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人只要几天不吃盐就会觉得浑身无力,而盐的来源在古代科技落后时代产出量很低,常见来源为盐碱地制盐和海水晒干制盐,不过内地远离海边,产盐方式就很单一,除了特定地方的盐碱地之外,人们还找出了一种制盐方法——打井出卤水制盐。

卤水又名“黑卤”,是变质的古海水,含盐量高,故用于制盐。四川蜀地,这里的卤水产量很丰富,这里的很多地方的地名也都带有“盐”字,因此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内地盐生产地,而之所以能够得此殊荣,得益于清朝道光年间所打的那一口盐井。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1)

最深的盐井是怎么钻成的

清朝道光年间,四川各地由于“卓筒井法”在四处建造了很多盐井,但是“卓筒井法”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所造井的卤水产量不高,一般一个井用几年就会停产。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四川自贡市的十几个农民考虑到可能是地表的卤水产量有限,那么深处的卤水会不会多些,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就打算打造一口很深的盐井来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

道光三年,这几个农民规划好挖井地点,然后便搭好“天车”,开始着手动工,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凿出了一个深度达到1001米的盐井,建造成功当天,这口盐井甚至出现了“井喷”现象。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2)

在建造成功后,这口井每天可以产出上万担卤水,除此之外,井下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伴随着上万担卤水的产出,还会产出8000多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这下,制盐的原材料卤水就不缺了,另外还有天然气作为燃料供应。

据记载,当时制盐的锅达到80多口,而且还有各种其他设备,例如天然气运输和采集设备数不胜数,当时这口井周围的占地直接相当于一个小村落了。

这口井最终取名为“燊海井”(读音同深海),正如它的名字那样,这口井是世界第一口深度超过1000米的井,这还只是一口盐井,当时最深的油井也就800多米。

在这口井建成11年后,1846年,来自俄国的谢苗洛夫采用相同的方式采集到了少量石油,之后美国也有人用这种方法挖了一口200多米深的油井,同样也出现了“井喷”现象,产油量接近2吨。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辈们的智慧之高。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3)

燊海井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口井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还带动了四川经济的发展。在这口井钻成后,越来越多人通过这口井知道了关于卤水储存量在地质上的秘密——卤水多在三叠纪时期的地质层中。

四川自贡市也因此闻名,此地产出的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前来建造盐井,当时的繁华程度已经不比一些大城市差了。来自各地的商人认为“此地能出一个燊海井就能出第二个”,纷纷在燊海井附近建立制盐作坊和钻井设备。

一时之间,围绕着燊海井,周围出现了接近200多口盐井,深度不同,一眼望去,只见制盐的“天车”林立,制盐所产烟雾缭绕,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光这点还不足以显示出燊海井所带来的商业价值,通过计算,以每斤40文为盐的单价,古时1两银子约等于2100文,燊海井每天可以产出接近3万斤盐,如此算来,燊海井每天的制盐收入就高达571两,这就相当于年收入过亿了,由此可以看出燊海井的经济之高。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4)

不过,同石油一样,这种卤水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就算盐井产量再丰富,也有用完的一天。这些围绕着燊海井所钻的井,几年以后就陆陆续续的开始出现减产甚至直接枯竭的情况,不过井下的天然气依旧如同“取之不尽”一般产量不减。

到了1954年,燊海井也慢慢的减产了,但最后甚至直接停产了,但是也渐渐地发现了其所在的问题——没有很好的维护。

一般来说,地下资源的分布就和椰子一样,先抽取的是处于液体状的“椰汁”,当“椰汁”喝完后,如果不经过处理,是不知道里面还有椰蓉的。盐井也是同理,之前上万担的产量都只是表面的一层,实际上如果经常对盐井进行维护处理,那么还能维持之前的产量,不至于停产。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5)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这方面的文化遗产很重视,对其投入了大量资金去改造,先是为燊海井装上了专门的抽气机,并且铺设好了天然气管道,接着改善钻井设备和采卤设备,经过一系列修缮后,原来1001米深的井又增加到了1113米深度。

卤水产量虽然没有刚开始那么多,但依旧可以供应起8口盐锅工作,而且天然气还有富余,足够供应周围的居民日常使用。

如今,这口井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我国的A1级景点,这口井不仅让国人重新感受到了先辈的智慧,也让更多的外国人对此赞美不已。那位于井口的高大“天车”,也被誉为“东方的埃菲尔铁塔”。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6)

燊海井钻井技术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

燊海井钻井技术使用的是由北宋时期创造的“卓筒井”方法,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说叫做“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它是由碓架、井架、天地辊、大地车组成的一套完善的钻井设备。

在现代的钻井设备上,这种古老的钻井设备得到了改良,简化了其构造,主要由井架、滑轮组以及金属钻头等组成,不仅简化了设备,还提高了资源产出效率。

当初的钻井设备的使用需要人工站到碓架上,踩动碓板,以此推动整个钻井设备的工作。而现代钻井设备将人工换成机械电力推动,但其本质还是一样的,如此看来,虽然设备古老,但是其技术已经趋近完善。

除了基础的远转设备外,在钻头上还采用螺旋纹路,可以在向下钻的过程中借由钻头的螺旋运动将土带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这种技术传到外国,被广泛作用于采油钻井上,像我国著名的大庆油田的油井建造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道光年间江西哪些地方发过大水(几个四川农民打了一口1001米的深井)(7)

如果没有燊海井所带来的这种技术发展,那么世界钻井技术将一直停留在凿一口井要几十年的时代,所以说燊海井也是世界钻井技术的里程碑。

燊海井的开凿让人们知道了三叠纪地质层或者说北纬30度左右的地质层下有着丰富的卤水和天然气资源,推动了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燊海井所产出的卤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所需矿物质,所以也被誉为“生命之水”。

燊海井的开凿是世界钻井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最为深远的意义,或许就是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