五千年的文脉)(8)

《郑观应》

维新变法郑观应,盛世危言杞忧生:

本末兼赅中西合,君民一体议院成。

道不可变器可变,待鹤山人要改良:

商战为主以为富,兵战为末以为强。

郑观应(1842年—1922年),祖籍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也是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

《严复》

侯官严复何事忙?留英归来说富强:

启蒙变法开民智,译书办报写文章。

物竞天择译天演,人权天赋学西洋。

中西各自有体用,分之并立合两亡!

《曾国藩》

曾文正公曾国藩,号曰涤生字伯涵。

镇压捻军太平军,主持洋务造洋船。

倡导立诚与复性,主张信天且顺命。

晚清理学纵归湘,天下乱离谁可靖?

《康有为》

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

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

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

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

仁道博爱论语注,物我一体中庸注;

宇宙知识诸天讲,春秋进化礼运注。

攻刘辟郑伪经考,托古避祸孔子考;

力作春秋董氏学,笔削大义微言考。

剧乱之世中国内,升平之世西方最;

升平小康文教始,太平大同文教备。

《梁启超》

戊戌康梁一世雄,天下志士俱从风。

梁氏启超字卓如,饮冰室主号任公。

常带感情于笔端,清议时务多雄健。

主张变法欲新民,倡导保皇且立宪。

惟心所造为真实,一切物境皆虚幻。

历史英雄之舞台,一旦舍之何由见?

变者古今之公理,不变亦变变亦变。

道德革命最要紧,中国进步当以渐。

既作欧游心影录,触目惊心说大战。

世界希望在东方,欧洲文明多破绽。

合作单位:齐鲁文化网

商务合作:QQ2954300021

协作单位:济南弘正仁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山东传统生产工艺示范企业:

山东冯氏驴业食品有限公司

烟台鲁海海洋生物科技开发公司

烟台爱陶漳食品有限公司

济南弘正食品有限公司

莱阳市龙发食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