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家文字刀锋授权勇哥读史独家首发,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1道教世家

在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什么南阳的袁术、冀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豫州的刘备、江东的孙权、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个个非等闲之辈,张鲁在他们中间算不上不是最牛逼的人物,却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他奇特在什么地方?他是三国群雄中唯一一个以宗教手段治理地方,而且井井有条。

在群雄混战,民不聊生的时代,这就是奇迹。

张鲁,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他本人名气不大,他的十世祖先据可是西汉的名人——开国功臣张良,而他的祖父张陵,也非等闲之辈,他创造出天师道(五斗米道),本人担任教祖。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1)

2治理汉中

张鲁为什么要涉足政治,这要从他母亲说起。

张鲁的母亲平时注重养身,虽然已经是中年,但风韵犹存,颜值很高,别小看这个女人,是个有名的交际花,张鲁一家以前在益州(现在的四川)发展,一开始是在老百姓中间传播,而他的母亲凭着自己的姿色和嘴才居然把业务做到了益州的父母官也就是益州牧刘焉家里,其公关能力实在让人惊叹。

有这么一层关系,张鲁一家在益州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公元191年的东汉群雄割据,东汉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张鲁已经是刘焉的参谋督义司马,刘焉为了扩大自己势力范围,让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做掉汉中太守苏固。

谁也想不到,名不见经传的张鲁进入汉中就会玩出大动静。

这个张修在道教界也是呼风唤雨的人物,本事也不错,他杀苏固后,以为自己会成为汉中的老大,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张鲁趁其不备,反而把他给杀了。然后收编了队伍,当了汉中的老大。

其实谁是汉中的老大不要紧,只要听老板的话就行,可张鲁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公元194年刘焉刮到了,其子刘璋接班益州牧。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2)

刘璋发现这个张鲁对益州的指示总是阳奉阴违,要给他派粮,他不给,要他拿钱,他说没有。

刘璋很生气,你只是我派出去的片区经理,干着干着你居然把老板都炒了,这是要摊派的节奏啊。

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张鲁虽然在汉中,可他母亲及其家室还在自己手里当人质。

到这个节骨眼上,刘璋也顾不上老一辈建立的什么交情,索性把张鲁的母亲给剁了。

既然翻脸了,那就干吧,接着刘璋宣布张鲁的五斗米教为邪教,然后派手下的庞羲去攻打汉中。

张鲁也不是好惹的,这些年他在汉中一边抓宗教,一边抓军备,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他不但击败庞羲袭,还趁势取了益州的巴郡,地盘逐步扩大,形成了以汉中为主的割据势力。

现在刘璋对张鲁已经奈何不得,而朝廷分崩离析,中原的割据势力忙着抢地盘,对他无暇顾及。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3)

汉中正式开始了张鲁时代。

张鲁在汉中前后统治了三十年,平心而论,作乱不堪的中原相比,汉中还算一块宜居城市,老百姓吃穿不愁。

老实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能够让老百姓解决温饱,实际上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张鲁在汉中的治理依靠宗教——五斗米教,实际上张鲁实行政教合一的独特管理体制。

按说张鲁这个汉中郡的父母官,职务应该是太守,但他嫌太守称呼太土气,他却人人叫他——师君。

此外,张鲁同志还大胆实行政府机构改革,把汉中郡改为汉宁郡,同时以宗教组织代替各级政府机构,辖区不再按郡、县、乡划分,而是把每一个行政区域称为一个“治”,派神职人员进行管理。治头之下,设大祭酒与祭酒。神职人员中有奸令、祭酒、鬼吏。入道较久者称 奸令 和 祭酒 ,管理一般的鬼吏。

在他管理的汉中郡,张鲁叫祭酒们到处设置“义舍”搞慈善。所谓的义舍,就相当于当今的招待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招待所走市场经济路线,什么服务都要收费的,而张鲁同志开办的招待所里有饭有肉,管吃管住,花费全是组织报销,自己是不花一分钱的。

