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我记得第一次认识杜甫,是在小学语文课本,带图画的《春望》,整整8句话。那时候识的字不多,什么“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根本不会念,就更别提对杜甫其人的了解了,也是直到初中,我才了解到子美其人在中国诗歌历史上那无可替代的地位,他终其一生,默默无闻,直到去世后,儿子把他的诗歌编成集,在后来的几百年里,杜甫逐渐从一个普通的诗人变成与李白齐名,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了李白的伟大诗人。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1)

杜甫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杜甫的爷爷,是另一位著名诗人,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的杜审言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2)

杜审言

杜甫很好地继承了杜家诗才,他自己曾作诗忆:“七岁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年轻的杜甫,饱含雄心壮志,立志要考取功名,大展宏图;我们现在常用的激励自己的句子:“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杜甫年轻时写的,不过这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韵》主要是为了写自己才华横溢的;里面甚至还写了“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这样的句子,说自己写的赋能和扬雄相比,自己的诗有曹植的才华。

这时期杜甫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还有《画鹰》:“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可见这时的杜甫,是相信自己能“治天下各种不服”的;也难怪,杜甫出身名门,加上年轻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这样繁荣开放的历史背景,很容易孕育积极向上的理想主义者,李白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被唐玄宗召入宫时,自命不凡的李白挥毫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3)

李白

可同为大诗人的两人,这时还都没有发现,唐帝国内部存在的巨大矛盾和隐患。

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有任何一种才能,都可以来长安考试。可是,这个考试却被奸相李林甫操纵了。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4)

李林甫

李林甫向玄宗谏言:“这些士子都是些卑贱愚聩之人,恐怕会胡言乱语扰乱圣听”,然后建议玄宗先让郡县长官先对应试者进行筛选,将其中的优秀的人送往京师复试,再将其中最优秀者推荐给皇帝,可是最终这些复试的人竟没有一人合格,李林甫这时便向玄宗道喜,称天下的人才都已汇于长安,无贤者遗漏于天下。

杜甫就是这场闹剧的受害者,这之后的几年杜甫一直在长安求职,却均未得志,直到天宝十载(751),唐玄宗在太清宫、太庙、南郊举行祭祀庆典,杜甫在盛典后为玄宗进三篇赋,纪诵其事,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命其在集贤院待制;然而,这一等,就是四年。

这期间,杜甫一直争取为官的机会,可都以失败告终。

客居长安的十年,杜甫逐渐了解到了唐代官场的势利与腐朽;在奸相李林甫死后(753),玄宗任命杨国忠为右相,这更加祸乱了大唐朝政;杨氏家族仗着杨国忠与其妹杨贵妃的虎威控制着大唐的官场,也就使得杜甫这种正直性格的人更加没有入朝为官的机会,因此杜甫写下了名篇《丽人行》: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杨国忠的亲戚得到封赏,杨家的生活极为荒淫奢侈,这种高人数等的地位,使得杨家除了玄宗外,谁都不放在眼里: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5)

杨国忠

天宝十四载(755),杜甫被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在受命后不久,杜甫便前往奉先县探望妻儿,一进家门,发现自己的小儿子饿死了: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己身为朝廷官员,也得面对儿子饿死的结局,那天下老百姓的日子,是何等的悲惨啊!今年秋收还算不错,可还是有饿死人的人间惨剧,这样悲惨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在这首诗里,杜甫写下了揭示大唐贫富差距的千古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皇宫里的酒食吃不了都放臭了,可天下有无数百姓因饥饿而死;这样的人间惨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可在乎的人却无能为力。

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在杜甫写下这首诗的一个月后,安禄山造反了。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6)

安禄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至此,那个风光无限的盛唐一去不复返,一千二百余土地,哀鸿遍野。

杨国忠担心这场叛乱最终会怪罪到自己头上,便从中作梗,将罪名怪到了守边将领封常清高仙芝头上,二人因此被玄宗下令军法处置,行刑的那天,士兵“枉”声震彻云霄。

处死两名战将后,玄宗便派已退休的老将哥舒翰镇守潼关,然而,老将也得面对杨国忠的猜忌与迫害。安禄山的同族弟弟安思顺因为提前向玄宗告发了安禄山即将造反的事情,所以没有被治罪。可哥舒翰一向不喜欢安思顺,仗着手握兵权,便向玄宗上疏了安思顺的罪状,玄宗只好下令处死安思顺,把他的亲属流放。

杨国忠这下可坐不住了,他可不想落得和安思顺一样的下场,他便向玄宗建议,招募精兵强将,以作皇城后防,玄宗同意了,借着这个机会,杨国忠又召集了一万士兵驻扎灞上,并派自己的心腹杜乾运担任主帅,他也许是希望平叛之后,靠着这份蹭来的平叛“功绩”来将功抵过,可哥舒翰却认为这是杨国忠随时要陷害自己的一步棋,于是他上奏要求将这伙军队归自己统率,然后便把杜乾运骗来,将他斩首示众。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7)

哥舒翰

杨国忠彻底急了,他觉得战线拖得越长,灾祸就越容易降临到自己身上,他疯狂地向玄宗上疏要求哥舒翰出兵迎敌,可当时郭子仪、李光弼早已有了对策,二人打算在叛军攻打前方时直捣叛军老巢幽州,抓住叛军家属,这样一来叛军军心必乱;因为潼关背后就是长安,潼关一陷,全盘皆输;所以哥舒翰只要守好潼关,等郭李二人攻下叛军老家,再出兵前后夹击叛军,定能大获全胜。

