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辈子都是农民的老人,没有退休金,儿女也指望不上,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呢?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的老人别无选择,只能发挥自己能力,靠自己的体力,靠自己的智力,攒得一些微薄收入来维持晚年生活。
现在我要讲的是农村一鳏一寡的两老人,为了养老抱团在一起,各取所长,避已之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收的故事,从他们故事中让我想起了很多,让我思考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
(一)
邱大爷当年63岁,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深圳成了家立了业,小儿子在浙江打工,三十多岁了还是单身,老伴前年过世了,他只能一个人孤独伶的生活在老家乡下,幸好他身体还强健,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血压有点高,高的时候180,可他并没当一回事,每天照样干一些体力劳动,做一些小杂工,如果运气好的话,一个月可以挣上一千多块,不好的话,只能挣上几百,勉强维持自己基本生活。
他没有向儿子要一分钱养老,大儿子在深圳买了房子背上一股屁的房贷,小儿子在至今未成家,他已经是无能为帮小儿子了成家立业,怎么还敢向小儿子要钱养老呢?自己现在身体还不错,能劳动就只能靠自己挣钱养自己,不能依赖儿子。
邱大爷是一个乐观的人,做事也是一个干脆利索的人,见人笑容满面,一看就是一个比较好相处的人。他生活过得很简单,在吃喝方面随随便便,不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但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小酌一、两盅酒,每天必有一餐要喝点小酒,一般晚上都要喝上二、三两,至于下酒的菜没有多大的要求,就一两个素菜他也能喝上一、两盅。小饮时,一顿二、三两,大饮时五、六两足已。
当然酒不是商店里买的那种瓶装酒,瓶装酒贵,几十块的钱根本不敢喝,酒精太重,至少得一、两百多块钱一瓶的酒,喝了才不会上头。他一个没有退休金,天天要喝,自然就不敢买瓶装酒。他喝的是农村里用大米酿的酒,料真价廉,一般十多块钱一斤,这种酒喝了不上头,对身体也有好处,很多乡下人都若是有喝酒的嗜好,都买米酒。
邻村的尤阿姨在家里就是做米酒的,卖给附近人,她有一个儿子多年就在外地成家立业了,一个人独居在家里,前些年还在外打工,现在年纪大了点,体力也渐渐差了,干不动了。就只好呆在家里,种种菜园,一个月烧上几缸酒卖,挣过三、五百元。
儿子也曾叫她去,可她没有答应,她知道儿子生活难,经济压力大,不想给儿子添负担,眼前自己还能动,还可以养活自己,哪里也不去,就呆在乡下老家里。
邱大爷每天喝的酒,就是尤阿姨杰作,邱大爷经常来尤奶奶家买酒,两个人就成了老熟人了,邱大爷只要一来,两个人在一起,就聊得热火朝天,陈芝麻烂谷子事,一来二去,两个变成无话谈的老朋友了,有时候诉说心中的苦闷,也许是惺惺相惜,同病相怜,邱大爷有时候是来买酒,有时候是来找尤奶奶聊天,尤阿姨对邱大爷很热情,偶尔也做几个下酒的菜,让邱大爷喝上几盅。
他们俩早已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只是碍于一张老脸没有说破,邱大爷做梦都想与尤阿姨在一起生活,但是他有顾虑,因为自己经济条件差,怕养不起她,就没有敢开口。
尤阿姨心里也暗恋着邱大爷,只等待着邱大爷一句话。
邱大爷心里愁绪百结,已经折磨了很长时间,最后才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一天,邱大爷来到尤阿姨的家里,乐呵呵地说:“我想跟你商量一个事,不知道你能不能同意”。
尤阿姨惊异地问:“什么事情?”
“你会酿酒,可以把酒的生意做大一点,也许一年可以挣不少的钱”。邱大爷滔滔不绝地说。
“酒做多了,销路难呀,我只能小打小闹。”尤阿姨淡淡地说。
“销路的事情由我来想办法,你只管多做一点酒就是了。”
“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说给我听听。”尤阿姨疑惑地看着他。
“我有现成的四轮车,可以把酒拉到附近村子里去卖,也就是送货上门,现在喝酒的老人也不少,估计销路不是问题。”
尤阿姨点了点头,赞成邱大爷的想法。
(二)
得到尤阿姨赞同,邱大爷说干就干,第二天他把酒装到四轮车上,
一共十个塑料壶,每壶十斤,他开着车了,走村串户,车上安装了录好的小喇叭循环地播放“米酒,十元一斤,手工酿造地地道道的米酒,经济实惠,口感好,喝了身体好!”
