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在豆瓣选片的时候正好看到洪金宝导演的《一刀倾城》(《神州第一刀》)有了片源,于是点开视频,想一睹为快,没想到真的收获了不少惊喜。

由于看片之前没看简介,看了二十多分钟才明白这是个有点以“投名状”为原型的故事:曾经在刘永福黑旗军当队长的王五(杨凡饰)因在反抗日军的侵略行动中失败,跳崖自尽未遂,隐身在乡野成为打铁匠。在一次剿匪行动中,王五遇到了打算去京城上书的谭嗣同(狄龙饰)和新兵将领袁世凯(赵长军饰)。在谭嗣同的劝说下,王五想要“杀万贼、报家国”的雄心再次被点燃,于是三人携手上京闯荡。只是,面对腐朽溃败的清王朝体制,谭嗣同的理想结束于袁世凯用酔剑将《仁学》斩成粉末之时,王五的理想结束于谭嗣同的那句:“明天的事,就留给明天的人去做。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义,用我的血去激励大家。”最终,王五亲自斩下了谭嗣同的头颅,打伤了袁世凯,命丧于热兵器手枪之下,一代英雄终成悲歌。

回到影片故事的开头,王五及谭嗣同的悲剧似乎早已注定。在京城门口,谭嗣同问王五、袁世凯二人:“这城门像什么?”袁世凯回答说:“像一座里程碑,上面将记载我们三人未来的大事!”王五却回答说:“像一座墓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梦想与生命都埋葬在这里,将来也一样。”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可英雄终究也都是血肉之躯,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王五选择了站在谭嗣同那一边,选择了他所坚信的义,却也同时失去了势与命。

看武侠动作电影多年,有一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答案:处身江湖,不重名利,应该最是自由,可无论他们杀伐的对象是谁,最终似乎还是逃不过自杀或他杀的命运。亦如谭嗣同等仁人志士的变法,他们心怀黎民百姓,追求希望,可却往往以失败告终,不得不以鲜血证明他们曾为某一个目标付出过努力。好在,本片终于给出了一个也许不够准确,却让观者犹如醍醐灌顶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就藏在谭嗣同和袁世凯以用兵为切入点展开的一场辩论中。↓

【袁世凯说:“不能让你一个人的意志去改变整个大局。”

谭:袁兄,这句话我不同意。

袁:壮飞,你也来跟我纸上谈兵啊。

谭:好辩才,一开口就封杀了我的立场。但是我要说的话还有说下去,战场如官场,行事要当机立断,片刻耽误不得,要变的时候就要去变,容不下半分人情或一点犹豫。否则时机一过,天机一失,那就不可挽回了。

袁:国家大事,非比寻常,凡大事必有其法则,不可轻越雷池半步,便是尝试,但要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不然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谭:畏首畏尾,进二退一,不是大丈夫所为。

袁:做人宜直接才可以交心,但做事要圆滑,这样才可以避免无谓的损失及伤害啊。

谭:照你这么说,这跟做官不做事的家伙又有什么分别呢?

袁:好一句做官不做事,壮飞,今时不同往日,说话可要留神哪。

谭:哦,天下人论天下事,何事不可谈呢?

袁:天子脚下难容是非,壮飞,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好一句“天子脚下难容是非”,也许,生性自由、不受约束、超于常态的孤胆英雄真的一开始就不该存在吧?太史公司马迁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侠以武犯禁”,纵然谭嗣同和袁世凯文武双全,纵使王五武功盖世,可是在权谋和某些需要辨明是非的时刻,英雄的生命终究还是只能在剎那闪光,最后随风而去。

当然,本片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发生在王五与弹琴女子(关之琳饰)之间。王五听琴识人,成为女子的知音人,两人见面不过两次,却成莫逆之交。但造化弄人,王五为救谭嗣同早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并特地来到女子的房门外向她告别。女子问他:“你想听什么?”王五答:“最动听的已经听过。”女子问:“你会记住吗?”王五答:“我生生世世都会记住,不过今夜之后恐怕一切都是随云梦消散。”女子答:“云会散,梦会消。但是记忆是不会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忆。”王五答:“但愿生生世世的回忆之中都有你。”女子答:“但愿年年月月都有五爷这样的知音。”世间最美的爱情不过如此吧,无需多言,记忆深刻,此生来世,不负信任。

“挥不断英雄泪,忘不了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关于英雄的故事还有许多,王五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存在已不重要,谭嗣同是否真的喜欢吃冰糖葫芦好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年以后,我终于和这样的一部电影相遇,并且渐渐地明白了我一直在做的英雄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梦。

后附彩蛋:

一刀倾城无忧无虑(一刀倾城从来忧国之士)(1)

一刀倾城无忧无虑(一刀倾城从来忧国之士)(2)

一刀倾城无忧无虑(一刀倾城从来忧国之士)(3)

一刀倾城无忧无虑(一刀倾城从来忧国之士)(4)

一刀倾城无忧无虑(一刀倾城从来忧国之士)(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