可李隆基不听。

历史证明了,世界上最大的笑话,就是外行指导内行。

李隆基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不断派使者催哥舒翰出兵迎敌,被逼的没有办法的哥舒翰“恸哭出关”,可不占地利的唐军中了叛军的埋伏,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把他关了起来,后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一代名将,落了个如此憋屈的结局。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杜甫《潼关吏》

通关破后,唐玄宗和杨氏家族仓皇出逃,逃到马嵬驿时,皇太子李亨和禁军首领陈玄礼发动了“马嵬兵变”。要求杀死杨贵妃,玄宗被逼无奈,只得同意;已然触怒所有人的杨国忠被士兵乱刀砍死,杨家在朝廷的势力被彻底根除。

之后,李亨在众臣的拥戴下,自立为帝,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这段时间,为了躲避战乱,杜甫与家人四处搬迁,十分狼狈,第二年,杜甫得知唐肃宗即位,便与家人告别去投奔唐肃宗,期间不幸被叛军所俘虏,因为杜甫官小,因此没有被特殊看管,可面对这生灵涂炭的长安城,杜甫的心里涌出无限感伤,后来回忆时,杜甫写出了,他一生中最富盛名的一首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8)

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杜甫趁机会出逃,逃到了唐肃宗那里,唐肃宗授予他左拾遗(谏官)

可是同年,杜甫的好友,宰相房琯因为之前败用了40000唐军,又加上门客董庭兰(别董大)受贿的事情受到牵连,被唐肃宗罢黜了宰相职位;杜甫上疏为好朋友开脱,这触怒了肃宗,准备治罪于杜甫,这时宰相张镐出来替杜甫说话:“甫若抵罪,绝言者路”。这才使肃宗打消了处置杜甫的念头,不过杜甫也因此失去了向皇帝谏言的机会,第二年,他就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这期间,两京收复,可代价是十分惨重的,肃宗为了夺回长安,甚至请求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出兵相助,承诺以城中金银,子女作为回纥出兵的条件。被叛军践踏的长安城,又要面对他族人的蹂躏。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杜甫《洗兵马》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9)

郭子仪

收复两京后,唐肃宗派遣郭子仪、李光弼等集结人马,打算围攻邺城,一举剿灭安庆绪,可唐肃宗竟然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鱼朝恩,还给他的职务起了一个神奇的名字:“观军容宣慰黜陟使”。这naocan的决定,让狗仗人势的鱼朝恩根本听不进李光弼等人的军事建议,结果使得有着极大兵力优势的唐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几十万大军,化为焦土。

这个时候,杜甫正在回家探亲的途中,一路上,他见到战争给天下百姓带来的无尽苦难,见到朝廷征兵的疯狂.....回到华州后,他将这些所见所闻整理成了流传千古的灾难史诗--“三吏三别”。

他见到朝廷征兵,连老叟都不放过,老叟怕被抓走,翻墙逃跑,第二天与这家告别时,发现只剩老叟一人,因为老妇已经被抓去做后勤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面对强制征兵,生死离别之时,哭干眼泪又有什么用呢?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新安吏》

即使召集百万雄兵,面对无能的上级时,随时都有可能化为焦土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潼关吏》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10)

被强制征兵的百姓啊,即使能有“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的运气,也得面对丈夫婚后离家参军自己独守空房的命运,世界上还要多几万个望夫石才是头啊。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新婚别》

耄耋之年的老人,子孙都已战死沙场,仍要被召去参军,只好和自己唯一的老伴儿告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垂老别》

有的人还有亲人可以告别,有的人参军回来,发现亲人都死光了;还要被召去当兵时,连个可以告别的人都没有。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无家别》

这一幕幕人间惨剧,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朝廷每一次错误的决定,都会让不计其数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可唐帝国的统治者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的江山“稳固”。

作为一个极缺胸怀的帝王,唐肃宗一直在玩弄自己的权术,他也许是认为两京已克,天下平定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开始削弱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军事权力,也正是这种用人必疑的性格,使得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多。直到唐肃宗驾崩,安史之乱也没有完全平复。

后世学者统计,至少有3000万人在安史之乱期间死去,这个数字,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伤人数。

杜甫辞官了。

经历了千难万险,他与家人辗转来到成都,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盖了一座草堂,谋了个小差事,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也就是在这里,杜甫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住了几年,杜甫的朋友严武去世,加之军阀四起,杜甫只好再一次带着妻儿离开,可这时的杜甫,已经48岁了,满身疾病的他已经禁不起这样的折腾了,他老了,他开始把自己的闲情,寄托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上了。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11)

巫峡(图源/网络)

又经历了几年的漂泊后,公元770年,杜甫在一条小舟上离世,享年59岁。

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不过杜甫终究是一个凡人,不可能同仙人一般,骑鲸而去。

终其一生,杜甫都没能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他的诗歌,直到去世后,才被世人所模仿、追捧。

不过杜甫一辈子,都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只是到老了,理想被迫改名为“倔强”。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

即使对唐朝官场的腐朽深恶痛绝,他也没有彻底放弃仕途梦想;辞官的几年后,听闻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时,他依旧打心底里感到喜悦: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因为他真正爱的,其实是祖国的河山,是自己脚下的土地。

可是这样的杜甫,我不懂。

我不懂被征兵时,亲人离散时的痛苦,我不懂国破时,身心所面对的伤害......这一切的一切,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

我只知道,杜甫是一个美食家,是一个可以交心的挚友,是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好官员,是一个儒家思想的实践者。

我不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短短十个字所承载的分量。

我只知道,这个伟大的诗人,致死也没有把理想放下。

我只知道,他也曾少年裘马,也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子美,终究是个普通人。

一个伟大的普通人。

一个我希望自己永远都不会理解的普通人。

为何容不下杜甫(我不懂杜甫)(12)

,