免费的午餐人人都想,便宜人人都爱,既然是免费的,就有多吃多占贪便宜的现象,其实这个问题张鲁早就想到了,为此他特意提醒路人,如果多吃多占会得罪鬼神,会生病的。咱们中国人什么都不怕,就怕生病鬼神找上门,为贪图口福而落下病根那太不划算了。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4)

医疗问题也简单,那时虽然没有医保,但祭酒们叫他们静坐反省,或公开承认自己所犯的过失,喝点神水就回家,无需住院,随治随走,连红包都免了。

这样看来,汉中郡更像是一个特区,什么事情都与众不同。

除了政治、宗教与外面的世界不一样外,司法体系也与外面大相径庭。

比方说老百姓第一次犯法,张鲁并不按照法律,而是给对方摆讲道理,让对方自己反思,自己醒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反正改正了就是好同志;有人问,如果对方一不小心又犯法怎么办?

第二次嘛,只要你真心悔改,组织上也是可以原谅的嘛。

当然,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三进宫的同志,还是要给予一点惩罚的——“劳改”。我没有说错。东汉已经有了有期徒刑了,那时坐牢也是要干活的,修城墙之类的体力活肯干,汉中郡的犯人也有活干——修路,如果情节轻微,修一百步远就可以交差了,实在不乐意干活的,也不勉强,只要你肯出钱,组织上找人帮你修。

总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搞好汉中的交通做贡献。

说实话,张鲁虽然被称为割据一方的军阀,但在他本人身上确实看不到多少什么军阀作风,相反他还有一颗慈悲的心,对辖区的老百姓很好,真的很好。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5)

我认为,他是一个有宗教理想的人。

汉中在张鲁的治理下,显得井井有条,而张鲁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像益州的三巴地区(巴郡、巴西郡、巴东郡),以前刘焉的管辖不怎么严,张鲁就见缝插针,派人四处活动,实际上三巴地区都被划入了张鲁的势力范围。

3归顺曹操

张鲁在汉中的日子虽然很滋润,但他毕竟只是一方诸侯,他只有宗教理想,没有政治目光,也没有打天下的能力。

在群雄混战时代还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一旦天下初定,就很难混下去了。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群雄混战的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先后干掉了吕布、袁术、袁绍等人统一了北方,刘备占领了益州,孙权占领了江东,张鲁以前的东家刘璋也投降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已经显现。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6)

只有张鲁还在那里死撑着。

汉中,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和刘备自然不会放过。

率先下手的是曹操。

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张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于是他想要投降曹操。

但他的弟弟张卫没有那种觉悟,他性子很冲,那么多地盘都拱手送人,实在舍不得啊。

张鲁一听似乎有点道理,于是让他带着万人守在阳平关和曹操切磋一番,结果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

张鲁吓得不轻,想投降被曹操轻视,于是带着残兵败将去巴中躲风头。临行前,为向曹操示好,自己却将官府宝物都封好,等曹操接收。

张鲁跑到巴中后,刘备也知道张鲁这块宗教领袖的招牌的含金量,于是派黄权去做搞统战,但张鲁权衡一番,觉得还是曹操财大气粗,能成大事,于是放出狠话来,我宁愿当曹操的打工者,也不做刘备的座上宾!

消息传到曹操那个老司机耳里,此时抵达汉中后,直接派人去招安。

三国后期汉中(群雄混战的三国)(7)

戏演得差不多了,就该说正事了。

张鲁又带着全家去汉中谒见曹操。

知道醒悟就好。

曹操知道张鲁这人没有多大的野心,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万户因此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资料扩展:曹操并不姓曹 关羽也不姓关 这里有两个故事】

曹操将张鲁和家属带回邺城,封张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替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女儿为妻,两人还成为亲家,真是不打不相识啊。【资料扩展:洪秀全一口气封了2700个王 连管家务的都被封为王】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作者简介:文字刀锋。70后历史作者,擅长以新思维写作历史,2015年成功出版一套八本的历史书《百年三国》,一共一百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