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博物馆里,一块一尺见方的印版,螺旋纹格中阳刻生肖、八仙并多种动植物图案,引起众多参观者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肯定是祝寿用的。”“我看是算卦的吧?”“避邪的吧?”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

负责博物馆的馆长叫高永南,今年已经七十高龄,但沉迷古董收藏并考证,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2)

为了解开这个谜底,他曾经请教金鹿、亿圣和、鼎臻古玩城几位资深古玩专家,均否认曾经手或认识此雕版。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3)

他曾请教很多博物馆馆长,海南椰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海大、海师大教授;海南省民俗学会群等岛内外历史文化群、资深藏家,或无收益或无回复。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4)

还不辞辛劳,专访民国公务员石山镇美宁村104岁王槐臣、府城镇潭社村94岁的老干部周焕晶,可惜两位老人也没见过。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5)

没事的时候,他就仔细端详,反复琢磨,带着这种疑问他借阅很多资料,虽有相似之处但基本无参考价值。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6)

他还把这些带着疑问的收藏发给他的学生群,学生群里还真有几个收藏爱好者哦!杨年华,周静,覃勇等几个同学脑洞大开,各抒己见,几番讨论,杨年华同学突然灵光乍现:它与我们儿时玩的“飞行棋”有点类似,莫非是一种游戏的棋盘?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7)

师生几个人上网查询,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一个古老的游戏“葫芦问”渐渐浮出水面,她的神秘面纱终于被师生们揭开了。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8)

“葫芦问,又称葫芦运,是早期闽粤台三省闽南方言区流行的棋牌类游戏之一,因‘葫芦’在普通话里与‘福禄’谐音而得名。“葫芦”即螺旋形布局、“问”即闽南语“钻来钻去”。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9)

葫芦问是由一张图纸、两粒色子、若干棋子及闽南语口诀组成。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0)

葫芦问棋盘为螺旋状,以24种图案代表棋位,图案是传说中的八仙和十二生肖等,充满无限童趣。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1)

所有玩家先将棋子放在起点外,按顺序轮流掷骰(用两个六面骰子)走棋,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通过一些口诀决定前进或者后退,口诀中就包涵很多传说故事,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知识性。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2)

弄清了葫芦问的身份,师生团队撰写了的论文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引起文物界的极大关注。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3)

海南省博物馆的专家来考察

发现并考证并不是高永南先生的最终目标,他说:“如何拯救这个古老的游戏,把我们的儿童从手机游戏中解放出来,葫芦问游戏应该不仅仅是作为古董摆放在博物馆里,应该让它走进孩子的生活。”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4)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5)

于是,师生们齐动手,年华复制棋盘,覃勇制作棋子,一副崭新别致的“葫芦问”就展现在大家眼前。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6)

2021年9月14日,他的学生在海口经济学院聚会,利用这个机会,他自备奖品,召集爱好者举办了葫芦问对弈比赛。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7)

图为葫芦问比赛场景

这古老而新奇的游戏,把分别四十多年的老同学聚在一起,给大家带来无限乐趣。在游戏中,同学们和八仙相会,尝古人博彩之乐,妙不可言哦!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8)

葫芦问游戏作为闽南民间游戏的代表,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可是,它却被世人抛弃,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多么可惜啊!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19)

幸运的是,它遇到海经院博物馆馆长高永南先生和他的学生,她才得以重见天日,但愿它能恢复往日的生机,重新走进孩子们的生活。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20)

突然想起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一些游戏:跳皮筋、滚铁环、打陀螺……看到现在的孩子沉迷在电脑游戏中,我忍不住想像鲁迅先生一样,大喊一声:“救救葫芦问,救救孩子吧!”

葫芦娃幸运之星(幸运的葫芦问)(21)

参考文献:《在葫芦里钻来钻去寻找快乐、幸福——发现、研究、复活一款古棋“葫芦问”》作者:杨年华、李钊、高永南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