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权德舆有一首《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其中有一句写道: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这句诗中的“折桂”也是有典故的。

月殿折桂典故(典故折桂)(1)

《晋书.郤诜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有个叫郤诜的人,字广基,是尚书左丞郤晞的儿子。郤诜博学多才,为人正直,但性格豪爽,不拘小节。

有一年,朝廷下诏举贤良直言之士,郤诜被推举应选,他写了一篇千言对策,在这篇对策中,郤诜提出了任贤使能,择人而官等主张,颇受帝王的赏识。此后,便被拜为议郎。

之后,郤诜又被任命为雍州刺史,临行前,晋武帝司马炎给他送行,又问了他想法,郤诜再次直抒胸臆:“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这话在外人听来口气很大,非常自负,但晋武帝却开怀大笑,很是欣赏。此后有人上奏晋武帝,认为郤诜狂妄要罢免他。晋武帝却说:“这不过是个玩笑,我并不怪他。”

郤诜到了任上之后,行事威严明断,得到了各方的赞誉。

这个故事中,郤诜以“桂枝”,“昆玉”来比喻自己夺得对策第一,后世便引申出“折桂”这个词,用以指登科。

在古代,科举及第是人生大事,在很多文人墨客的诗句中都能看到这个词的身影,比如,唐代王霞卿《答郑殷彝》诗里写道:“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白居易的五律组诗《和春深》第十首里也有:“折桂名惭郤,收萤志慕车。”

还有个词叫蟾宫折桂,也是同样的意思,这个词既结合了“折桂”的典故,还结合了传说,古人认为月中有桂,有蟾蜍,既然是科举高中,想必折取的桂枝绝不普通吧。

@八闽古代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