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档音乐社交综艺《闪光的乐队》正在热播,27位音乐人将以乐队形式公演竞赛,通过不断磨合和重组,最终打造一支闪光的乐队。

《闪光的乐队》正片内容已经播了三期,第一期节目算是嘉宾们的初舞台,第二期和第三期节目是第二次公演音乐节。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1)

首次公演中,除了张亚东是制作人之外,其余26人组成了12支乐队,6轮一对一比拼之后,最终一半乐队有保留原阵容的权利,另一半则面临了被挑选。

依据赛制,原先的12支乐队最终重组成为了9支,其中有8支3人组,1支两人组。

正片中所谓的第二次公演,其实算是嘉宾们组队后的首次公演,尽管12支乐队的表演,每个都值得讨论,但其实赛后的第二次组队,看点更足。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2)

信成为香饽饽,被3支乐队哄抢

《闪光的乐队》第一次组队时,信是和尚雯婕搭档的,尽管双方对彼此都赞赏有加,但其实他俩明显不太合适,且当初一起组队也是无奈选择。

此外,信和尚雯婕的合作曲目《爱就爱了》,当初也是被冷落的一首歌,这首歌对尚雯婕来说还算合适,但是完全不能让信发挥自己的高音优势。

所以第三次公演前的再次组队,在高音上有着绝对优势的信,被3支乐队疯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3)

在杨坤和杨丞琳、李玉刚和符龙飞、梁龙和吴莫愁三队之间,信最终选择了梁龙和吴莫愁。

对于信的选择,其实应该是很多观众的意料之中,至于原因,无外乎两点。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4)

其一,《闪光的乐队》是个乐队节目,而在选择信的三支乐队中,梁龙是最有乐队经验的,本就是乐队出身的信,选择梁龙和吴莫愁不意外。

第二,信虽然是唱摇滚的,但是从节目来看,信是个有着有趣灵魂的人,而在舞台上个人魅力非常强的梁龙和吴莫愁,必然非常吸引信。

梁龙和吴莫愁合作已经相当惊艳了,如今再加上绝对唱将信,相信他们三人的合作,将会是《闪光的乐队》第三场公演中人气最高的乐队之一。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5)

张楚和周晓鸥两位老将被冷落

张楚和周晓鸥,两人都是中国摇滚和中国乐队历史中不能被忽略的前辈。

但可惜的是,尽管这两位来讲很愿意和年轻一辈合作,且年轻歌手们也口口声声说愿意和前辈学习,但事实证明,张楚和周晓鸥是该节目中被冷落的人。

首次组队中,胡雨桐和李润祺拒绝了萧敬腾,毅然决然选择了张楚,这两个年轻人当时其实是博好感的,且三人的合作也够绝。

但是在第二次组队时,张楚是在最后只剩5个人时,才被尚雯婕选择,随后尚雯婕主动选择了阿朵,三人乐队才成立,张楚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主动表达过自己的意愿。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6)

至于周晓鸥,或许是性格使然,他在目前的两次组队环节中,都没有主动参与进去,而是主动跳出来,最后能和谁搭档就和谁搭档。

首次组队时, 萧敬腾、小鬼和张碧晨三人纠结半天后,是张碧晨主动说和周晓鸥搭档,成全了心有所属但不敢明说的萧敬腾和小鬼。

第二次组队时,周晓鸥和张楚一样,是最后剩余的5个人之一,最终张楚、尚雯婕和阿朵组队成功后,周晓鸥只能和周洁琼组队了。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7)

张楚和周晓鸥都有丰富的乐队经验,按理说应该是节目中的香饽饽,但为什么两位老将会被冷落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张楚和周晓鸥是前辈,新生代歌手担心和他们合作时会有诸多不合适,包括但不仅限于意见不和、唱法不搭等。

第二,张楚和周晓鸥毕竟是上一辈的偶像,人气方面确实不如其他人,曝光度和话题度是新生代歌手参加节目的初衷之一,张楚和周晓鸥在这一点上不占优势。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8)

尚雯婕没选择周洁琼受争议

在第一次组队时,张震岳选择了有琵琶技能的周洁琼,后者受宠若惊之余,曾希望带上尚雯婕一起,但可惜张震岳不同意,所以当时彼此钟意对方的周洁琼和尚雯婕只好分开。

在第二次组队时,尚雯婕和周洁琼是最后剩下的5个人之二,当时尚雯婕已经和张楚达成了共识,而周洁琼和阿朵都希望加入他们。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9)

本以为有过一次惺惺相惜,尚雯婕会选择周洁琼,但是尚雯婕最终选择的是阿朵,且给出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周洁琼上次抛弃了她,其二是觉得阿朵更适合自己和张楚。

《闪光的乐队》本质上也是一档真人秀,对于没选择周洁琼,尚雯婕本可以只用第二个理由,但是尚雯婕依然说出了曾被抛弃的言论,尽管带有玩笑和综艺效果的意思,但依然被不少观众质疑情商不高。

闪光的乐队成员 闪光的乐队再次组队(10)

总体来说,《闪光的乐队》目前进行的两次组队环节,其实比竞演的看点更多,毕竟它真人秀的属性还是很浓的。

当然了,作为一档音乐综艺,《闪光的乐队》竞演部分的质量其实很高,无论是嘉宾人选、选曲的知名度,还是这些音乐人对于舞台的尊重和歌曲的改编,都值得还在观望的朋友们追一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