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心理那点事儿#

案例:于倩,29岁,已婚,有一小孩。主要问题:患病后长期治疗无效,于是跟一男性朋友一起各种玩,后感觉被对方欺骗,忧伤、哀怨、无望。

于倩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爱她的丈夫,一个她爱的孩子。几年前,于倩的身体不好,怎么治也没有治好,渐渐地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她的心沉到了低谷,掉进深渊,不知道怎样救助自己。消沉之后于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玩、唱、跳,尽情地消磨着自己的青春。丈夫为了让她高兴,默许她的生活。別人说于倩快乐,其实她知道自己苦在心里。 就在这时候,于倩遇到了一个年长她很多的男人王峰,俩人成为朋友。王峰带于倩各种玩乐,带给了于倩很多的开心。每当于倩烦闷的时候,总是找到王峰,他就带于倩去兜风,去游玩。俩人越来越疯狂地玩乐,于倩了在其中麻醉着自己,似乎寻求到心灵的安宁。

去年初夏的一天,俩人去郊野兜风,被110巡查盘问,于倩很慌乱、恐惧,引起治安警察怀疑,被带回派出所,没查出什么就让回家了。走出派出所,于倩感觉自己就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不光彩。这次经历之后,俩人接触更多,更亲密了。

两周前那个周末,王峰又来找到于倩一起去玩。玩累了,于倩来到了王峰的家中。他强行跟于倩发生了性关系,还承诺永远做她的知心朋友,给她永远的快乐。但自从那次以后,王峰不再理睬、关心于倩。于倩就找他吵闹,要他说对不起。俩人吵过之后,王峰说不再理于倩,于倩很愤怒,认为他欺骗了自己,非常痛苦,她感觉自己可能再也走不出来了,终于下决心联系了心理咨询。

分析:表面看来让于倩痛恨的是王峰欺骗了她,其实,潜意识里是痛恨自己欺了自己:这几年过得醉生梦死,实际上是长久地逃离现实生活,在虚幻的快乐中给自己酿造苦酒。其心理学原因在于,于倩面对疾病,似乎感觉无望了,为了减轻内心的苦痛,在潜意识里运用了“退行作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恢复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

退行行为常会伴随幼雅化的思维,于倩就是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对待生活。她逃避现实生活、寻求虚幻快乐、接受糊涂性爱,这都是幼稚化行为和幼稚化思维的表现,都是心理心理防御的表现。

心理防御的结果,似乎让于倩暂时地逃避了现实的痛苦,家人也默认了她的这种生活态度,但最终还是把自己推进了更深的苦海。

于倩所以深深地依恋一个年长的男人,而不是在丈夫那里寻求安慰,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恋父情结”的作用。她渴望在年长男人那里得到心灵的庇护。几年中王峰给于倩的,正好满足了她的幼稚化的心理需求。

王峰一直都在欺骗于倩。他作为一个年长的男人,如果是真朋友应该给于倩生活的信心、热情。可是他没有,他带着于倩一起在一条荒唐、消极的生活怪圈中旋转,让于倩不能自持。这不该是一个负责的成熟男人的所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于倩跟王峰断了联系;积极治疗自己的疾病,接纳自己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下班回家给孩子、丈夫做饭,辅导孩子功课,跟丈夫一起聊天玩游戏,感觉生活很充实,有时竟忘了自己还有病。丈夫为着于倩心理咨询后的明显变化还特意到机构表示感谢。

世人 醉生梦死(醉生梦死为那般)(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