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发一些画面中物体比较密集的照片或者视频时,会好心地做一个提醒——密集恐惧症患者慎入。
近些年,密集恐惧症为大家所熟知,并时常出现在大家口中,以至于当很多人一看到有些密集的物体时,就大喊自己有密集恐惧症。然而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密集恐惧症。
密集恐惧症是什么?密集恐惧症(Trypophobia)这个词在21世纪才出现,它的意思是“对洞的恐惧症”,其中“trypo”意为boring holes(孔洞),“phobia”意为fear(害怕,恐惧症)。
扩展一下,密集恐惧症就是指看到聚集在一起的小洞或小包块,会感到害怕和恐惧的一种症状。
2013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心理学家杰夫·科尔(Geoff Cole)做了一项研究。
他测试了286名成人,发现其中有16%的人会对孔洞式图案产生恐惧,甚至对多孔的奶酪等美食也会产生恶心、厌恶的感觉(他自己也有“密集恐惧症”)。
而且对于密恐人群来说,即便他们看到的密集孔洞是无害的,也会产生厌恶的反应,比如,较著名的图案有莲蓬、向日葵盘等。
让密恐人群抓狂的莲蓬
不过,虽然研究样本中有16%的人对密集的孔洞有恐惧感,密集恐惧症也被公众所熟知,但密集恐惧症目前并没有真正地被心理学所承认。
《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并没有将它纳为恐惧症的一种。所以,现在很多的密恐人群,都是自己给自己“诊断”出的密集恐惧症,临床上并没有这个病的诊断标准。
密恐原因大猜想目前,关于密集恐惧症的研究虽然不多,不过也有一些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有密集恐惧症。
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心理学家杰夫·科尔和他的搭档阿诺德·威尔金斯(Arnold Wilkins)所做的研究,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密集恐惧症。
在对被试者的研究中,杰夫·科尔的团队发现,成群的蜜蜂等有毒动物和让密恐人群恐惧的洞有相似特性,因此他们猜想:密集恐惧症实际上是对有毒动物“发现-趋避”效应的表现。
怎么理解这一结论呢?我们都知道,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在进化过程中,古人难免会面对一些危险的群居生物,或是会传染的皮肤病,它们都具有密集的特点。
当人们被这些东西伤害,甚至威胁生命后,下次再遇到它们时便会产生恐惧感,从而主动躲避。
久而久之,这种对密集物的恐惧、厌恶和退避就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一代代地遗传了下来,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相似的密集物体时,依然会有恐惧、厌恶和退避的反应。
所以,杰夫·科尔的团队认为,人类对密集图案的厌恶是人们对危险物体厌恶的延伸,密集恐惧症就是大脑对于“危险”所做的反应。
你真的有密集恐惧症吗?再说回到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密集恐惧症,有些人看到密集物除了大声疾呼并没有其他反应。
这部分人只是“赶时髦”,拿密集恐惧症当成了口头禅。这就好像很多人总把“我抑郁了”放在口头上,但实际上并没有患抑郁症一样。
另外,当有些人看到人体皮肤上有一些密集的东西时,如著名的莲蓬乳(这里就不放出来了,感兴趣的可以去搜),就会感到十分恶心和害怕,但看到非皮肤上的密集物体就没有强烈的反应,这种情况也并非密集恐惧症。
有些人觉得恶心是因为这些图案本身就很恶心,而真正的密集恐惧症人群对其他密集物也会有反应(精神紧张、头皮发麻、心慌头晕、恶心呕吐等),比如一些设计比较特别的建筑。
SOM印度孟买贾特拉帕蒂·希瓦吉国际机场
恐惧什么就接触什么如果密恐人群想尝试克服这一心理反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直面它,越是恐惧什么就接触什么。
杰夫·科尔也推荐这种疗法,他自己也通过反复看密集物的图片,来克服自己的密集恐惧症。
不过,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不想克服的,毕竟这种治疗方法多少有点自虐的意味。
归根结底,恐惧是人们对厌恶的事物产生逃避行为的条件反射,是一种心理反应,而并不是一种疾病。
一般来说,只要没有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可以不进行治疗,密恐人群平时也无需过分在意自己的密集恐惧症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