邱大爷每到一个村子里,就把车子停下来,立刻就有三、两老人过来围观,问的人也不少,可是真正掏钱的却寥寥无几。
直到晌午时,又饥又饿,他只好到一商店里买了一点吃的东西,休息了一会儿,他脑子里里还在琢磨怎样才能让人家相信酒是真正的米洒,没有掺假呢?先让别人偿一偿,于是他就立即买了一次杯子。
他又继续去卖酒,到了一个村子里,有几位老人围了过来,他就斟上一小杯,给爱酒的人喝,那些喝的人,舔了舔舌头说“好酒,味纯。”
有一个老人品尝后,买了一壶,邱大爷把自己电话写给了他,说喝完了,只要一个电话,立即送酒上门。
邱大爷辛辛苦苦不停开车,跑了几十个村,他自己也不知道。却只卖了两壶酒。算利润,不过是百把块的钱,还不如自己在外面干一天杂活。
邱大爷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认定的事他不会轻易地放弃,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又开始行动,就开车到另一个乡的村子里去卖。
想不到是这一天生意更惨,直到下午一壶都没有卖出去,照这样下去,今天可能会一两酒都卖不了。他垂头丧气来到一个村子,村子比较大,一下子出来的十多个老人,围在他车子旁边,他费尽了口舌推销酒,可是别人就是不掏腰包,人家一句话击中要害,就是怕兑的酒精假酒。
邱大爷想了想,一不做二不休,就说:“酒先给你们拿回家喝,喝了酒是真的,就给钱,如果感觉到是假的,就不要喝,就把酒退给我。”
于是就有三个老大爷,爽快地拿了酒。邱大爷又把自己电号码告诉他们。
到傍晚回到尤奶奶家时,共赊出来四壶酒,卖现钱有三壶酒。尤阿姨埋怨地说“有你这样做生意的吗?人生地不熟,你把酒赊给人家,到时候恐怕是酒又不见酒,钱又没有钱。”
邱大爷就说:“如果钱收不回来,就算我的,你不用担心。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比较正直的。”
功夫不有心人,邱大爷经历了半个多月时间,跑了附近五个乡的村子,大大小小村子有六百五十三个村庄,每到一个村庄,他就多留一个心眼,村庄叫什么村名,用他自己的方法画了一个简单的线路图,这种地图也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别人是看不懂的,因为他大半详情他是靠脑子。
三个月的时间,销路才渐渐打开,陆陆续续有客户打电话来要货,他就及时送过去。
销路有了,尤阿姨就更加忙碌,需要大批量的酿酒,邱大爷除了送酒,还要到山上砍柴,烧酒是要大量的木柴的,半年后他们就走了正轨,每个月销量达一千多斤,才能满足得了市场需求。
邱大爷送酒忙得不可交,他又想一办法,授权别人代销,在那些销量大的村子里,找一个代销人,帮他卖酒,每斤酒给一元钱代销的人。这种办法,让他省了不少时间,只要代销人打电话来了,他一送就是一车的酒,两百斤。
邱大爷是一个实诚人靠谱的人,酒钱一五一十地给了尤阿姨,到年终一算帐,除掉两人吃喝开支,添置的做酒的工具,卖酒总利润两万多块钱,尤奶奶按二一添五分,每人分一万多元,可是邱大爷认为,尤阿姨可以多分一点,自已少发一点。
尤奶奶由衷高兴地说:“酒虽然我做了,但卖酒的主意是你想出来的,理应平均分。以前我每年卖酒钱,只顾得自己吃喝,没有余下一分钱。”
他们的米酒的生意,第一年每人分利润一万多,第二年两万多,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每年利润还在逐年增长。
三
邱大爷看到了酿酒的可观效益,自己也就有了底气,一天他对尤阿姨说:“我想你做我的老伴,可以吗?”
对尤阿姨来说,既感到突然的事,又感到是水到渠成的事,突然是以为邱大爷看不上她,他们之间这么好的关系,既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就像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为什么他到今天才提出来。他们合作五年多年了,几乎天天在一起,连吃饭也基本上是有一起,只是到晚上他又回到自己的家。
尤阿姨心里喜不自胜,但口里却嗔怪地说:“不可以,老不正经。”
邱大爷感觉蹊跷:“为什么不可呢?”
“你太有心计了,为了和我在一起,想出这样的办法来,要我酿酒,你帮助推销,你就有机会和我在一起,对吗?”尤阿姨故作嘲笑地说。
邱大爷坦白地说:“也不完全是这样,在五年前就想和你在一起,只是我没有退休金,又没有多少存款,怕养活不了你,所以不敢贸然提出来,要你做我的老伴的。”
尤阿姨故意嘲讽他说:“现在有退休金了,有存款了。”
邱大爷胸有成竹地说:“现在我们不有酒厂吗?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尤阿姨睁大了眼睛问:“又有什么歪点子。”
“现在市场上土鸡蛋很好卖,我们是不是可以养一些鸡,听别人说酒糟经过发酵后,是很好的鸡饲料,如果养千把只土鸡,估计还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你看能行吗?”
尤阿姨思索了片刻说:“也许是一个好路子,就是场地没有啊,村子里养肯定不行,那样会把村子里环境给污染了。”
“我想过,到山上去养,村子后山上有遍空旷地方,在那里搭一个鸡棚,是一个比较适合养鸡的地方。”
尤阿姨若有所思地说:“那不是要很大的投资吗?”
邱大爷心里早有一本帐,如数家珍地说:“搭棚可以利用山上的竹木,买鸡苗需要一笔钱,估计要一万多块。”
“到时候不是更忙吗?你又要砍柴,又要送酒出去,还要买原料回来,你能忙得过来吗?”尤阿姨有所担忧地说。
“忙是肯定的要忙一些,如果实在忙不过来,我们也可以请临时工,只要你答应,就大功告成了。”
尤阿姨心里很乐意口里却不饶人地说:“要干你自己干,不关我的事。我只想把酒一项事做好”
“你如果不愿意,我一个人干,我觉得可以行得通的。那咱们在一起生活的事可以吗?”
尤阿姨笑而不答,做一个怪脸,嗔怪地说:“就知道你没安好心。”
邱大爷心里明白,知道是尤阿姨同意了。邱大爷在心里憧憬着未来的甜蜜幸福的生活。脸上顿时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